苇岸将经年累月体察和信守的大地道德精髓,与他短短一生之于文学和艺术、之于他深爱的大地的深刻体验与思考,和他忠实于内心诚实、朴直的实践,倾力奉献给了读者。
他说自己“不是一个适宜进入21世纪的人”,却为这个世纪留下了珍贵而厚重的精神遗产。
文/王梅芳
2024年是散文家苇岸逝世25周年。随着2019年《未曾消失的苇岸——纪念》及2020年底苇岸日记《泥土就在我身旁》(上中下)、《大地上的事情》(增订版)在广西师大出版社出版,读者得以全面、充分地从苇岸著作及纪念文集中一窥苇岸丰厚的创作阅历和他表现出的深遂的精神世界,他所恪守和阐释的大地道德信念。苇岸被誉为“中国的梭罗”“大地之子”。在大地伦理、思想和写作及其生命哲学中,苇岸不仅是一位勤勉阅读者、情怀博大的书写者,更是一位严于律己者,对于社会和人类的未来深怀忧虑的思想者。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在2022年推出的苇岸系列书籍,成为苇岸最新、最全的著作和研究版本,由苇岸生前挚友、著名作家冯秋子受苇岸家人委托,历经数年搜集、整理、编辑而成。作品集《大地上的事情》(增订版)中,新增苇岸遗著:散文、随笔20篇,诗歌22首,书信1封,译文2篇,共计45篇(首)。此外,延用的苇岸《后记》,附录的新编《苇岸生平及创作年表》和《苇岸作品的后续传播》,为记录苇岸生平、研究苇岸及其创作,提供了更为全面、准确和翔实的史料信息。
苇岸代表作《大地上的事情》(增订版),首次完整辑入苇岸作品,其中包括部分影印手稿。在《苇岸生平及创作年表》和《苇岸作品的后续传播》中收录了大量珍贵信息资料。
全书分为七辑,涵盖了苇岸生前所写的散文、随笔、诗歌、译文等,其中有代表作《大地上的事情》、《一九九八廿四节气》(完整版)、《我与梭罗》《我的邻居胡蜂》《去看白桦林》《我认识的海子》《鸟的建筑》《美丽的嘉荫》《放蜂人》《去看食指》等。苇岸从不同方向,为我们描述了一个宽广、深厚,纷繁、复杂的世界,记录了自然和文明的交会,生存和死亡的搏击,真实而绞痛的生活与深入的思想历程,印证了新时期改革开放以后的时代足迹,以及生活在其中的人孜孜以求的思想质地。苇岸将经年累月体察和信守的大地道德精髓,与他短短一生之于文学和艺术、之于他深爱的大地的深刻体验与思考,和他忠实于内心诚实、朴直的实践,倾力奉献给了读者。他在“大地上的事情”中,为自然界中循环生长的万物——哪怕一棵小草的诞生而驻足观察,为那些平凡的麻雀的叫声而思虑,为古老的廿四节气在北方的变化留下真实的印记,甚至为窗前的黄蜂写下墓志铭,为这个世界留下珍贵的不计其数的思想与创造性表达,还有生命祝福和大地咏唱……
同时,苇岸坚持写作日记14年,直至生命的最后时间,所辑录的《泥土就在我身旁》(上中下),加之附录其后的苇岸部分书信,三册90万字,我认为可视作是他另一种形式的《大地上的事情》的再创造,意义和价值都极其重大。
1999年5月19日,苇岸39岁时,因肝癌离开了他所挚爱的大地。尽管在《最后几句话》中,他说自己“不是一个适宜进入21世纪的人”,却为这个世纪留下了珍贵而厚重的精神遗产。苇岸纯粹、朴素的人格魅力和严苛的自律精神,恰恰是物质主义时代所独缺的。纪念苇岸,不只具有哲学伦理价值,更具有独立思想和创造性精神的意义。对苇岸的纪念,重在尊重日常生活中人的精神追求和认知格局的建设。
作家刘烨园对《大地上的事情》评说道:“委实自成一家,个性宁静而朴素。这在如今‘热’得浮躁且稀释的文字尘海里,给人的欣悦及深思,是极为难得的。这是真正的‘大地’”。
苇岸代表作《大地上的事情》
为让更多的读者读到苇岸,冯秋子投入大量心血编订苇岸遗作,力图完整、准确呈现苇岸及其创作。从她撰写的相关文章和苇岸诸种作品的编后记中,可以见识到她对于苇岸和他的创作的认识和理解,对于苇岸家人给予整理、编辑繁重工作的大力支持的真诚感念。对于死于路上的亡友,因深刻理解和珍视,而甘愿放下个人的创作,投入大量时间精力,使出多年文学编辑、创作的专业积累和磨练之力,将离世多年的朋友苇岸的事,当作自己的事情去做,甚至比自己的事情更认真更倾心尽力,从而更好地协助读者,从多个角度透视苇岸,最终能够深入到作家的精神腹地,达致旷代的相近感,使我们能全面、准确地领略到苇岸创造性的文学艺术价值和他的大地道德的世界性意义。身为作家的冯秋子身上,体现了古典文人那种单纯而诚实的认知境界,所能包含的尊重并承担的道义力量,超越世俗功利得失,默默地为朋友做好一件事,让生前的朋友逝后得以安妥,让读者读到苇岸这样的少有的独特写作者、深刻思想者最好的作品,对于苇岸所处时代的复杂深厚历史文化蕴藏及面貌,有更清晰的探视。这也正好说明,苇岸及其文学艺术创作,具有强大的感召力和影响力。
从这个意义上说,苇岸也是有幸的,让人羡慕的——不是所有作家身后,都能遇到冯秋子这样的友人。
(作家苇岸)
苇岸(1960.1—1999.5),本名马建国。男,汉族。出生于北京市昌平区,籍贯北京市。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一分校哲学系。1984年参加工作,任昌平职工中专学校教师。1982年开始发表作品,1995年加入北京作家协会,1997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散文《人必须忠于自己》《海子死了》《美丽的嘉荫》《天边小镇》《海日苏》《放蜂人》《武汉的东湖》《诗人是世界之光》《鸟的建筑》《我的邻居胡蜂》《四姑》《没有门户的宝库》《作家生涯》《怀念海子》《上帝之子》《观动物世界》《一件小事》《素食主义》《进程》《一九九八廿四节气》、出版散文集《大地上的事情》《太阳升起以后》、日记《泥土就在我身旁》(上中下)。
纪念苇岸,不只具有哲学伦理价值,更具有独立思想和创造性精神的意义。
(作者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沈阳市沈河区作家协会副主席、辽宁报刊传媒集团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