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安全生产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关键所在。构建完善的安全生产治理体系是企业履行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的根本要求。基于此,本文首先介绍企业安全生产治理体系的概念,同时简要分析安全生产治理体系建设目标、基本原则及重要性;其次,详细剖析企业在安全生产治理体系建设过程中的常见问题;最后,针对企业推进安全生产治理体系建设,提出一系列有效的建设路径,以供参考。
关键词:企业;安全生产;治理;体系;建设;路径
丁沈冰
(浙江百能科技有限公司 浙江 杭州 310012)
引言
近年来,我国安全生产形势总体稳定,但安全事故仍时有发生。企业必须推进安全生产治理体系建设,提升安全生产水平,这是防范和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的必然趋势。然而,企业在安全生产治理体系建设中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因此,本文针对突出问题,提出有效的对策与建议,对促进企业安全生产,提高安全生产治理体系建设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
1企业安全生产治理体系建设概述
1.1安全生产治理体系的概念
安全生产治理体系是企业为实现安全生产目标,在安全生产领域形成由党政机关、管理机构、基层单位等构成的权责明晰、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治理体系。该体系主要涵盖安全生产的全过程,是企业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加强安全生产管理的重要保障。构建科学完善的安全生产治理体系,对强化企业安全风险防控,遏制重特大事故的发生,推动企业实现本质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1.2安全生产治理体系建设的目标及基本原则
企业安全生产治理体系建设的目标是构建全员参与、科学规范、责任明晰、执行有力的安全生产治理格局,实现安全生产形势根本好转,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保障。因此,企业应不断完善制度体系,健全责任体系,强化风险防控,深化隐患治理,规范行为操作,培育安全文化,切实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与本质安全水平,有效防范和坚决遏制安全生产事故发生[1]。
在安全生产治理体系建设过程中,国有企业应坚持以下基本原则:一是坚持党的领导,将这一理念贯穿安全生产治理体系建设全过程;二是坚持以人为本,将保障从业人员生命安全与身体健康作为安全生产工作的出发点与落脚点;三是坚持安全发展,正确处理发展和安全的关系,不以牺牲安全为代价换取经济效益;四是坚持系统管理,强化顶层设计和整体谋划,坚持全员参与、全过程控制、全方位覆盖,不断提升安全生产系统化、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管理水平。
1.3企业推进安全生产治理体系建设的重要性
推进安全生产治理体系建设对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它引起了业界的广泛关注与重视。一方面,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同时规范生产操作流程,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安全事故发生率,同时有助于维护员工的权益,为广大的员工提供更加安全的工作环境,进而增强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和忠诚度。另一方面,安全生产治理体系强调对安全风险的识别、评估与控制。通过推进安全生产治理体系建设,企业能够及时发现和有效解决一系列安全隐患,有助于提升企业整体的安全风险防范能力以及安全生产管理水平,为企业健康稳定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与保障。
另外,企业推进安全生产治理体系建设有助于强化内部协同配合,提升运营管理水平,有助于更好地维护企业的社会形象,提高自身的市场信誉度,可以在经营发展中吸引更多的合作伙伴与投资者,对企业可持续发展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2企业安全生产治理体系建设中的常见问题
2.1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不到位
当前,部分企业在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方面仍然存在明显不足。企业管理者的安全生产责任意识淡薄,对安全工作缺乏关注,安全投入严重不足,没有切实履行对安全生产的领导责任,使得企业安全生产责任制度不健全,责任划分不明确,安全生产责任制流于形式,没有真正落实到各个岗位及人员。同时,基层单位或部门对安全生产工作重视程度不够,对上级管理部门布置的安全工作要求敷衍了事,没有从实际情况出发,结合企业的特点制定具体措施,增强一线从业人员安全意识,避免个人安全防护装备配备不足或不按规定使用,违章指挥、违规作业情况的发生。
另外,部分企业还缺乏严格的安全生产责任追究机制,对违规、违章行为查处不力,责任事故频发而责任人逃脱处罚,在损害员工切身利益的同时,也助长违法违规行为的蔓延,难以为企业安全生产治理体系的有效运行提供保障。
2.2安全生产投入不足
现阶段,部分企业受市场大环境的影响,极力追求经济效益,而在安全生产领域投入不足。安全设施设备陈旧老化,安全技术改造资金缺乏,个人防护装备配备不到位,甚至安全培训教育经费被挪用,以上严重制约了企业的安全生产能力。同时,企业缺乏对安全生产投入的科学论证,没有对安全风险予以全面评估,编制安全生产费用预算不合理,资金投入与项目规模不匹配,尤其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资金投入不到位。
另外,部分企业为降低成本,选用不合格的安全设备设施,违规采购伪劣产品,安全防护效能达不到要求,为事故埋下隐患。同时,企业安全生产费用管理使用不规范,资金使用效率低下,安全设施设备维护保养不到位,安全投入发挥效益不佳。由于缺乏必要的资金支持和保障,企业在落实各项安全生产措施时捉襟见肘,无法形成体系化、常态化的安全管理机制,造成安全生产基础薄弱,企业的生产安全风险日益积累。
2.3安全生产管理制度不健全
部分企业缺少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没有全面识别和评估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的风险问题,安全实施细则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不强。现有的安全管理制度落后,没有根据法律法规变化及时修订与完善,与企业实际生产经营状况不相符。个别企业安全管理制度流于形式,缺乏可操作性。基层部门对安全管理制度缺乏了解,没有切实转化为具体的安全管控措施。同时,企业对安全管理制度执行情况缺乏有效的监督检查,没有及时发现和纠正员工的不安全行为,制度的权威性与约束力被削弱。总的来说,缺乏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体系,企业无法实现安全生产的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管理,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不及时,事故警示教育针对性较弱,员工安全培训流于形式,重大危险源安全监控措施落实不到位,导致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
2.4安全生产风险管控水平低下
部分企业安全生产风险管控水平低下,其主要原因是企业没有树立系统化、全局化的安全风险管控理念,缺乏全过程、动态化、常态化的风险管控机制。在风险辨识方面,部分企业没有认识到风险的全面性,忽视了生产经营各环节中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导致风险辨识流于形式。在风险评估方面,部分企业满足于定性描述,而缺乏定量分析,对风险的判断主观臆断,评估不准确,分级不科学,导致风险管控措施不具体,缺乏可操作性,无法为一线管控提供有力的指导。在预防风险方面,隐患排查治理不彻底,隐患整改敷衍塞责,事故隐患带病运行,风险不断积累。在事故应急方面,重大危险源辨识不清,管控措施不严密,事故应急预案针对性不强,处置能力低下。另外,静态式、碎片化的安全风险管控,使企业无法实现对风险的动态感知、实时监控、持续改进,一旦风险失控,就容易酿成事故,对员工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
3企业推进安全生产治理体系建设的有效路径
3.1健全安全生产责任体系
企业应制定健全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并坚持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的基本原则,形成全员参与、全过程控制、全方位覆盖的安全生产工作格局,其根本在于要切实落实企业主要负责人的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责任,推动安全责任层层传导、级级落实。企业应制定清晰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将安全责任细化分解到各层级、各部门、各岗位,做到责任清单化、制度规范化、过程可查询、责任可追溯。再次,企业应定期召开安全生产例会,及时传达安全决策部署,研究解决重大安全问题,推动安全责任落地见效。企业对基层单位负责人应持续加强安全生产责任制考核,将安全生产纳入绩效评估内容,严肃考核奖惩,推动责任体系落实[2]。领导干部要带头落实“三同时”制度,深入一线开展安全督导检查,发现和消除事故隐患,有力指导并帮助基层部门攻坚克难。通过建立步步紧盯、层层传导、人人参与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企业构建责任明确、执行有力的安全生产“责任网”,筑牢企业安全发展的防线。
3.2加大安全生产投入,提供资源保障
企业应切实加大安全生产投入,为安全生产治理体系建设提供必要的资源保障。企业管理者务必要转变观念,树立“安全投入是最大效益”的理念,将安全生产投入作为企业的刚性约束,纳入生产经营成本,足额提取与使用安全生产费用。企业务必要保障安全投入与风险状况、生产规模的适应性,科学编制安全生产费用预算,在满足日常安全管理需求的同时,为重大安全隐患整改、事故应急处置等提供充足的资金。另外,企业还应对安全投入结构予以持续优化,抓好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和薄弱部位,不断强化隐患整改治理、安全技术改造、安全设施设备更新、从业人员教育培训等方面的投入。同时,企业还应加强安全生产费用使用的有效管理,建立规范的审批程序,加强过程监管,强化绩效评估,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与效益。
3.3完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体系,夯实治理基础
企业应高度重视安全生产管理制度体系建设,将其作为夯实安全治理基础的关键举措。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是企业安全生产的根本保障,建立科学完善、务实管用的制度体系,才能为安全生产治理提供有力的支撑。企业应对现有的安全管理制度予以全面梳理与调整,对照现行的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查找差距和不足,及时修订完善。该制度的有效建设还应坚持问题与风险导向,针对安全生产突出风险和薄弱环节,有的放矢,补齐短板、强化弱项。另外,企业还应认真总结安全生产中的优秀做法与成功经验,并全面落实工作。对于安全生产管理制度体系,企业应做到全面系统、逻辑严密、简明易行,并涵盖安全生产全过程、各方面,防止出现管理盲区与真空地带,并持续强化制度的培训教育与监督检查,保障各项规定入脑入心、落地生根。对于违反制度规定的行为,企业应严肃问责、绝不姑息,使安全管理制度成为不可逾越的红线[3]。企业有效建章立制,强化制度的刚性约束,有助于营造“人人懂制度、事事依制度、时时守制度”的浓厚工作氛围,推动企业安全生产治理体系平稳运行。
3.4强化安全生产风险管控,筑牢安全防线
企业应将安全风险管控作为安全生产治理体系建设的核心环节,树立风险管控意识,健全风险管控机制,从源头上防范化解各类安全风险,筑牢企业安全生产防线。这要求企业必须严格遵循风险管控的内在规律,按照“辨识、评估、管控、应急”的基本流程,构建全过程、动态化、常态化的安全风险管控机制。风险辨别是基础,其需要企业全面、系统地分析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的各类危险、有害因素,做到风险辨识全员参与、全过程控制、全方位覆盖。风险评估要求企业更好地运用科学方法,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准确评判风险的可能性与严重性,为风险分级管控提供可靠依据。风险管控不仅要求企业抓好日常安全检查,消除一般性隐患,还应突出重大危险源管控,落实严密的安全技术措施,强化过程监测预警。风险应急要求企业科学制定有效的应急预案,健全应急组织体系,强化应急物资装备,开展应急演练,保障一旦发生事故可以快速有效处置。严格遵循安全管理制度,环环相扣、层层设防,将风险管控落到实处、抓出实效,实现企业安全生产风险的动态感知、实时监控、持续改进,为企业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3.5推进安全生产文化建设,营造浓厚的安全文化氛围
企业应高度重视安全文化建设,将其作为安全生产治理体系的主要内容,着力营造“人人讲安全、事事重安全、时时想安全”的安全文化氛围。
安全文化是企业文化的组成部分,其对提升全员安全意识、规范安全行为、促进安全绩效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为推进安全文化建设,企业必须坚持领导带头、全员参与,将安全发展理念融入企业使命愿景与核心价值观,转化为全体员工的思想自觉、行动自觉。因此,企业应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安全文化活动,借助安全生产宣传教育、警示教育、技能竞赛等,普及安全知识,传播安全正能量,强化员工安全价值观和责任意识。同时,企业应大力选树和宣传企业安全生产典型,挖掘安全榜样,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使“安全至上、生命至上”成为全体员工的价值追求和行为准则。
另外,企业还应持续加强作业现场安全文化建设,规范标识标牌,改善作业环境,强化班组安全建设,将安全元素融入生产作业全过程,营造人人讲安全、个个懂安全的安全文化氛围。
结语
综上所述,企业推进安全生产治理体系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在安全生产质量体系建设过程中,企业务必要坚持系统思维、辩证思维,并从健全责任体系、加大资源投入、完善制度建设、强化风险管控、推进文化建设等多方面着手,标本兼治。抓好安全生产治理体系建设的基础性工作,为企业实现本质安全、高质量发展奠定基础,走出安全发展、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1]袁俊生. 推进企业安全生产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实践和思考[J]. 青岛远洋船员职业学院学报,2024,45(01):43-46.
[2]孙忠成. 做好安全生产与企业治理体系的深度融合[J]. 建筑安全,2022,37(06):8-11.
[3]林茂盛,王之楠,李蓉华,等. 我国基层安全生产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实现路径思考[J]. 现代职业安全,2024(03):16-17.
审核:刘坤
责编:王世明
编辑:刘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