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银行业发展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就。经济的蓬勃发展给银行带来了更多的机遇和挑战,一些银行内部风险也逐渐显现,那么如何加强银行金融风险管理,就成为银行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在新时代背景下,银行应当充分认识自身面临的金融风险,采用多种科学有效的方式和方法,对各种风险进行预测、识别、评估和控制,以最低的成本确保银行资金经营的持续、稳定和盈利。本文从经济新常态视角下,对目前银行金融风险管理进行了剖析,提出了相应的风险对策,以此提高财务稳定性和银行的核心竞争力。
关键词:银行;财务风险;风险管理;内控
韩金鑫
(潍坊银行安丘兴安路支行 山东 安丘 262100 )
引言
金融风险管理是指银行在面对不同的金融风险时,预先采取的一套有效的管理措施。在经济新常态的背景下,对银行金融风险管理进行研究,从银行各个角度对金融风险管理进行分析评估,不仅能够加强银行运营中的金融风险管理,也可以为银行的战略决策提供指导依据,有益于行内管理水平的提升[1]。当前,在经济新常态的背景下,银行的发展面临了诸多挑战,同时金融风险也逐渐增加。通过对银行金融风险管理详细分析,可以发现当前银行金融风险管理的具体问题,并提出针对性策略,进而推动银行的健康发展。
1经济新常态下的银行金融风险管理的必要性
1.1经济新常态下的银行金融风险管理发展现状分析
在经济新常态下,我国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结构优化升级、增长速度下降、稳定性增强的发展阶段。这些特点要求银行要适应新的经济形势,调整发展思路,随着经济发展转型升级,银行金融风险管理的发展呈现出整体水平提升、手段应用多元化、科技驱动创新、监管政策加大和国际合作加强的特点。由于经济新常态带来的不确定性和风险增加,我国商业银行对金融风险管理的重视程度和敏感度逐渐提升。银行不仅在风险识别、评估和监测方面加强了工作,还在风险管理政策和流程设计上进行了改进。
1.2经济新常态下的银行金融风险管理的意义
在经济新常态下的银行金融风险管理具有保障金融体系稳定、推动银行可持续发展、保护客户利益、提升银行竞争力和促进金融市场稳定发展等重要意义。银行应高度重视金融风险管理工作,不断提升管理能力和水平,以应对和化解各类金融风险挑战。
经济新常态下,金融市场的不确定性增加,金融风险的波动性加大,银行金融风险管理的有效实施可以帮助稳定金融体系,降低系统性风险,防止金融危机的发生和传播。在经济新常态下,银行面临着更加激烈的竞争,优秀的金融风险管理能力可以增强银行的竞争力,使其能够更好地把握市场机遇,提供更安全、可靠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此外,金融市场的稳定发展对整个经济都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加强对银行金融风险管理[2],可以促进金融市场的稳定发展,提高金融市场的透明度和规范性。
2经济新常态下的银行金融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在经济新常态下,银行金融风险管理面临着一系列问题和挑战。第一,由于经济不确定性和市场波动性增加,金融风险的不确定性也相应增加,银行难以准确评估风险溢价水平,可能导致风险溢价过高或过低。第二,当前企业经营环境复杂多变,市场需求不稳定,信用风险上升。银行面临着更多的坏账风险和违约风险,需要加强对客户信用评估和监测的能力,以及完善信用风险管理机制。第三,经济新常态下,宏观经济环境不确定性增加,银行面临着突发事件引发的资金流动性风险。因此,银行需要建立健全流动性管理体系,合理规划和管理流动资金以应对不同情景下的资金流动性压力。第四,随着金融科技的快速发展,银行面临着与技术相关的风险和信息安全威胁,例如网络攻击、数据泄露、交易系统等故障,银行需要加强信息安全意识和技术能力,建立完善的信息安全管理体系,确保客户数据和资金安全。最后,宏观经济政策、市场竞争、法律法规等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也会对银行金融风险管理带来挑战。银行需要灵活应对外部环境的变化,及时调整风险管理策略和方法。
3经济新常态下的银行金融风险管理策略
3.1营造银行运营金融风险管理的机制
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面对诸多金融风险的挑战,银行要建立“全面金融风险管理”机制,从银行的高层做起,树立金融风险管理意识,宣传风险防范的文化理念,建立风险管理流程,加强银行金融风险管理人员培养,针对银行金融风险类型建立不同的防范措施。
针对信用风险,建立客户信用评级体系,对银行的每位客户进行分类和评级,根据评级结果确定授信额度。在贷款业务过程中,实施严格的贷前审查和贷后监管机制,对借款人进行定期的还款能力评估和追踪。利用限额管理法和五级贷款分类法,控制单一客户和行业风险集中度,设置信贷风险限额和限制。
针对市场管理风险,银行要建立市场风险模型,进行风险测算和监测,控制不同类别资产的市场风险敞口,设立风险限额和限制。银行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设置杠杆比例限制、持仓限制等,控制交易风险暴露,进行市场风险敞口的对冲交易,如利用期货、期权等衍生品进行对冲操作。当汇率或者利率产生波动时,银行要通过调整资产和负债的组合,设置不同的缺口值,使得银行的业务受到汇率或利率波动影响最小化。
针对操作风险管理,银行的内部要建立严格的内部控制制度和流程,确保业务操作符合规定,防止内部欺诈和错误,并加强员工培训和管理,增强员工的风险意识和操作规范性。为了进行有效的金融风险管理,银行可以实施有效的业务流程和控制措施,如分离核算和核对、多级审核等,防范操作风险。
针对流动性风险管理,尤其是进入经济新常态以来,一些小型的商业银行可以设置流动性风险限额和指标,确保银行具备足够的资金流动性储备,并制定应急预案和流动性管理策略,应对突发的流动性压力和风险。银行可以根据市场环境的变化,定期进行流动性压力测试,评估银行在不同市场条件下的流动性风险敞口。
3.2建立银行金融风险管理体系
银行在建立风险管理体系时需要根据自身的规模、业务特点和市场环境加以具体调整和实施。银行在实施过程中需要制定风险管理政策和手册,明确风险管理的目标、原则和方法,确定各类风险的管理责任和流程,如信用风险管理、市场风险管理、操作风险管理等。并针对性设立专门的风险管理部门,明确风险管理的职责和权限,建立风险管理委员会,负责监督和决策风险管理事宜。根据市场的变化和银行自身的情况,银行要建立动态风险评估模型和指标,用于定量和定性评估各类风险的程度和影响,使用风险管理(Value at Risk,VaR)等测量方法,评估市场风险敞口的大小。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银行需要建立风险监测系统,实时监控风险指标的变化和趋势,定期报告风险管理情况,包括风险指标、风险事件的分析和应对情况。银行在实施金融风险管理的过程中,要对全员提供风险管理培训,增强员工的风险意识和风险管理能力,并进行定期的风险管理培训和考核。为了进行有效的金融风险管理,银行要建立风险控制和内部审计机制,确保业务操作符合法规和内部规定,严格实施内部控制评估,定期进行内部审计和风险检查。根据市场和环境的变化,及时进行调整和改进金融风险管理体系,定期审查和评估,评估体系的有效性和可行性。建立风险应对和防范机制,包括制定应急预案、设置风险缓冲区、开展风险应对演练等。
3.3建立银行金融风险管理水平
3.3.1 .加强银行资产管理
通过加强资产管理,银行可以更好地管理风险、保护资产价值,并提高盈利能力和长期稳定性,银行定期评估其资产质量,包括贷款和投资组合的质量和违约概率[3]。这有助于银行及时识别和应对潜在的信用风险。实施多元化投资组合,采取多元化的投资策略,将资金投资于不同的资产类别和市场,以分散风险。通过投资不同地区、行业和资产种类,银行可以减少对特定风险的过度暴露,对投资回报率进行调整。对于更高风险的资产,银行要求更高的回报率来补偿风险。在资产管理过程中,银行要根据自身情况,进行资产负债匹配,以确保资产和负债在期限、利率和流动性方面的匹配,这有助于降低市场风险和流动性风险。根据汇率和利率的波动,以及银行的业务调整,银行需要进行应力测试来评估其资产组合在不同市场情景下的表现,这包括分析市场波动性、经济衰退和利率变化等因素对资产组合价值和质量的影响。此外,银行需要进行定期的资产审计,以确保资产质量和所有权的准确性,这包括对资产准备金、坏账准备和抵押物估值等进行审查。建立有效的监控和报告机制,定期跟踪和报告资产的质量和性能,这有助于银行及时发现潜在的风险,从而采取必要的措施进行风险管理。为提高银行金融风险管理能力,银行可以成立风险管理委员会来监督和管理资产管理活动,该委员会负责制定和审查资产管理策略、政策和程序,从而确保其与银行的风险承受能力和战略目标一致。
3.3.2加强信息技术建设提高金融风险管理水平
通过加强信息技术,银行能够更好地管理信息技术产生的风险,保护客户数据的安全性和机构的可靠性[4]。银行实施多层次的安全措施来保护其信息系统和客户数据的安全,这包括使用防火墙、入侵检测和预防系统、数据加密、访问控制和身份验证等技术。通过实时监控网络活动和安全事件来及时发现并应对潜在的网络攻击,银行设立专门的安全团队,负责应对网络威胁,并建立灵敏的事件响应机制。银行定期备份关键数据和系统,并建立完善的灾难恢复计划,确保在系统故障、数据丢失或网络攻击等情况下,银行能够快速恢复正常运营。银行建立严格的内部控制制度,包括限制员工对敏感数据和系统的访问权限,银行实施身份验证、双因素认证和监控员工操作等措施,以降低内部风险。结合信息技术,银行开展针对员工的信息安全培训,提高其对信息技术风险的认识和防范意识。培训内容包括密码安全、社交工程攻击、网络钓鱼和恶意软件等。同时,银行要加强对与其合作的第三方供应商和外包服务商的风险管理,这包括审查信息安全政策和实践,检查数据保护措施,在合同中明确相关责任和义务。定期进行内部和外部的信息技术审计,以确保其系统和流程符合法规和标准。此外,银行还会与监管机构合作进行合规检查,确保其信息技术风险管理符合监管要求。
3.3.3政府金融监管部门加强金融监管
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银行与政府部门建立更密切的合作关系,共同促进金融市场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5]。银行积极遵守政府制定的各项金融法规和规章,确保自身业务合规性。例如,银行会定期参与合规培训,并安排专门的合规团队来监督和执行合规事项,与政府金融监管机构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共享客户和业务信息。这包括向政府提供客户资料、交易记录和风险报告,以帮助监管机构更好地了解银行业务活动和风险状况。定期向政府金融监管机构提交监管报告,包括财务报表、风险管理报告和合规报告。这些报告提供了银行业务运营和风险状况的详细信息,帮助监管机构评估和监控银行的健康状况。为有效管理金融风险,银行需遵守政府规定的反洗钱和反恐怖融资法规,并积极采取措施防止非法资金流入系统,银行会进行客户尽职调查,监控可疑交易并报告给相关政府部门。参与风险评估和压力测试,以评估其资本充足性和应对各种风险情景的能力。这些评估和测试由政府主导,旨在确保银行业处于稳健状态。政府金融监管机构与银行的合规团队进行互访,定期检查银行的合规情况,可帮助政府监管机构了解银行的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体系,并提供建议和指导,银行要积极参与政府相关部门的政策征求意见工作,以确保自身业务符合最新的金融法规和政策要求,并根据特定的法规变更提供反馈和建议,以保护自身和行业的利益。
结语
综上所述,金融风险管理对银行的健康稳定和持续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经济新常态的背景下,加强银行的金融风险管理,制定相关措施,可以减少银行运营中的经济损失和潜在风险,是银行发展的重要保障。银行应当充分结合当前的金融风险,结合各类风险进行预判和把控,从而保障银行资金的持续性经营,最终实现盈利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孙东,王鹏博.地方金融审计助力防范化解风险的探索与思考[J].现代审计与会计,2024(03):4-7.
[2]高森.探究金融创新背景下的商业银行风险管理[J].活力,2024,42(01):154-156.
[3]云艳敏.商业银行供应链金融风险管理研究[J].现代商业,2024(03):134-137.
[4]沈玥涵.我国商业银行金融风险研究[J].市场周刊,2023,36(12):90-93.
[5]陆敏.建立完备有效的金融监管体系[N].经济日报,2024-01-30:07.
审核:刘坤
责编:明贵栋
编辑:刘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