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廉金融的文化传播路径:基于江苏银行业的实地调研

2024-05-16

摘要:本研究聚焦于清廉金融文化传播路径,以江苏省银行业为例进行实地调研和问卷调查。发现清廉金融文化呈现时代性和传统性及功能性特征,传播路径多元化、体系化等特点。然而,仍面临认知偏差、监督机制不足、传播途径单一等挑战。为优化传播提出推广普及教育、强化传播主体和融合新技术及以“文创产品+实地体验+价值理念”为核心设计思想打造品牌等五项建议,旨在提升江苏银行业廉洁文化的传播效果和影响力,为廉洁文化在金融行业的推广提供理论和实践支持。


关键词:廉洁文化建设;银行业;清廉金融;传播路径优化


马阳阳 宗熙彤 罗 清 余扬帆 邵瑞祺

(南京财经大学 江苏 南京 210000)


引言

廉洁文化建设是树立国民政治意识、提高政治觉悟、增强政治执行力提供坚实的保证。为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的“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的重要指示,应对新时代金融行业复杂环境确保新时代金融行业高质量发展,全国金融系统迅速响应。一方面,银保监会、中国证监会等国家金融监管部门密集出台深入推进清廉金融文化建设的指导意见,银行、保险、证券等行业协会发布多项倡议书;另一方面,各省市也紧跟中央部署,出台了符合各省省情的具体政策措施,完善廉洁文化建设体系,确保廉洁文化建设的稳步推进。江苏省作为经济大省,廉洁文化建设是其进行中国式现代化探索的坚实堡垒,能有效推动金融系统改革的深化及金融安全保障工作的推行。因此,在全省范围内积极营造廉洁文化氛围,推动金融机构内外廉洁文化的融入,不仅是提升金融行业整体素质的必然要求,更是江苏省在新时代金融发展中走向更高水平的关键举措。


1国内外研究现状


随着新时代的到来,廉洁文化在国内外受到了广泛关注和研究。由于东西方文化差异,国外文献中常用“反腐败”来表述“廉洁文化”,研究的重点多在于腐败产生原因、腐败治理手段与反腐倡廉制度的系列建设。例如Emmanuel Mamatzakis和Anachit Bagntasarian以71个国家为研究对象,采用动态面板分析,研究了腐败对金融分析师预测的影响;P Valverde、J Fernández等学者通过基于代理的模型,分析了腐败程度与群体规模、工资离散度、制度控制参数的关系。


国内学者主要分为以下两个角度:(1)从廉洁文化的理论分析角度,国内作者通过深入研究廉洁文化的深层内涵、结构功能及历史发展,以推动新时代廉洁文化的建设和发展,为党的建设和社会进步贡献力量。例如,鄯爱红通过把握廉洁文化的深刻内涵和精髓要义,认为廉洁文化是人们长期形成的奉公自律、不谋私利的价值理念、行为规范、生活方式和社会风尚的总和,从而充分认识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王卫兵运用了“结构-功能”理论,分析了中国共产党廉洁文化的层次结构和构成要素,包括物质层、制度层和精神层,以及按主体分类的党员廉洁文化和党员领导干部廉洁文化,从而探讨廉洁文化的整体功能;汪健依照党的发展历程以及不同时期的政治任务,划分党的廉洁文化建设的百年历程,从而总结中国共产党百年历程中廉洁文化建设的基本经验,以期为新时代的廉洁文化建设提供指引。(2)从廉洁文化建设的实践角度,国内学者深入研究廉洁文化的载体构建、探索廉洁文化教育模式以及廉洁文化实践路径,全面关注并致力于推动廉洁文化在不同领域中的深入发展。例如,于广琮、朱林通过分析微时代的影响及廉洁文化现状,对“微时代”大学生廉洁文化教育的载体构建进行一定的探索,以期更好地推进大学生廉洁文化建设;李玉峰,王彬彬等在以“四个融入”实践推进“廉洁文化进校园”活动的研究中,从“三重理论”“四个融入”“两个需求”等四维角度提炼出以公平和进步需求为切入点的廉洁教育模式,并提出改进对策;胡刚、秦彦文结合医学研究所的实际工作,从廉洁文化建设与研究所中心工作相结合、与制度体系建设相结合等四个方面,探析医学研究所开展廉洁文化建设的有效途径,为进一步推进医学研究所廉政文化建设提供借鉴。


从现有研究来看,廉洁文化的研究主要聚焦于党中央、高校等主体,针对金融行业单位的研究较少。然而当前金融行业改革深化,人才结构发生变化,青年群体成为新的重要力量,新媒体广泛使用,这些变化对金融行业廉洁文化传播提出了新的需求和挑战。因此针对金融行业这一特定领域,本文将聚焦于银行从业者,开展研究清廉金融文化的形成、传播困境和实践路径。


2清廉金融文化传播路径的形成与变化


在清廉金融文化建设方面,江苏省银行业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包括“清廉金融10条倡议”、清廉金融文化建设工作方案、文化建设品牌发布和重点任务印发等。通过这些举措,实现了防范金融风险、净化金融政治生态、塑造良好行业形象的重要目标,增强了清廉金融“软实力”,开展了金融腐败防范的文化体系建设的实践。本文以江苏银行业廉洁文化建设为主题,选取代表性的银行单位进行实地调研,并面向江苏省十三市的银行从业人员发放问卷,了解其银行传播清廉金融文化的相关措施,并探究清廉金融文化传播路径的特点,为廉洁文化的传播提供优化建议,并为其他省份银行业廉洁文化建设提供借鉴意义。


本研究在江苏省13个城市的52家银行发放问卷500份,回收410份。其中填写人员中技术岗67人、行政岗203人和业务岗140人。根据问卷的设计思路和调研结果,本文构建出三个量化指标:即毕业高校廉洁文化开展的评价得分、就业银行廉洁文化建设的有效性评价得分和廉洁文化建设个人感知的评价得分。具体解决思路为将问卷中相应问题的选项按照正向程度进行赋分。而后将调研对象的其他信息变量与三项得分指标结合分析,总结出当前江苏省银行廉洁文化建设的特点,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根据工作银行所属类别分组,分析可知基于银行廉洁文化建设的有效性评价得分存在统计差异。其中,中央银行最高。股份制商业银行、地方商业性银行值低于其他组别,说明建设工作还有待提高,而民营和外资银行得分较高。结合实地走访的情况,发现该类别的银行中存在着一些不错的经验措施,适合与其他组别的银行学习交流。


根据政治面貌分组,分析可知基于银行廉洁文化建设的有效性评价得分存在统计差异。其中,党员组别的有效性评价得分最低,而共青团员的有效性评价得分最高。结合实地调研及项目开展过程中的共建活动经验,银行实地开展共建活动时,承办主体更多以银行团委为主。以后需加强党建主体,强化党建引领作用,破解银行廉洁文化建设过程中的党建业务两张皮的难题。根据年龄分组,分析可知毕业高校廉洁文化开展的评价得分存在统计差异。年龄越大,均值越大,评价分数越高。根据学历分组,分析可知廉洁文化建设个人感知的评价得分存在统计差异。其中,高中及以下学历组别得分最高。结合前文分析结果,并考虑到银行招聘实际,当前银行系统内学历为高中及以下的工作人员,基本上是90年代入职的情况。该群体年龄较大,习惯于传统的文化建设方式及媒介传播形式。当前的廉洁文化建设总体偏向传统,因此在该群体中的得分较高。这个结果也表明了当前的廉洁文化建设中新媒体的运用和运营成效不明显没有紧跟时代发展步伐,在年轻人中的传播效应不显著,未与年轻人形成好的交互,形成文化传播与接受的同频。


结合实际调研及从业人员访谈文本分析,研究发现新时代背景下清廉金融文化内涵呈现出时代性、传统性、功能性相结合的新型特征。首先,时代性表现为对技术创新、可持续发展和社交媒体的敏感应对;传统性表现为继承并发扬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中的清廉理念;功能性则表现为通过预防和打击金融领域贪污腐败,推动金融市场健康发展,提升全社会道德水平。这些特征共同构成了清廉金融文化的核心要素,强化了从业人群的认知度和认同感,对于促进金融行业廉洁文化的全面健康发展有重要意义。


另外,廉洁文化的传播路径呈现出多元化、体系化、主题化、场景化的特征。多元化包括线上平台、线下活动、媒体宣传等多途径,满足不同群体的接收需求;体系化通过有机组合的活动、培训、宣传形成整体性结构,确保信息全面覆盖;主题化强调专业性与针对性,引导深入理解与实践;场景化将廉洁文化融入实际工作和社交场合,增强传播效果。这些特征协同作用,使得廉洁文化在传播过程中更具有深度、广度和可操作性,为其在金融行业及社会范围内的深入推广提供了坚实基础。同时研究发现传播路径面临多重困境。其一,对廉洁文化的重视程度不足,员工因培训和宣传不足而难以全面理解和践行廉洁原则。其二,缺乏有效的监督和激励机制,导致员工在实际工作中难以形成深度共鸣。其三,传播主体的专业能力不足,银行在廉洁文化活动中的互动性不足,培训内容往往无法真正落地实施。其四,传播途径较为单一,过度依赖传统渠道,对新媒体和新技术的探索不足。最后,廉洁文化产品创新力度不足,产品缺乏针对性和独特性。这些困境限制了廉洁文化在江苏银行业中的有效传播和影响力,亟待解决。


3江苏银行业廉洁文化传播路径的优化对策


3.1打破认知偏差,推广普及教育

纠正银行从业人员对于廉洁文化的认知偏差,使其深刻认识到廉洁文化传播的至关重要性以及长远影响。同时,充分发挥优秀传统文化的指导作用,实施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从中汲取如崇德尚廉、廉政为本、持廉守正等廉洁文化精髓。通过普及廉洁文化教育增强价值导向,由“单向、被动”的信息接收方式转变为“双向、主动”,引导从业者主动了解廉洁文化的内涵与深度,深入领悟廉洁文化建设的重要性与必要性,树立廉洁观念。


3.2重视传播主体传播能力建设,建立常态化监督考核机制

首先,必须投入资源培养专业的传播团队,提升其专业水平,确保能准确、有效地传递廉洁文化。其次,要制定明确的传播策略,明确传播目标、内容和方式,使活动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同时,建立常态化监督考核机制,包括明确的考核指标、反馈机制和相应的奖惩措施,定期对传播效果进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改进,确保传播主体能够持续改进并保持良好的传播能力。


3.3融合新技术,共筑全方位廉洁文化传播矩阵

深刻认识5G时代与融媒体时代的特性,融合网站、小程序和电视栏目等多种形式,构建一个综合性的廉洁文化传播平台。通过这一全方位的传播矩阵,广泛推送廉洁文化作品,吸引更多人参与到廉洁文化的建设中来。同时,充分利用新技术,如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等,以创新的传播方式提升廉洁文化的互动性和趣味性,从而更有效地推动廉洁文化的广泛传播与深入人心。


3.4以“文创产品+实地体验+价值理念的传播”为核心设计思想,打造廉洁文化品牌

打造廉洁文化品牌的过程包括文创产品的创意设计,实地体验活动的策划,以及通过多元传播渠道传达核心价值理念。整合线上线下资源,鼓励用户参与并及时回应反馈,同时与政府、企业等建立合作关系,形成全面的传播网络,确保品牌在社会中建立积极形象,推动廉洁文化的共识和传播,为社会廉洁发展提供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鄯爱红.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J].红旗文稿,2023(08):45-48.

[2]王卫兵.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廉洁文化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9.

[3]汪健.中国共产党廉洁文化建设的历程演进与经验启示[J].党史博采(下),2023(02):46-52.

[4]于广琮,朱林.论“微时代”视域下大学生廉洁文化教育的载体构建[J].江苏高教,2016(01):123-125.

[5]李玉峰,王彬彬,陈达.推进高校“廉洁文化进校园”活动的四维思考[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22(12):116-118.

[6]胡刚,秦彦文.医学研究所廉洁文化建设途径探析[J].北京生物医学工程,2022(05):542-544.

[7]王岩,王晶.中华优秀农耕文化融入涉农高职院校学生廉洁修身教育的探赜[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3(21):67-70.


审核:刘坤

责编:明贵栋

编辑:刘彬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