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山揽胜146cmX364cm 2019年
文/卢禹舜
北宋的郭熙在《林泉高致》中说道:“画山水有体,铺舒为宏图而无余,消缩为小景而不少。看山水亦有体,以林泉之心临之则价高,以骄侈之目临之则价低”。
北宋一朝是中国山水画创作的高峰,以文化底蕴为承托的山水画美学思想蔚为大观,因此产生了许多彪炳千古的大家。自北宋以来,中国山水画沿着北宋的美学观高标逸格的发展至今,可谓“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我所说的这个“江山”,是观者眼中的江山,更是画者纸上的江山。以“林泉之心”解读江山、描绘江山之时,江山才有了更具文化观照意义上的存在。
山水画家魏云飞,是画坛近年来的后起之秀,其笔底的山水,笔墨流彩迤逦千里;其林泉之心,在丘园养素之中生发广大,意蕴不凡。他兼善青绿和水墨,能为五色绚烂,亦能作幽虚玄淡;能画清新小景,亦能作丈余巨壁。究其意源,就在魏云飞有一颗衔古开今的林泉之心。
花月正春风 36cm X 71cm 2023年
山水画家的林泉之心,殊为难得,魏云飞绘山水能以古人优游林下之林泉之心为画,值得奖掖。在农耕文明殊为发达的古时,山林野地,烟霞泉石,培养一颗林泉之心,尚属不易,更何况是在喧闹声嚣的当下?
当今社会,工业文明发达,林立的钢筋水泥建筑已然替代了古典山水画中的溪畔茅亭和湖上孤舟,如果说古人绘制意蕴超然的林下风景,还是对于生存环境的真情写照的话,那么今天的魏云飞,描绘出他笔下或青绿俨然的山川,或水墨渲淡的丘壑,则是在精神的范畴里面追求与古人高境界的契合,并在高山流水中于老庄之道心领神会。
山水不仅只是一种真实的存在,创作山水更是解读这种存在之内涵,从精神的高度与山水的情操辉映,从技法的角度,展现山水的丘壑之美,笔墨情景思致,缺一不可。云飞的山水画,便在追求笔墨情景思致的完美结合,以及体察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落笔于山水之道的性灵阐释。
观其用笔,可谓纯熟之至,然纯熟之中,内蕴生拙之趣,摒弃那种一味的滑熟、甜熟之笔。他的笔法颇佳,从纸头到纸尾,一以贯之,笔力的劲健,中锋的贯彻,正是他性格之中正直本色的自然流露。可见,用笔的娴熟与否,笔力的刚劲与否,不仅体现出画家的功力,更映现着画家的审美精神。
观其用墨,讲究墨分五色,浓淡疏离,意趣自生,焦枯冲破,波澜宛然。如果说,把山水比作一个人,那么,对于笔的使用,犹如铸造人的骨骼,对于墨的造化,就是填充人的血肉。观人之相,讲究“瘦不见骨,肥不露肉”,魏云飞以墨助笔的把握权衡,就很好的达到了这样的境界,所以墨色契合笔力,笔墨相生,相得益彰。
魏云飞的山水注重寄情,这建立在他对山水精神和笔墨意蕴的解读和观照之上,所谓“世之笃论,谓山水有可行者,有可望者,有可游者,有可居者。画凡至此,皆入妙品”。云飞情识之中的山水,已经与他艺术理念中的自我价值相结合。他对山水用情体察,用心记取,所以其笔下的景色,莫不可行可望,可游可居,是有着生命力的意境山水,透着勃勃之生机。
魏云飞山水,剪裁莫不合体,建立在他饱游饫看的写生经验基础之上。闭门造车,向来是山水画家之大忌。只有师法造化,“到处云山是我师”,多走多看,多练多游,才能把山水的真实意趣收入性灵之中。山水是有气息的,师法造化,回归自然,人的精神世界,才能和山水丘壑融为一体,笔下生发的点线、形态、位置才能自然生机,营造的意境也才更加深沉幽远。
魏云飞注重作画之余,积学器识,提高修养。绘画“文之极也”,所以古今大家都是“胸有诗书气自华”之饱学之士,胸无点墨之人,很难营造出高雅的绘画意境。绘画是艺术家文化涵养的一种展现,作品是每个画家精神世界里的丘壑在画纸之上的布局显现。魏云飞对此是深有体悟的,在他的作品中体现出共精神世界与山水园林的契合。作者的精神体现在创作之中时,就是文人的骨气和画者的心胸,恰如李太白之诗,吴道子之笔,莫不是他们精神领域的恢弘壮观的具象表现那样。魏云飞的笔墨也在追求这样的推进与提升,他的笔墨是他的内心在画纸上的停驻,取景朴实,思致虚灵,这便是魏云飞山水无俗韵之原因所在。
魏云飞对于颜色的掌控和使用,亦是可圈可点。青绿山水,看似缤纷多彩,但是如果不能很好的把握颜色之间的关系平衡,生熟巧拙,就很容易落入俗韵。魏云飞笔下的色彩是倾注了他对历代青绿山水经典的学习、理解与思考,其笔下的青绿山水格调尤为古雅朴厚,一派锦绣,富丽中透出典雅、沉着、大气,仿佛是借到了古人的心与手,那份透着古意的山水意象表达,院体山水的精致与文人山水的书卷之气兼而有之,值得宝贵。
魏云飞还很年轻,但他的绘画基础扎实,笔墨纯熟,对于画境的把握也颇到位,的确是可造之材。凭借着对于绘画本体的深刻认知,以及对于传统文化的热爱理解,再上层楼,我想对于已是青年翘楚的魏云飞来讲,是值得期待的,希望他在未来的山水画创作之路上,自信前行。
啼鸟云山静 落花溪水香 36cm X 71cm 2023年
魏云飞:借古人笔墨写胸中丘壑
霍春阳:山水画贵在有意境,意即“思”,境即“象”, 达到“思与境偕”便为妙,而且要“度物象而取其真”,借艺术形象表达宇宙奥秘和人生真缔。读魏云飞的作品便深刻地体会到了他的这种追求与向往。
魏云飞毕业于天津美术学院国画系,在获得硕士学位以后留校任教。他通过长期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绘画功底,并沉醉于哲学、美学、绘画史及画论的研读,正是由于这些传统文化的滋养,使得他的作品具有了深长隽永的意蕴。
中国的先哲认为世间的万物皆生于那切实存在却又不可捉摸的“道”,古代山水大家莫不以表现“道”为追求,道就是气,魏云飞的画透露出的是一种静气,没有压人心魄的高山巨石,没有剑拔弩张的参天巨木,没有奔流入海的江河,唯有山色清悠,疏林秋晚,回溪清瀑,溪岸云烟,水村渔舍,充溢着平淡、静穆的气息,似与天地万物通神。
中国画以笔墨为根本,笔墨不仅体现着画家的传统功力,更清晰地反映出其修养、情操和人品。魏云飞的笔法或朴拙虚淡,或清秀劲拔,恰当地点绘出不同的意境。用墨雅淡空灵,虚实相生,格调不俗,深具古意。他画了很多的怀古山水系列,画面布局平稳,汲取传统的同时又融入了自己的艺术感受,借古人笔墨写胸中丘壑,营造出一幅幅可游可居的理想境地。
从他不同时期的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他不断成长进步的过程。在这样一个浮躁的年代,大家都在求异求怪,但是小魏仍然坚持走自己的路子,师法古人,深入生活,不事张扬。这种心态非常值得推崇。他已取得了较大的成绩,我相信他在自己的道路上一定会有成就。
(霍春阳系天津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栏目责任编辑:明贵栋)
审核:刘坤
责编:明贵栋
编辑:刘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