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府井百货: 新中国商业战线上的一面旗帜

2024-07-22

        文/明贵栋 郑艳霞


        “从1955年开业的那一天起,王府井百货就具有了创新的基因,每一次华丽蜕变都离不开创新”。王府井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副董事长、总裁尚喜平在一次与笔者的访谈中讲述了王府井百货作为新中国商业战线上的一面旗帜的经典商业故事。

        从1955年开业至今近七十年,王府井百货一路走来,风雨兼程,几乎见证了中国百货商业的发展史,这期间发生了许多感人故事,给人们留下了美好的回忆。全国劳模张秉贵的“一团火”服务精神已成为新中国商业战线上的一面旗帜,激励了几代人。




        新中国第一店引爆人们的消费热情


        王府井集团百货大楼的前身为北京市百货大楼,是新中国成立之后由国家投资、中国人自行设计并建造的首家大型百货商场,于1955年9月25日开业,是中国商业史上一个“符号式”建筑。

        据北京市百货大楼的老百货人回忆,开业当天,造成北京万人空巷齐聚大楼的盛况。仪式结束后,位于东南两侧的9处货场大门同时打开,早已等候在那里的人们像潮水一般涌入大楼。货场里人挨人、人挤人,晚上关门时,光是顾客挤丢的鞋就捡了两大筐。

在整个计划经济时期,北京市百货大楼作为中国商业的一面旗帜,得到了国家的大力支持,是当时唯一一家可以从一级批发站和外埠进货的百货企业,以致当时有“全国保北京,北京保大楼”的说法。因此,北京市百货大楼是当时国内商品品类最全、品种最多的零售企业,开业时的商品大约有14000多种。

琳琅满目的商品,刺激了长期饱受物资匮乏困扰的人们的购买热情。相关数据显示,开业当天,北京市百货大楼接待顾客多达16.4万人次,日销售额30.9万元。这在当时是非常惊人的,以至于曾一度影响到了北京其他商家的销售水平。

        据当时北京市有关资料显示,邻近王府井东单一带有代表性的私营百货店,1955年9月25日当日销售额平均下降了46%;公私合营百货店当日销售额平均下降34.2%;前门大栅栏14家商店当日销售额平均下降约33.3%;西单三友等6家商店当日销售额平均下降约31.3%。而且这种趋势一直持续了一周左右的时间。

客流居高不下,业务异常繁忙,成为百货大楼开业后的常态。当年10月1日国庆节期间,百货大楼更是迎来了日客流量的最高峰,达到21万人次。从开业到年底,百货大楼在短短98天的时间里,累计销售1752万元,平均日销17.87万元,最高日销为42.2万元。商品品种也由开业时的14000多种逐步增加到年末的21808种,不但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而且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

        作为新中国第一店,北京市百货大楼是新中国领导人最为关注的商业企业。据介绍,周恩来、邓小平、江泽民、温家宝等历代中国领导人,都曾亲临这里视察,或接见企业优秀的员工代表,或亲笔题词。

        周恩来总理曾多次到达指导工作;1994 年,江泽民总书记到百货大楼视察工作,并为大楼亲笔题词“发扬一团火精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2008 年,温家宝总理亲自到百货大楼视察工作。

        北京市百货大楼建成后,还多次直接参与外交活动,在国际上也产生了一定的政治影响。1957年6月,印度尼西亚总统苏加诺访华时,曾到这里参观;1972年2月,首次来华访问的美国总统尼克松的随行分28批到百货大楼参观、购物……这些外宾都把百货大楼视为我国工农业发展面貌的缩影和人民生活改善的标志。



百货大楼的沉浸式体验空间“和平菓局”内的老夜市场景)       



        每一次华丽蜕变都离不开创新


        值得一说的是,面对诸多荣耀,新中国第一店并没有躺在功劳簿上止步不前。相反的,它一直具有忧患意识,紧跟时代步伐前行。从“政企分开、简政放权”改革到进行股份制改造,从上市到向全国推进连锁发展……王府井百货一路披荆斩棘,现已发展成为国内商业零售业影响力最大的集团之一。

        截至目前,王府井集团在全国范围共运营60多家大型综合零售门店,涉及东北、华北、华中、华南、华东、西南、西北七大经济区域,20多个省、市、自治区,覆盖百货、购物中心、奥特莱斯及超市四大主力业态,形成了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门店梯次,同时拥有线上自建零售渠道。

        从一家店到一家现代化的企业集团,从北京走向全国,在近65年的历程中,王府井集团实现了一次又一次的华丽蜕变。

        据了解,在此期间,王府井集团共经过了三次创业。1955年,北京市百货大楼的建成与开业是其第一次创业,这次创业取得了较大成功;21世纪初,王府井进入 第二次创业阶段。这次创业解决了其跨区域发展和百货业态连锁经营的难题,由北京市的一家百货店发展成为全国性的百货巨头。

        从2013年开始,王府井集团开始了第三次创业。这次创业的目标是:构建互联网下的商业模式,始终以消费者为中心,着力提升商品经营能力、顾客经营能力;着力推进业态创新,着力推进全渠道建设,着力实施组织变革和体制创新,全面打造新型顾客生态圈,布局新生活场景,改善新生活体验,引领新生活方式,创造幸福美好新生活,为中国零售业的发展作出积极的贡献。



       

王府井百货大楼

        王府井集团深知,要实现这个目标并不容易。

        近年来,国际国内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使得宏观经济有所放缓,再加上线上线下同行业竞争加剧,给零售市场带来了较大压力。目前,中国百货零售业市场整体仍处在增长乏力阶段。尽管如此,王府井集团依然有信心迎接传统零售业的“春天”。一方面,中国是全球最大的零售市场,给零售企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另一方面,中央提出的做好“六稳”(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工作,以及中国零售区域市场的发展不平衡,则给零售企业带来了信心和腾挪空间。可以说,对零售企业而言,未来,挑战与机遇并存。需要强调的是,无论面对怎样的挑战和机遇,回归商业本质至关重要。因为当下的中国正处在一个快速变化的时代,零售业要高度重视顾客和商品这两个经营能力的提升,切不可因一味追求创新而迷失经营的核心和本源。


       


开业之初的王府井百货大楼组图1



开业之初的王府井百货大楼组图2




回归商业本质做有情怀的生意


        事实上,在重视顾客和商品两方面,王府井百货一直没有放松过,尤其是对顾客的服务上。由售货员张秉贵引领的“一团火”精神,如今已是中国商业服务的价值标杆。

        据了解,张秉贵在百货大楼工作了30多年,在问、拿、称、包、算、收六个环节上不断摸索,练就了“一抓准”和“一口清”的过硬本领,接待一个顾客的时间从三四分钟减为一分钟。他通过眼神、语言、动作、表情、步伐、姿态等调动各个器官的功能为顾客服务。其精湛的技艺和热情的服务被形象归纳为“一团火”精神,张秉贵因此成为“新中国第一店”的金字招牌,也成为新中国商业战线上的一面旗帜。党和国家多次授予张秉贵崇高的荣誉称号,先后被评为北京市劳动模范、全国群英会代表、特级售货员、

        全国劳动模范、北京市优秀共产党员等。1988年,北京市百货大楼在大门广场处为其竖立半身铜像,陈云同志亲笔为其题词“: 一团火”精神光耀神州。

        随着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商业的服务也转向满足人们美好生活需要,将更多地体现在与消费者精神层面的交流与链接上。

        落户在王府井百货地下二层的和平菓局便是王府井百货与消费者心灵链接的场所。从2019年8月开业到现在,已成为北京城新的网红打卡地。

        据悉,和平菓局是由王府井携手京菜“局气”创始人韩桐一起打造的沉浸式体验空间,高度还原了旧时北京风貌,“西南仓胡同”、“红星粮油店”、“大北照相馆”等场景的再现,让消费者从现代穿越到了过去,重温旧时时光。

        “新时期的商业更需要有创新的服务。”尚喜平强调。而创新服务的着眼点是:做有情怀的生意,让消费者不仅买走商品,更是买走一份情。当然,和平菓局的入驻并非王府井百货与消费者进行心灵链接的首次尝试。王府井百货积极开拓新视野、打造新场景、制造新热点,不仅吸引了更多新客流,也与消费者的心越来越近。

作为我国商业的重点骨干企业,百货业的领军企业,王府井百货将始终秉承张秉贵同志的‘一团火’精神,不断进取,勇于创新,勇往直前,做让消费者信赖的企业,做让社会尊敬的企业

        讲述中国商业故事,唤回人们对商业的美好记忆,让千千万万家像王府井百货这样的企业被消费者信赖,被社会尊敬。



审核:刘坤

责编:明贵栋

编辑:刘彬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