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地区金融人才短缺问题与对策研究

2025-07-09

摘要:本文深入剖析了西部地区金融人才短缺的原因,包括经济与地理环境、教育与培训体系、政策与制度以及文化与社会环境等方面。基于此,本文提出了加强金融教育与培训体系、创新人才引进与激励机制、改善经济与基础设施环境以及构建良好行业生态等对策,旨在全面提升西部地区对金融人才的吸引力与竞争力。最后,为确保对策有效实施,本文还提出了政策引导与支持、资金保障与投入以及社会支持与参与等保障措施。


关键词:西部地区;金融;人才短缺


杨正贵

(喀什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地区 喀什市 844000)


引言

近年来,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实施和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持续推进,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特色产业逐步壮大,对外开放水平持续提升。截至2024年11月底,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本外币贷款总额达到33080.2亿元人民币,相比2023年同期增长了8.0%。然而,与东部地区相比,西部地区在经济发展上仍面临诸多挑战,其中金融人才短缺问题尤为突出。金融人才的匮乏不仅会限制西部地区金融市场的活力和创新力,还会制约其经济结构的优化和整体竞争力的提升[1]

在当前全球经济一体化和金融市场日益开放的背景下,金融人才已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关键要素。西部地区要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就必须高度重视金融人才的引进和培养[2]。为此,本文旨在全面剖析西部地区金融人才短缺的成因,并据此提出可行的对策建议,期望这些建议能够为西部地区解决金融人才短缺的困境、提升金融行业的发展水平以及促进经济的长期稳定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与启示。


1西部地区金融人才短缺的原因剖析

1.1经济与地理环境因素

西部地区在经济发展上展现出独特潜力,但与东部沿海地区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3]。这种差距不仅体现在经济总量,还体现在经济结构优化、创新能力培育和市场化改革进程的滞后。这些综合因素在金融领域产生了连锁反应,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西部地区对金融人才的吸引力。

西部地区独特的地理位置,虽然为其赋予了壮丽的自然景观与丰富的自然资源,但同时带来了交通不便、信息流通受限等一系列挑战。这些挑战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金融人才向西部地区流动,使得西部地区在人才市场的激烈竞争中,面临着相对不利的局面。

1.2教育与培训体系因素

在探讨西部地区高等教育资源,特别是金融专业教育领域的发展状况时,不难发现,尽管近年来该领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与东部地区相较,其整体教育水平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这种差距不仅体现在金融学科的布局合理性、课程体系的全面性及教学方法的革新性等方面,还凸显在职业培训体系的欠缺上[4]。目前,西部地区针对金融行业的专业培训项目稀缺,实战训练机会有限,成为制约金融人才能力成长和职业晋升的一大瓶颈。

1.3政策与制度因素

政府在人才引进、激励措施及保障体系方面的政策导向,对于吸引并留住金融人才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西部地区在这些政策的制定与实施层面,尚有诸多待改进和完善之处。如人才引进机制的僵化、激励机制的单一化以及行业规范的滞后性等问题,都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金融人才在西部地区的顺畅流动与长期驻留。

1.4文化与社会环境因素

西部地区的社会文化环境独具特色,其丰富的历史底蕴和多元的文化氛围为金融人才提供了独特的职业体验和生活环境。然而,与东部地区相比,西部地区在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及文化氛围上的差异性不容忽视。这种差异在一定程度上对金融人才的创新能力及职业成长空间产生了影响。

与此同时,西部地区在工作氛围的营造、生活质量的提升以及公共服务体系的完善等方面,仍有较大的改进空间。这些因素虽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金融人才的吸引力,但同时为西部地区指明了改进与提升的具体方向,提供了宝贵的契机。


2西部地区金融人才短缺的对策研究

面对西部地区金融人才匮乏的现状,亟须通过加强金融教育与培训体系、创新人才引进与激励机制、改善经济与基础设施环境以及构建良好的行业生态等措施,全面提升西部地区对金融人才的吸引力和竞争力[5]

2.1加强金融教育与培训体系

金融教育与培训体系是金融人才发展的基石,对于增强金融人才的专业技能与创新能力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首先,要优化高等教育结构,丰富金融专业课程设置。西部地区应增加对高等教育的投资,调整高等教育结构,鼓励并支持有条件的高等学府增设与金融行业密切相关的专业课程,如金融分析、风控管理、金融科技等,以满足金融行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

其次,加强校企合作,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西部地区应积极搭建校企合作的桥梁,推动高校与金融机构建立稳固且持久的合作关系,携手推进金融人才培养和科研项目的开展。通过校企合作,金融机构可为高校提供实习实训基地,助力学生深入了解金融行业,增强实践能力。同时,高校也能为金融机构提供智力资源和人才储备,激发金融行业的创新发展活力。

最后,构建全面的职业培训体系。西部地区应针对在职金融人才,建立完善的职业培训体系,开展系统的技能提升和职业发展规划培训。该体系需全面涵盖金融行业的各个层面与环节,从基础的技能培训到高端的管理,再到国际视野的金融培训,以满足不同层级金融人才的多元化需求。

2.2创新人才引进与激励机制

在金融人才的引进与激励方面,构建一套科学合理的机制至关重要。具体而言,可从以下几个维度着手:一是制定并实施一系列具有吸引力的政策措施。西部地区应精心策划并推出一系列优惠政策,例如住房补贴、税收优惠等,缓解金融人才的生活压力。同时,西部地区还需加大对金融人才的表彰与激励力度,例如设立专门的奖励基金,对在金融领域取得卓越成就的人才给予充分的认可与奖励,以此激发他们的工作激情与创新潜能。

二是搭建职业发展平台。西部地区应为金融人才铺设一条清晰的职业发展路径,提供充足的晋升机会。金融机构需建立一套完善的职业晋升机制,为金融人才制定明确的职业规划与晋升通道。同时,金融机构还应强化与国内外同行的交流与合作,为金融人才打开更广阔的国际视野,提供更多元的职业发展机遇。

三是创新人才引进模式。西部地区需积极探索新的人才引进途径,拓宽人才引进的渠道。除了常规的招聘手段,西部地区还可以充分利用“一带一路”倡议带来的机遇,通过举办金融论坛等高端活动,吸引国内外金融人才的关注与交流。同时,西部地区还可以深化与其他地区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借助人才引进项目等平台,吸引更多杰出的金融人才来到西部地区工作和生活。

2.3改善经济与基础设施环境

经济与基础设施环境是吸引金融人才不可或缺的要素。一方面,西部地区需进一步加大对基础设施的投资,全面提升交通、通信、能源等基础设施的配套能力。具体而言,可通过扩建高速公路网络、高速铁路网络、航空枢纽等交通设施,增强西部地区的交通便利性和通达性;通过加强通信网络建设和信息安全保障,提升西部地区的信息化水平;通过强化能源供应体系建设和推进节能减排工作,提高西部地区的能源保障能力和可持续发展水平。

另一方面,西部地区应充分利用自身的资源禀赋和比较优势,优化产业布局,推动金融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通过培育特色鲜明的金融产业、打造金融集聚区等举措,提升西部地区的金融产业竞争力和影响力。同时,通过促进金融与制造业、农业等产业的协同发展,推动西部地区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和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型升级。

2.4构建良好的行业生态

良好的行业生态是吸引和留住金融人才的重要保障。首先,西部地区应建立金融人才信息共享平台,实现金融人才信息的共享和交流。借助该平台,金融机构可精准把握金融人才的求职意愿与职业发展期望,从而提供更加贴合的招聘服务与职业发展指导。相应地,金融人才也能通过该平台,清晰了解金融机构的岗位需求与职业发展机遇,为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作出更为理智的选择。

其次,推动行业交流平台的建设亦是关键一环。通过定期组织金融论坛、峰会等高端活动,不仅能够增进金融机构间的信息共享与经验交流,还能深化金融机构与政府部门、教育机构、科研机构等多方面的合作,共同推动金融行业的创新发展。

最后,强化金融行业的自律管理,构建完善的自律组织与规章制度体系,是保障金融行业健康发展的必要手段。通过严格的自律管理,可以有效规范金融机构的经营行为,维护市场秩序。此外,西部地区还需加大对金融机构的监管力度,强化风险防范措施,确保金融行业能够在稳健的轨道上持续前行,实现可持续发展。


3对策实施的保障措施

为确保上述针对西部地区金融人才短缺问题提出的对策能够有效实施并取得预期成效,必须制定并实施一系列全面而有力的保障措施。

3.1政策引导与支持

政策引导与支持是保障对策实施的首要条件。具体而言,政府需将金融人才的发展明确纳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宏观规划中,制定金融人才发展战略,明确界定发展目标、核心任务及保障举措。同时,构建金融人才政策的协调机制,强化部门间的沟通与合作,确保各项政策能够无缝对接并有效执行。此外,政府还需加大对金融人才政策的宣传力度,提升社会各界对金融人才价值的认知,营造积极向上的社会氛围。

在引进金融人才方面,政府应推行更为灵活、开放的引进策略,例如增加人才引进补贴、优化服务流程等,提升其生活便捷度与满意度。在培育金融人才方面,政府应增加对金融教育的投资,支持高校与金融机构携手开展金融人才培养项目。在任用与发展金融人才方面,政府需建立健全的人才评价与激励机制,为金融人才铺设宽广的职业发展道路,提供丰富的晋升机会,以激发其创新潜能与工作热情。

3.2资金保障与投入

资金是保障对策实施的重要物质基础。为此,应专门设立金融人才发展基金,用于支持金融人才的引进、培育、激励及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等多个环节。该基金的使用应遵循公开透明、高效利用的原则,确保资金能够精准投放,发挥最大效用。同时,政府应鼓励社会资本积极参与金融人才发展,通过政府引导基金、风险投资等多种渠道,吸引社会资本流向金融人才领域,构建多元化的资金投入体系。

在金融人才引进方面,专项资金可用于提供如人才引进补贴、住房补贴以及子女教育津贴等福利,减轻金融人才的生活负担。至于金融人才的培养环节,专项资金则可用于资助高校与金融机构联合开展的金融人才培养计划、组织金融论坛与研讨会、引进国际先进的金融教育理念与课程体系等,以此提升金融人才的专业技能与国际化视野。在金融人才的激励方面,专项资金可用于设立金融人才奖励基金,对那些在金融领域取得卓越成就的金融人才给予表彰与奖励,从而激发他们的创新潜能与工作积极性。

3.3社会支持与参与

社会支持与参与是保障对策实施的重要力量。政府应当积极倡导并引导社会各界参与到金融人才的发展中来,构建一个由政府、企业、高等教育机构、科研机构以及社会组织等多方力量共同参与、协同推进的局面。具体而言,政府需深化与高等教育机构、科研机构的合作,携手开展金融人才培养与科研项目。金融机构应为金融人才提供实习实训、就业岗位以及职业发展的广阔平台。对于社会组织,政府应给予必要的支持,助力其开展金融人才公共服务项目,例如金融人才职业规划咨询、金融人才招聘会等,为金融人才提供更加贴心、高效的服务。


结语

通过对西部地区金融人才短缺问题的深入研究,本文揭示了该问题的多维度原因,包括经济与地理环境因素、教育与培训体系因素、政策与制度因素以及文化与社会环境因素。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针对性的对策建议,包括加强金融教育与培训体系、创新人才引进与激励机制、改善经济与基础设施环境以及构建良好的行业生态等,以期全面提升西部地区对金融人才的吸引力与竞争力。同时,西部地区金融人才短缺问题的解决还需要政府、企业、高校、科研机构和社会组织等多方面的共同努力。

展望未来,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不断深化与西部大开发战略的稳步推进,西部地区将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与广阔的发展空间。鉴于此,西部地区需持续增加对金融人才发展的重视与投入,不断改善金融人才成长的环境,吸引与培养更多出类拔萃的金融人才,从而为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增添新的活力源泉与强劲动力。


参考文献:

[1] 林楠.解决高端金融人才匮乏问题——四川建设西部金融中心的首要步骤[J].西南金融,2012(10):30-32.

[2] 阚吉洁,李思艳,翟玉杰.西部地区人才工作获得感研究综述[J].合作经济与科技,2024(01):99-101.

[3] 杜乐乐.关于我国西部地区金融发展的思考[J].思想战线,2011,37(S1):82-83.

[4] 黄曌.“引金聚点”加速打造西部金融人才集聚新高地[J].当代党员,2024(17):45.

[5] 赵永乐,王斌.西部地区人才培养、吸引和使用机制现状与创新对策[J].人事天地,2015(08):22-26.


审核:刘

责编:明贵栋

编辑:刘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