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红茹 石青川
吉林省蛟河市水稻丰收景象,稻谷飘香。
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今年以来,全国各省份在中央的号召和引领之下,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纷纷抢抓机遇,加大创新力度,培育壮大新兴产业,超前布局建设未来产业,完善现代化产业体系。
新质澎湃、向新而行。各地方、各产业因地制宜,在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路上进行着积极的探索与实践。
发展新质生产力,续写全面振兴新篇章
2024年时实施东北振兴战略迈进第三个十年。在这一关键节点,东北正在续写全面振兴的新篇章,他们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优势和破局点在哪里?我们在调研中找到了答案。
以吉林省为例,作为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农业大省、生态强省,吉林工业化起步早,是我国汽车、化工、电影产业的“摇篮”,创造了众多全国“第一”,为新中国的发展作出过重要的历史贡献。
从工业看,一汽汽车、长客高铁、长光卫星等“吉林制造”享誉全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吉林工业持续向好。
从农业看,吉林有近1亿亩黑土地,粮食产量已连续3年超过800亿斤,今年要建设1000万亩高标准农田……走农业现代化道路,吉林有底气、有想法。
从创新看,吉林有66所高等院校、106个科研机构和众多国家战略科技力量……走科技创新道路,吉林创新驱动的潜力巨大。
增强新动能、塑造新优势、抢占新赛道
当发展新质生产力成为吉林乃至整个东北地区抢占新赛道、增强新动能、塑造新优势的重要抓手,吉林正在奔赴前方。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春耕的季节,位于吉林市永吉县万昌镇玉华村的育秧大棚里一片忙碌的景象,宇丰米业大棚种植管理员单炳文在中午前便浇完了最后一片田。
宇丰米业大棚种植管理员单炳文非常健谈,说起当地农业发展,他滔滔不绝,一边用手比画着农机如何在田里运作,一边感叹:现在的农业生产都已实现机械化、自动化,从旋地到施肥,从播种到育苗,几乎都是纯机械化操作。
“看到地里两边的小道了吗?那就是给农机走的。播种农机的俩轱辘(指轮胎)就这么一过,种子就撒好了。种距多少,翻不翻一遍土,走不走水等,全部一个遥控器就能控制。可以一趟撒完空车回来,也可以一来一回分别播撒,都有连贯性。这个斗里是土,那个斗里是籽儿,还能实现先去铺底,回来再把土盖上,各式各样的机器,满足各种需求。”单炳文越说越开心,尽管已年近60岁,依然表达出自己对现代化农业的热情与向往。
不远处,一辆施肥的农机准备工作,两个农民正将化肥倒入农机载具中。他们介绍说,现在用这台拖拉机耕作是最基本的现代化手段,第二遍施肥就要用无人机了,很快就能看到无人机在田间地头施肥与喷洒农药。
(吉林省集安市东村的稻田)
增产增收得益于农业现代化技术的革新
各种现代化农业生产手段不仅让当地农户感受到规模化生产的魅力,也让农业公司提升了效益。据宇丰米业网络运营经理赵东辉介绍,这里水稻亩产能达1600~1800斤,很大程度上是得益于农业现代化技术的革新。
对于发展现代化农业,赵东辉有自己的看法:“我们公司统一给农户提供种子与化肥,农户不用给我们资金,在最后收购这些粮食时,我们再将种子与化肥的费用扣除。这样既方便了我们统一管理,也减少了农民种植的经济负担,同时我们还能根据统一的种子,提供相应的技术支持与服务,帮助农户增产增收。”赵东辉说,这个模式已经得到了当地政府认可,并在探讨如何落地。“今年春耕已经快结束了,明年我相信再春耕时应该就是这种模式了。”他说。
当地发展农业生产力的方式并不止于此,宇丰米业还整合出了万昌大米的一整条产业链。
“这里是加工车间,全自动化脱壳、抛光、包装,不需要工人,只需要一个人电脑操作。后面抽真空与包装的机械手也是个机器人,可以24小时不间断工作,将处理好的大米装入包装并放在传送带上。这里还有红外线感应装置,如果有人误闯它的工作区域,它会停止作业并发出警告,以免出现危险。”赵东辉介绍起工厂里的设备如数家珍。
吉林省位于世界三大黑土区之一,这里的农业规模化、机械化水平都在全国领先,在农业方面具有显著优势。
吉林市委书记胡斌指出,吉林市的农业很发达,去年粮食产量93.46亿斤,几近于一个南方产粮小省份。吉林市一共5个县,每个县的粮食产量都将近20亿斤。吉林市的水稻也非常好,在吉林市的大田作物里除了东北独有的玉米之外,将近1/4的大田作物为水稻。因为独有的山水条件,吉林市大米品质优良。目前有舒兰大米、万昌大米等一系列驰名国内的商标。
推动先进要素向土地聚集
粮食的丰收与建设高标准农田密不可分。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优先把东北黑土地区、平原地区、具备水利灌溉条件地区的耕地建成高标准农田。
今年国家提高了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和建设投入,极大地调动了吉林省产粮大县的积极性。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要完成近60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是去年的近1倍;长春市计划新建300万亩以上,比去年多出近200万亩……一些县市还配套资金,建成一批高标准农田示范区,在“田成方、路成网、旱能浇、涝能排”基础上,推动新品种、新技术和智慧农业等先进要素向土地聚集。
作为农业大省的吉林交出的是一份加快建设农业强省的优异答卷:一季度数据显示,全省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21.33亿元,同比增长3.0%。农业(种植业)、畜牧业、林业和渔业产值分别同比增长9.5%、2.4%、17.5%和19.2%。
现代化大农业作为“四大集群”培育之首,凸显了吉林省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上的使命担当。农业是吉林的“最大优势“,吉林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高标准的畜牧业发展,使得整个农业发展质量有了很高的提升。
中国人民大学应用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孙久文总结了吉林省在粮食生产方面的成功经验:首先,重视黑土地的保护和利用,通过实施一系列保护性耕作技术,如秸秆还田、免耕播种等,保护这一珍贵的农业资源。其次,加快实现农业机械化。吉林省的农业机械化水平较高,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94%,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近20个百分点。再次,注重良种推广。吉林省注重良种的推广,通过建设玉米、水稻、大豆等关键品种育种平台,扩大良种使用,提高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总之,吉林省重视推进农业现代化,已经将科学和技术创新作为推动现代农业发展的关键。通过建立现代农业服务体系,提高农业生产的质量和效率,同时也可以提高农民的收入。”孙久文高度评价了吉林省在推进农业现代化的成功实践。
审核:刘坤
责编:明贵栋
编辑:刘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