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棘系列产品生产车间)
“生态树”变成“摇钱树”,“生态建设”嬗变“生态产业”,推动了敖汉旗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深度融合统一。
文/ 李富 端木学磊 《商业文化》记者李祥涛 摄影/孙宏波
过去,8300平方公里的土地,荒漠化面积6300平方公里,占比76%,自然植被不足10%;如今,森林覆盖率达44.17%,有林面积572万亩,其中人工林面积543万亩,人工牧草保存面积125万亩。
从茫茫荒漠到滔滔林海,再到生态环境“全球500佳”,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敖汉旗在50年的治沙征程中,一代又一代敖汉旗林草人接续奋斗,持之以恒地开展大规模以植树种草为中心的生态建设大决战,完成了一次又一次绿色攻坚。
敖汉旗16万亩沙棘林和100万亩山杏林,成为敖汉旗发展林业产业的重要资源依托。在长胜镇六顷地,2200亩、20余万株沙棘树构成内蒙古沙漠之花生态产业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沙漠之花公司”)的生态产业版图,成为带动周边群众的“致富密码”;在金厂沟梁镇四六地村,“沙漠之花百万株沙棘种植计划”将生态、产业、农民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我们沙漠之花公司设计年生产能力5万吨,2023年实现销售收入2亿元,利税3500万元。”在敖汉旗采访,沙漠之花公司总经理胥俊久向记者介绍到。
“沙漠之花”是依托生态资源发展生态产业的一个生动例证。“生态树”变成“摇钱树”,“生态建设”嬗变“生态产业”,推动了敖汉旗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深度融合统一。
做大沙棘产业
沙棘是胡颓子科沙棘属植物的总称,其果实、叶片、种子富含丰富的生物活性成分,药食同源,耐寒,耐旱,耐盐碱,耐瘠薄,具速生性,萌蘖能力强,是极佳的经济林树种、防护林树种、能源林树种,兼备重大经济功能、生态功能及社会功能,被世界科学界誉为第三代水果和21世纪最有希望的新型保健品原料,产业发展价值巨大。
(沙棘果林)
我国是世界沙棘品种资源最丰富的国家,沙棘资源已逾250万公顷,占世界沙棘资源的90%以上。内蒙古横跨东北西部、蒙新、黄土高原等三北生态治理重点区域,是沙棘重要产区,地理区位及气候特征非常适宜培育沙棘资源。内蒙古自治区林业产业十三五发展规划明确将沙棘列为主要特色经济林发展树种,彰显了内蒙古沙棘产业的重要地位,亦为内蒙古自治区沙棘产业发展奠定了良好的产业空间。
敖汉旗绿色资源是一大优势,拥有“全球生态环境建设500佳”“中国天然氧吧”的美誉,是全国沙棘营造标准化示范区,《敖汉旗沙棘营造林技术标准》通过认证,“敖汉沙棘” 通过“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认定,资源优势得天独厚。
(农户在采摘沙棘果)
敖汉旗长胜镇沙漠之花沙棘产业园始建于2017年,由沙漠之花公司建设。产业园总占地2200亩,分二期建成,一期在六顷地村建设1166亩,二期在长胜甸子村建设1034亩,总投资1400余万元,共栽植沙棘20余万株,主要品种有“宇露1号”“中华沙选2号”“中华沙选3号”以及“山西红果”。
“产业园作为低产低效残次林更新改造试验示范项目,得到了长胜镇党委政府、六顷地村两委班子的大力支持,敖汉旗林业和草原局领导亲临规划设计,赤峰市林业科学研究所领导和专家现场指导。”沙漠之花公司总经理胥俊久介绍说,园区采取高标准规划、高质量建设、高科技管理模式,构建科研、培育、灌溉、管理等配套设施,“目前已经相继完善了观光路、路灯、变电站、瞭望台、管理房等基础设施,我们将努力把产业园建成东北地区最大的标准化沙棘产业园。”
据介绍,产业园建成以来,通过企业高效经营、政府优质服务、科研院所支撑、社会劳务就业,逐步实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科研效益“四效统一”的发展局面,承载了品种研究、苗木栽培、林木繁育、技术培训、溯源展示等多项功能。在胥俊久看来,“通过沙棘产业带动林业生态建设、林木的栽培及研究,除满足原料储备、品种科研外,还是产业融合及服务乡村的重要平台。”
(沙棘果被誉为致富的“金果果”)
在前期建设中,产业园所有施工人员由当地群众组成。产业园每年维护费用30万元左右,通过优先雇佣当地农户的方式带动了当地群众增收。园内沙棘树2020年开始进入初果期,当年产果100吨,均价6000元/吨,年收益60万元。2022年开始进入盛果期。
“通过发挥沙棘的防风固沙作用,周边村庄以往春秋季风沙肆虐的情况彻底改变,周围3000多亩低产田变为了良田,产业园也被中国沙棘协会确定为沙棘品种繁育改良科研基地,被赤峰市林科所确定为沙棘科研试验基地。”敖汉旗长胜镇领导告诉记者。
科技覆盖产业链
随着产业链的延伸,沙漠之花公司在以基地为中心的沙棘种植、培育、采摘、贸易、加工等后续环节上投入了400余万元,间接带动了乡村土地租赁与使用、残次林流转、厂房设施再利用、物流运输、水电气等基础设施的功能完善,直接保障了原材料供给渠道的安全、稳定、可靠,提高了原材料的品质。
2023年,由沙漠之花公司与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赤峰市林业科学研究所、敖汉旗林业和草原局、敖汉旗林业科学研究所联合编制的《敖汉沙棘高质量标准体系》通过专家评审公开发布。《敖汉沙棘高质量标准体系》内容包括《敖汉沙棘育苗技术规程》、《敖汉沙棘栽培技术规程》、《敖汉沙棘果叶采摘技术规程》、《敖汉沙棘饮料加工技术规程》、《敖汉沙棘茶质量要求》、《敖汉沙棘茶加工技术》、《敖汉沙棘油加工技术》、《敖汉沙棘饮料》,共计7个地方标准、1个团体标准。与此同时,沙漠之花公司与赤峰市林业科学研究所联合施行的《沙棘良种快繁与集约经营技术示范推广》项目也在2023年通过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资金项目审定。
“沙漠之花公司将新建优质高效培育示范林800亩,引用地方标准《敖汉沙棘高标准体系》中的《敖汉沙棘栽培技术规程》、《敖汉沙棘育苗技术规程》作业。”胥俊久告诉记者,2024年,产业园将安装自动供水系统,配置土壤养分检测仪、土壤水分检测仪,对沙棘进行科学供水,实施标准化管理,保证沙棘的良好长势。
目前,沙漠之花公司覆盖从良种培育、基地建设、产品研发、生产加工、产品销售服务于一体的产业链运营模式。拥有自主研发的知识产权,部分产品通过有机认证、绿色食品认证。被内蒙古自治区认定为自治区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自治区级“绿色工厂”,是国家林业重点龙头企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基于产业园建设经验,为促进产业发展、生态建设与乡村振兴的深度融合,沙漠之花公司找准区位优势,在金厂沟梁镇四六地村建立了“沙棘采收农民专业合作社”,向农民无偿提供70万株沙棘种苗,总投资400万元用于农户的土地租赁和用工支出。同时,鼓励和引导周围600余户百姓参与到沙棘的规模化种植、科学维护和采收过程中,采取“企业+合作社+农户”的联结机制,实现荒坡、沟道的生态功能再生,使沙棘总种植面积达到9000亩。
(产业园承载了品种研究、苗木栽培、林木繁育、技术培训、溯源展示等多项功能)
沙漠之花芬芳
胥俊久把沙漠之花公司的企业愿景定为“以诚信与朴实创建百年企业”。他认为,要实现沙棘产业的绿色可持续发展,既要产业促生态发展,又要保证群众和社会的切身利益,唯有如此,才能打造“沙漠之花”的百年基业,实现产业传承,造福一方群众。
作为林产业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多年来,沙漠之花公司坚持高标准、高质量的生产要求,相继投资4000余万元进行项目建设,引入智能制造系统,对生产工艺及设备进行升级,实现年产沙棘、杏仁系列饮料5万吨。全面升级技术研发中心检测设备,引进进口检测仪器,提升技术研发水平。改造沙棘油车间,实现了沙棘油萃取工艺升级。新建污水处理、锅炉脱硫除尘等环境治理项目,实现环保指标达标排放。为了保证产品质量,把控产品品质,投入资金建立防伪追溯体系,实现产品全程防伪溯源,牢牢守住产品质量的红线。与国家林业局木本油料中心、赤峰市林科所等科研院校对接,承担国家文冠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中试点。作为第一起草单位,与中国林业产业联合会木本油料分会共同开展特优级沙棘籽油、沙棘果油团体标准的立项、编制、申报及公开发布工作。
20年来,沙漠之花公司在发展的同时,自觉参与地方公益事业、捐资助学、社会救助等活动,长期资助经济困难学生从初中到大学;“光彩事业圆梦助学”工程结对帮扶46名贫困家庭学生;“百企帮百村”活动捐资为三家村修路安装路灯;为长胜镇贫困户购买公羊用于品种改良;为六顷地、长胜甸子村捐款用于改善教学条件及畜牧业养殖;为黄羊洼镇黄羊洼村、牛古吐乡榆树林子村捐款搭建爱心超市;为敖润苏莫苏木海布日嘎查架设4公里草原牧场围栏,并捐款助力当地贫困人家脱贫;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企业积极投身抗疫行动,为抗击疫情捐款捐物,组织党员捐款,累计近11万元……
产业带动民生
到2022年,沙漠之花公司已完成了百万株沙棘种植计划,通过沙棘产业这一纽带,把生态建设、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联系到了一起。“采收期,我们以高于市场价的最低保护价回收沙棘果,切实保障了农户利益。”胥俊久介绍,沙棘产业园每年出产沙棘果600吨,合作社沙棘林产果700吨,生态建设转化的经济效益达1300万元。采收期沙棘林每天带动农户200余人参与到采果、打果、入库、运输工作中,按市场价5元/斤的沙棘果收购价计算,平均每人每天可收入400元,盛果期可实现人均增收20000~30000元,采收期产业成果转化给当地农户带来的劳动总收益高达300万元。生态资源转化的经济成果达3500万元,近4000名农民从沙棘产业中受益。
昔日的沙棘,不再是单一的防风固沙生态树种,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经济树种。沙棘、杏仁林产业的科学开发与利用,除带来显著的经济效益外,社会效益也正日益凸显:长期困扰农民的风沙肆虐天气现象,随着产业园的建设已不复存在,周围3000多亩良田得到了有效保护;产业发展带动了更多的农民参与到生态建设中,加快了荒漠化治理进程。
“通过发展沙棘和杏仁林产业,我们把生态优势转化成了经济优势、发展优势,同时反哺自然,走出了一条‘林多、钱多’的可持续发展之路。”胥俊久告诉记者,沙漠之花公司仍在继续加强林业资源建设,培育优质高效的森林碳库,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将荒漠化治理持续深入,为祖国北疆构筑万里绿色长城做出新贡献。
产业融合发展
沙漠之花公司依托沙棘一二三产业发展,通过整合沙棘产业技术链创新资源,组织开展产学研协同创新、联合攻关,促进了重大科技成果转化,不断研制自主知识产权创新产品,提升了产业核心竞争力与产业链协同创新力。
2020年-2023年,沙漠之花公司参与了19项科研活动,形成了19项科技成果,获得了1项发明专利,为当地沙棘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解决了沙棘产业质量标准滞后的问题,建立了从沙棘育苗、栽培、采摘、加工的多层次质量控制技术标准体系,有效延伸了产业链条,增加了附加值,增强了市场竞争力,带动一大批农民脱贫致富,推动了沙棘产业化进程。《沙棘良种快繁与集约经营技术示范推广》项目获评“内蒙古自治区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接下来,沙漠之花公司将继续深化沙棘一二三产业融合,做精沙棘品种及规模化繁育,建立沙棘组培体系,做好生物技术改良工作,促进沙棘食品加工产业的规模化、标准化发展,为地区沙棘建设、良种培育提供技术支撑。”胥俊久说,“通过技术创新,我们要形成一系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不断推出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的产品,加快沙棘产业化规模化进程。”
林产业发展是低碳经济不可或缺的领域,胥俊久表示,“沙漠之花”的绿色版图还将继续延伸,用产业提升生态的综合效益,还自然以宁静、和谐、美丽,带动更多的乡村、社会人士参与到勾勒美丽中国的绚丽画卷中来。
“我们要不断努力,早日实现全产业链体系建设,实现产业高质高效绿色循环发展,让金山银山的成色更足,让老百姓的致富密码掌握在自己手中。”对沙漠之花公司的未来和敖汉旗沙棘产业图景,胥俊久充满了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