从牛奶到汽车再到航空, 看三地如何玩转千亿级新赛道?

2025-07-09


“工业+旅游”融合为产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开拓了新的思路与途径。把工业跟旅游进行有机结合,可以促使工业企业的品牌得到推广,实现转型升级,并且可让旅游产品供给变得更加丰富,推动文旅产业走向繁荣发展。


文/张斌

随着人们旅游需求变得越发多样化,工业旅游慢慢发展、演变成了一种独具特色的旅游形式。近年来,随着各个地方对于文旅产业的重视程度持续提升,工业旅游迎来了迅速发展的黄金阶段。各地都把工业景点当作突破点,积极探寻工业旅游的全新模式,持续挖掘其中蕴含的潜力,促使文旅产业朝着高质量发展的新进程迈进。


“甜蜜”的文旅融合

以有着“中国乳都”之称的呼和浩特市为例,其凭借自身深厚的乳业产业基础,大力开展工业旅游。呼和浩特积极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围绕“一棵草到一杯奶”全方位布局产业链与创新链,通过加强政策导向、资金扶持、项目建设和人才培养等多维策略,将工业与旅游深度融合。

目前,呼和浩特市设有八个工业旅游景点,四家单位成功晋升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序列。2023年有88.64万游客光顾,总收入至3507.96万元以上。伊利现代智慧健康谷景区作为呼和浩特工业旅游的关键打卡地,正全力打造并申报国家5A级旅游景区。伊利现代智慧健康谷商务专员马欣提到,近两年来,景区游客数量持续攀升,节假日期间是热闹非凡。工业旅游为游客提供了近距离知晓企业生产流程、感受企业文化内涵的契机,对企业而言,工业旅游成为新的引流途径,为旅游业持续发展增添了动力。


工业与文旅的激情碰撞

在广西柳州,工业旅游开展得十分热闹,周末及国家法定节假日时段内,柳州工业博物馆这座4A级景区人潮涌动,熙熙攘攘。众多游客满怀好奇,纷纷驻足把玩馆内展品。从见证柳州工业起始的老式车床,到反映岁月沧桑的斑驳工具,让游客沉浸其中,感悟柳州工业往昔的荣光,被这座城市深厚的工业底蕴所震惊。与柳州工业文化关联的档案馆,精心保存着这座城市工业发展的宝贵资料,从规划的蓝图到技术革新相关档案,多角度呈现柳州工业崛起的奋进轨迹。2023年,吸引了130.42万游客前往该博物馆参观。



近几年,柳州依托其丰富的工业历史积淀与强劲的现代工业制造能力,推动工业旅游品牌成长。截至目前,柳州全市共建设了14个工业旅游景点,这些景点涵盖汽车制造、螺蛳粉生产等特色产业。游客既能在汽车工厂目睹现代化生产流程,感受工业魅力,又能走进螺蛳粉企业,了解独特美食的诞生过程,实现工业与文旅的激情碰撞。成功打造了多款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工业旅游品牌形象。

上汽通用五菱宝骏基地开启了周末工业旅游打卡专场,并且推出了多条工业旅游线路,引领游客领略五菱“神车”的发展历史与现实图景。基地精心建成了一座呈现我国民族工业品牌创新历程的“中国五菱馆”,推出了独具匠心的五菱潮流创意产品组合,向公众揭开了透明智能生产线的神秘面纱,游客可在此区域一睹“五菱潮玩”的风采。


工业文旅的特色探索

湖南省株洲市同样在积极探寻工业旅游的发展途径,株洲在新中国成立初期被纳入国家重点发展的八大工业城市序列,创出了340多项的非凡成就,近现代工业遗产资源点数达200以上。

株洲市已成功打造出五条具有鲜明特色的工业旅游线路,备受各方瞩目。

中车株洲电力机车工业旅游区、芦淞航空工业小镇以及醴陵中国陶瓷谷等工业旅游景点已经享誉全国。株洲芦淞区,被纳入“一五”计划六大航空工业基地的建设名单,记录了我国航空工业的辉煌起点阶段,是我国首台航空发动机的诞生地。在航空小镇内,游客得以近距离目睹航空制造的景象,还能通过一系列航空研学课程汲取知识,通过航空主题娱乐活动增加了游客的互动享受与沉浸感。株洲市文广新局表示,株洲市依靠“大厂大所”的强大支撑力,把工业研学游作为国家工业旅游示范基地发展的切入点,推出了特色鲜明、内涵独特的旅游产品。醴陵市积极运用陶瓷产业的亮点,推出“醴陵捡瓷”这一独到精品,巧妙结合陶瓷艺术与烟花制作工艺,塑造出别具一格的娱乐体验模式。株洲着力推出了“厂BA”“醴陵炒粉节”“航空嘉年华”等一系列工业文化旅游项目,激起了众多游客的热情,推动工业旅游行业向新的阶段发展。两个月的“厂BA”活动完成,吸引了400万民众的热烈参与,使文化旅游产值达到4亿元,在全国第一批群众“三大球”精品赛事中,取得了名列第一的好成绩。

株洲结合陶瓷、航空、服饰、轨道交通、北斗峰会,成功推出了五大专业工业文旅项目,打造了“工业展会旅游”运作新模式,实现了工业专业展会与大众旅游有机结合。此外,株洲以“株洲礼物”等文创平台为依托,探索工业文化的年轻化、创意化表达,让工业文化更具生命力与吸引力。

“工业+旅游”融合为产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开拓了新的思路与途径。把工业跟旅游进行有机结合,可以促使工业企业的品牌得到推广,实现转型升级,并且可让旅游产品供给变得更加丰富,推动文旅产业走向繁荣发展。在未来,随着各地持续探索创新,“工业+旅游”模式有希望发挥出更大潜力,为产业经济高质量发展作出更为出色的贡献。

(作者单位:渭南师范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

(栏目责任编辑:明贵栋)


审核:刘   坤

责编:明贵栋

编辑:刘   彬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