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周锡冰
借40多年改革开放的政策春风,一些财富家族由此顺风顺水地攒下“万贯家财”。而“衣锦还乡”之际,“五世而斩”的魔咒,犹如一把达摩克利斯剑高悬于头顶。
当完成“衣锦还乡”之后,家族企业创始人“光宗耀祖”的脚步才刚刚迈出。“家业帝国”的永续,必须靠一代又一代的接班人像接力赛一样一棒又一棒地交接下去,否则,自己或者先辈创造的荣光将会黯然失色,成为宗族或邻居、媒体、研究者一大批相关者攻伐唾骂的对象。
作为传棒者的创始人,或者接棒者,在财富传承是否能够成功传承中扮演十分重要的角色——纵观数千年华夏历史,传承始终都在挑动着王朝或者家业传承者的神经:王朝有刘彻、李世民等诸多帝王;家业有巴人寡妇清、陶朱公范蠡、胡雪岩、伍秉鉴等商人……
传承者的选择,关乎财富能否顺利传承,继续“耀祖”。时至今日,诸多财富家族依旧解不开这个心结,不得已,各路英豪纷纷登场,以自己的方式尝试和探索着——万向系创始人鲁冠球去世后,其子万向集团董事长鲁伟鼎正式接过“权杖”;美的集团创始人何享健交棒职业经理人方洪波,其子何剑锋另作他用;格兰仕集团总裁梁昭贤接过父亲梁庆德的班,开启自己的时代……在女性接班人中,刘永好之女刘畅、宗庆后之女宗馥莉、杨国强之女杨惠妍等也开始崭露头角。
在财富传承的“实验田”中,从海外留学回来的宗馥莉以自己不一样的“创二代”模式开启一个家族财富传承的范本,其探索意义是积极的。当然,也有质疑此种模式,一个重要的事件就是2017年的一次失败并购。
对于宗馥莉来说,此次牛刀小试只是自我证明的一次尝试,虽然没能如愿地购买到自己中意的“中国糖果”,但是花大力气进行此番运作,初生牛犊不怕虎、本就熊熊燃烧的战略雄心已经显现出来。
媒体广为关注宗馥莉等中国财富传承者,是因为中国已经进入一个历史上极为罕见的,顶级富豪们集中向下一代传承财富的特殊时期。《中国经济周刊》举例称,从刘永好到其女儿刘畅,从杨国强到其女儿杨惠妍,从宗庆后到其女儿宗馥莉……这些公司控股人名字变动的背后,都是一个个庞大的财富帝国的传承和延续。
《每日经济新闻》报道称,2023年3月1日,早上8点。碧桂园突发公告,现年69岁的杨国强,由于年龄原因辞任包括董事会主席在内的所有关键职务。没有任何意外,“80后”、现年41岁的杨惠妍接任,她是杨国强的二女儿。亦如龙湖集团创始人吴亚军交班于陈序平,碧桂园创始人杨国强对杨惠妍的交班,是行业与集团都艰难的时刻。掌管一家全口径销售4600多亿元,项目数量达3000多个,大集团员工数超过30万的巨型房企,杨惠妍的压力之大可想而知。在幕后低调多年的她,接下碧桂园的权杖后,正式走到台前(黄婉银,2023)。
回望历史,禹与尧舜齐名,是因禹治理洪水有功,在部落成员的拥戴下,接受舜的禅让,正式即位部落的首领。随后禹的儿子启通过武力的手段诛杀禹的继承人益,废止了上古时代的父系氏族社会广为推崇的禅让继承制度。
其后,启创建中国历史王朝中首个朝代——夏朝,开始了中国王朝社会的新篇章,启就这样成为夏朝的第一任国王,并结束了禅让制,把王位传给自己的儿子,中国数千年“父业子袭”的“家天下”自此开始。
据文献记载,禹去世后,传位于益。但益的声望不及禹子启。于是,诸侯拥戴启即帝位(史仲文、胡晓文,2011)。《史记·夏本纪》云:“十年,帝禹东巡狩,至于会稽而崩。以天下授益。三年之丧毕,益让帝禹之子启,而辟居箕山之阳。禹子启贤,天下属意焉。及禹崩,虽授益,益之佐禹日浅,天下未洽。故诸侯皆去益而朝启,曰‘吾君帝禹之子也。’于是启遂即天子之位,是为夏后帝启。”
启和益之间的权位之争,学者史仲文、胡晓文直言益没有让位于启,启亦不贤,而是启通过武力夺位:“从表面上看,启代益继承帝位,是大势所趋,和平交替。实际上,益并未让位于启,启亦不贤。启倚仗禹的权势,早已积蓄力量,觊觎帝位日久。启、益之间,为争夺帝位,进行了一场激烈的斗争。启用武力废止父系氏族社会的禅让制度,代之以父子因袭的家天下。益终被诛杀。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世袭王朝——夏朝,在部落贵族的一片厮杀声中诞生了。启成为夏朝的第一任国王(史仲文、胡晓文,2011)。”
更多的文献也记载了这场斗争。例如,《竹书纪年》云:“益干启位,启杀之。”又如,《史记·燕召公世家》云:“禹荐益,已而以启人为吏,及老,而以启人为不足任乎天下,传之于益,已而启与交党攻益,夺之。天下谓禹名传天下于益,已而实令启自取之。”再如,《韩非子·外储说右下》亦云:“古者禹死,将传天下于益,启之人因相与攻益而立启。”
多年后,“始皇帝”嬴政君临天下,再次把“家天下”的规则制定得更加详细,不仅称自己为“始皇帝”,更试图将“家天下”一代一代地传承下去。
但是,秦王朝(前221—前207)只维持了短短15年就仓皇谢幕了。其后,不管是汉高祖刘邦,还是唐高祖李渊,抑或宋太祖赵匡胤、明太祖朱元璋,历代帝王都在试图寻找可以把王朝永续传承下去的办法,结果都以失败告终。
1911年,旨在推翻清朝专制帝制、建立共和政体的辛亥革命爆发,第二年终结了封建帝制,开启了民主与共和的新范式。
在另一条主线上,商业领域的创富故事,也在中国历代王朝更迭的过程中书写着自己的创富神话。不管是秦始皇时期的巴人寡妇清,还是陶朱公范蠡,抑或大明首富沈万三、状元张謇,又抑或“东方敦刻尔克大撤退”总指挥、爱国企业家卢作孚……他们都在艰辛地探索着家业和财富的传承。
我们今天之所以再次探索家业和财富的传承,直接原因是在改革开放浪潮中成长起来的数量巨大的财富阶层,多数面临财富的传承难题。那么,中国家族财富在传承中遭遇了哪些难题呢?2024年5月,当代中国出版社推出了我的专著《家族企业财富到底该怎么传》。
在本书中,我通过深描的手法,浓墨重彩地描述了华夏5000多年王朝和家族财富传承中家族成员之间的自私贪婪、温情关怀杂糅交织,以及反目等困局根源。在起起伏伏的财富传承中,有的创始人因为骄傲自满,有的创始人因为贪恋权柄,有的创始人因为自我放逐,结果使自己陷入各种财富传承的失败陷阱中。当然,陷入这样的财富传承陷阱是这部分家族企业创始人的悲哀,也是作为财富传承接班人的悲哀。
本书主要介绍中国家族企业创始人,在家业和财富的传承过程中,是如何陷入财富传承陷阱,是如何在期望满满,最终心灰意冷,茫然无绪的交接班恶性循环中互相抱怨、指责、推卸责任的。
除了剖析财富传承失败的原因,我在书中还介绍了不少财富家族能够历经种种考验,却依旧代代相传,打破“富不过三代”魔咒的家业财富传承方法——有的财富家族强调家族精神传承,有的财富家族强调家族办公室传承,有的财富家族强调信托传承,有的财富家族强调基金会传承,有的财富家族强调财富与使命双轮驱动传承,有的财富家族强调引入职业经理人传承。不管运用哪种模式,终究都是通过一套完整的方法完成财富的传承。
本书主要通过家族办公室、家族信托、家族企业积极社会化、适时地引入职业经理人,以及培养合格的接班人来介绍家业传承的方法,通过这套方法论,旨在解决当下中国创富家族在财富传承时遭遇的种种困境,期望能为中国家族企业创始人和创富家族,以及高净值人群提供借鉴和帮助。
审核:刘坤
责编:王世明
编辑:刘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