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商业文化》记者 明贵栋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向上向善的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休戚与共、血脉相连的重要纽带。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民族复兴,教育先行”。教育是国家长远发展的基石。一个国家要想繁荣富强、文明进步,必须高度重视教育,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通过教育,可以培养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国家的长远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支撑。历史证明,一个民族的复兴往往伴随着教育的振兴。只有通过教育,才能提高全民族的素质,激发人民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为民族的复兴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商业文化》杂志记者于5月25日在中国国际科技促进会的党建活动期间对中国国际科技促进会传统文化建设工作委员会主任、瓦努阿图埃法特国际学校总校长、未来人生教育科技(北京)有限公司董事长国敬华老师围绕文化自信,文化振兴及人才培养等话题进行了充分的访谈。
拓宽多元教育视野,让教育拥有灵魂
“真正的人才,应该是怀中国心,做世界人。要用老祖宗的文化,培植人生的底蕴。这不仅仅体现在日常生活中,体现在骨子里就有的强大基因,更需要我们不断学习优化自己。”国敬华认为,优秀的老师要让教育拥有灵魂。
她是从中师读到了博士,既修自然科学又修人文科学,是一位既有30年公办教育经历又有近10年民办学校办学经历的“另类”校长,是一位敢于在知天命的岁月放弃海淀区级示范学校校长的位置自己去办学的潮人。
回首自己的教学历程,国敬华有着很多的感慨。1983年,当时年仅19岁的国敬华迈出了她教育生涯的第一步。她怀揣着对教育事业的热情和对知识的敬畏,开始了她与学生们的共同旅程。
19岁刚当老师时,因为是中等师范学校毕业,所以自己学的知识实际上不如高二学生学得深,当时压力非常大,就刻苦努力的学习物理的专业知识。然而,由于担的课程多,没时间备课、没时间判作业,在这种情况下,她创新性的探索出初二物理、初一数学的教改思路,“没有学不好的学生,谁干谁长本事”。即不增加一节课,不留一次作业,把学习过程完全交给学生,结果两个月后的期中考试,由她带出来的初一数学优秀率达到87.2%。
“证明了我这个不如学生的老师可以教出远胜于自己的学生,被逼出来‘谁的问题谁解决’的观念,让所有对学习有困惑的学生自己解决了自己的问题。我觉得好老师应该是可以面对所有问题不退避,而是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是骨子里对学生和学校负责任的劲头。这也是我做校长、教师、学生培训的一个重要的理念支撑。”针对国内的一些学校分出实验班、快班、慢班这样的给孩子贴标签的现象,她非常反感。她认为,这样做就是人为的给孩子设定了桎梏,挫伤了孩子的自尊心,限制了发展,这种做法一定要摈弃。教育不放弃任何一个孩子,因为每个孩子都有闪光点,以人为本,因材施教,用心教育每个孩子都能成才,都是发展潜力无限的。
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把课堂变学堂,把老师讲变学生讲、学生议,把老师备课变成学生备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自然培养出来了。学习能力有了,学习成绩提高了,成就感就有了,学习就变成了孩子们自然而然该做的事、想做的事。一路走来,在她的课堂,没有学不好的学生,因为她不放过每个学生的成长点,做错题、考砸了、犯错误的学生她会单独点拨指导,其核心理念就是相信每一个学生,这份信任让学生从内心深处接受。在国敬华看来,无论学生是何种状态,在老师都应该给他们信任、尊重、支持、鼓励,学生就一定会奋发图强、勇往直前,呈现出你追我赶的态势。非常难得的是,在她的教学历程中,她是一个不给学生留作业又让学生不得不爱上学习的老师,提起学生对她的信任,她的言语间透露着欣慰。
2002年初,她担任北京市第四十七中学校长兼党支部书记,两度被任命为“中国西部教育顾问”,多次被评为海淀区普教系统先进工作者、海淀区教育系统中学优秀教学管理干部、海淀区教育系统中学优秀德育管理干部、海淀区防止非典型肺炎工作先进个人、海淀区教育系统优秀共产党员、海淀区“三八”红旗手、2008年被评为国家级最具办学理念奖。
以实际行动践行中华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
国敬华非常注重中国传统美德教育,她注重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传统文化素养,通过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在感受中华文化魅力的同时,也增强了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
一次国敬华带学生到山西省运城市闻喜县礼元镇裴柏村参观学习。此村是中国历史上声势显赫的名门望族,先后有59位宰相、59位大将军以及正史立传与载列者600余人出自此村,不乏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法学家和外交家。通过参观学习,引导学生们思考裴氏家族成功的原因,并鼓励他们将裴氏家族的优秀品质和精神运用到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中。
在参观学习过程中,国敬华教育孩子们以实际行动践行中华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
她介绍说,当时从闻喜县城到裴柏村这段距离需要坐四五站公交车,但是坐公交车觉得等的时间又太长了,而租车价格高,所以她们就和孩子们商量能否步行去,其实也在引导孩子们吃点苦锻炼,结果所有孩子没有意见,大家就步行过去了。这样就既省了钱,又得到了锻炼,也增强了孩子们的凝聚力,提升了集体观念,还给孩子们上了一堂理财课,在实践中学习,效果非常好。
另外,在吃饭时为了避免浪费,给孩子们树立一个好榜样,老师们倡导“光盘行动”并自行组织了“吃剩饭义工团”,吃孩子的剩饭,以实际行动教育孩子们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结果一两天之后孩子们都没有剩饭了。事实证明身教好于言传,以实际行动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她认为,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中华传统美德影响深远。她说,在她们到芬兰游学时注意到芬兰对我国的优秀文化特别推崇。老子的《道德经》在芬兰已经翻译成芬兰语,几乎每家人手一册。外国人都这么热爱中国文化,作为中华儿女看到这样的情景我们是非常自豪的,我们中国人没有理由不传承和发扬好中国文化!
笔耕不辍,学术硕果累累
作为一名物理教师,国敬华不仅在教学方面有着深厚的造诣,还在学术研究上取得了丰硕成果。她撰写的多篇论文,如《小班化教学是学生发展的最佳载体》、《中学教师师德建设浅议》等,均获得了海淀区一、二、三等奖等荣誉。此外,她的论文《“学校发展计划”促学校管理文化的变革》更是荣获了中国基础教育科研成果一等奖,这充分展现了她在教育领域的深厚学术功底和 独到见解。
国敬华非常重视师德建设,认为师德是教育的灵魂。她撰写的《新时期学校党建工作的价值取向》、《师德建设是党支部工作的重心》等论文,均强调了师德建设的重要性。国敬华在国学教育方面也取得了显著成果。她主编并内部出版了《环谷文集》、《与孩子一起成长》、《谁不说俺家乡好》等著作,这些作品不仅丰富了国学教育资源,也为广大学生提供了宝贵的学习材料。
“258未来人才模型”培养全面素质人才
国敬华老师结合自己近40年来的教学实践,提出的“二五八”未来人才教育模型,即阴阳辩证的二元理念,“五行”对应的素质,德能兼备的八维能力。实践证明“二五八”未来人才教育模型已充分证明可行,可践,可推广,是一个成功的未来人才培养体系,该体系是她几十年教书育人的做法、感悟、升华的结晶,旨在培养具备全面素质的未来优秀人才。
这个模型可以详细解读为:“2”个基础:这代表两个重要的基础素质。国敬华认为,培养孩子明是非、知善恶、判对错的能力,是孩子人生的防火墙,这种道德和认知的基础是孩子成长和成功的基石。
“5”大素质:这是指五个关键的能力是个人修养、智慧、道德、实践和创新等方面的能力培养。
“8”维能力:这是对五大能力的进一步细化和拓展,是在五大能力的基础上,针对现代社会和未来社会的需求,进一步培养孩子的各项能力和素质,使其更加全面和均衡。
“258未来人才模型”是一个以培养孩子的道德和认知为基础,注重五大素质的发展,并通过八维能力的进一步拓展,来培养具备全面素质的未来人才的教育理念。这种教育理念旨在让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不仅能够获得知识和技能,更能够形成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品质,为未来的社会和生活做好准备。
审核:刘坤
责编:明贵栋
编辑:刘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