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铜山:绘就文旅发展新画卷

2024-08-01


文/杨静


徐州铜山区地处苏鲁皖三省交界,环绕徐州主城区,外揽山水之幽、内得人文之胜,是一座看得见诗和远方的山水文化之城。








徐州铜山区地处苏鲁皖三省交界,环绕徐州主城区,外揽山水之幽、内得人文之胜,是一座看得见诗和远方的山水文化之城。铜山迄今已有5000余年的悠久历史,文化色彩多元。这里是彭祖受封地、孔子观洪地、刘邦拔剑地,彭祖文化、儒家文化、两汉文化在此交相辉映。铜山不仅文化底蕴深厚,自然风光更是钟灵毓秀,东有吕梁山,北有微山湖,黄金水道京杭大运河、故黄河穿境而过,玉带河风光带连接铜山城区,丰富的文旅资源,让铜山这座城市有景更有魂。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近年来,铜山充分挖掘和盘活文化旅游资源,依照“村民致富、集体增收、产业兴旺、干部会干”的工作思路,聚焦假日经济、周末经济,坚持大项目带动,做优乡村旅游,打造多样文旅产品,旅游红利持续释放,绘就了铜山文旅高质量发展的新画卷。据统计,今年以来春节、清明、五一、端午假期,全区重点监测的11家文化旅游场所共接待游客250.25万人次,实现旅游直接收入1.44亿元。



打造标杆产品,撬动旅游经济“强动能”


坚持文旅资源全地域、全业态、全产业链的整合,系统谋划,构建了“两园+三片+N农场”的文旅产业发展格局,分区域、分重点加快推进全区文旅高质量发展。

两园:方特乐园、园博园,大项目引流效应明显。

随着徐州园博园、徐州方特乐园的陆续开业,成为铜山文旅的标杆产品,撬动了铜山旅游经济发展的“强动能”。

徐州方特乐园坐落于铜山区张集镇,聚焦徐州两汉文化,融合“科技、文化和旅游”,总投资40亿元,园区包括8项方特独家打造的室内大型科技主题项目和30个室外游乐项目、200多项特色休闲景观和餐厅、商店等,2023年7月开园半年接待游客量近百万,今年春节、清明、五一、端午假期,方特乐园共实现游客接待量31.14万人次,旅游直接收入5031.62万元,有效带动铜山旅游经济。如今的方特已成为铜山网红旅游地、传统文化旅游的新地标。




徐州园博园坐落于铜山吕梁山旅游度假区,作为第十三届国际园林博览会主会场,开园以来迎来大批游客,之后为延续园博效益,园博园融合节庆、景观、园林、花卉等分季节、分主题策划稻草人大地艺术节、湖畔露营音乐节、花潮游园会、踏青游园会等体验活动,积极招引特色旅游项目,充分激活后园博园时代发展活力。据统计,今年春节以来,依托假日特色活动,园博园实现游客接待量19万人次,旅游直接收入1924.13万元。

三片:吕梁片区、汉王片区、微山湖片区,聚焦“近且美”的乡村旅游。

铜山“C”形环抱徐州市区,地理区位使其成为市民短途出游的首选地,加之多年深耕乡村人居环境治理,出城便见青山绿水、美丽村庄田园,铜山的乡村成为人们心中的“诗和远方”。近年来,铜山聚焦资源特色、乡村文化、品牌引领,形成了吕梁片区、汉王片区、微山湖片区3个乡村旅游资源集聚核心,“乡村旅游看铜山”文旅品牌持续打响。铜山当前有汉王村、北村村2处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倪园村1处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马集村1处市级乡村旅游重点村,张集镇梁堂村、利国镇西李村和黄山村、伊庄镇马集村、三堡街道潘楼村、新区街道台上社区等乡村旅游也具有较大发展潜力。




“乡村旅游看铜山”的N条理由、铜山火爆城郊游拉动新消费、诗意乡村惹人醉……一幅幅照片、一段段文字在网络上持续被转发、点赞,铜山乡村旅游火热出圈,新业态、新产品、新模式,吸引越来越多的人来铜山的开启乡村“漫游”,乐享乡村慢生活。

N农场:一批旅游主题农场,助力农文旅融合。

“迦南农场”萌宠互动、“胜阳农庄”亲子研学、“夏湖桑葚采摘园”休闲采摘、“月半湾”儿童游乐、“星洲果园基地”野餐露营、“草莓乐园”沉浸式体验等一批旅游主题农场备受推崇。

近年来铜山将文旅主题农场的打造融入全区文旅发展格局,充分发挥旅游助力农业、激活乡村振兴的带动作用。依托区内黄河故道、五环路沿线优势,全面拓展农场的休闲观光、田园采摘、轰趴露营、音乐派对、主题团建、亲子研学等业态,充分释放农场活力。目前全区涉旅农场、农庄大小共计62家,其中特色鲜明、市场吸引力强的文旅主题农场约有20家,成为铜山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





聚焦业态创新,拉动文旅产业新消费


为吸引游客、留住游客,铜山聚焦业态创新,场景打造,不断深化“旅游+非遗”“旅游+体育”“旅游+美食”“旅游+研学”等融合发展,通过新玩法和新模式拉动了新消费,形成了一批批市场吸引力强的文旅特色产品,助推旅游市场持续升温。据统计,今年以来假日期间乡村旅游重点村倪园村、汉王村、北村假日期间共接待游客量分别为36.77万人次、28.08万人次、14.68万人次,乡村旅游总接待人次持续位居徐州市第一。


打造“非遗+旅游”新业态,培育文化消费新动能


近年来铜山不断深挖非遗资源、活化非遗利用,探索非遗和旅游双向赋能。紫山脚下、拔剑泉边,今年以来,铜山区在汉王镇连续推出非遗新市集和新青年露营,主打“国潮”和“新潮”。集市现场,几十位非遗传承人亮出面塑、香包、铁壶工艺等“看家本领”,几十顶帐篷星星点点散落在山野田园间,再配合着汉服巡游、丁丁腔戏曲、梆子戏等十多场极具地方文化特色的演出,既让游客“有得逛”,又让大家“玩得好”。

今年的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铜山在汉王镇举办“彭城醉非遗•铜山好时光”徐州非遗宣传展示周活动,发布《铜山非遗传承体验基地地图》,邀请青年文旅推介官推介“舌尖上的铜山非遗”,激发非遗消费活力,吸引游客4.96万人,100余家非遗美食商户入驻,实现旅游直接收入312.5万元,抖音平台浏览量超过1000万次。


打造“体育+旅游”新业态,跑出铜山文体旅融合新速度


铜山高度重视文体旅商融合发展,立足各地资源条件禀赋,支持各地发展以运动体验、运动休闲为主要内容的体育生态旅游产业,注重挖掘开发农事、农艺、农技体育健身项目,实现乡村景点与运动项目的合理匹配。铜山注重以赛事拉动旅游,各地火爆“出圈”的村BA、村超、村跑等活动将体育与乡村文化、美食、人文景观、特色农产品相结合,丰富乡村旅游业态、为乡村引流。同时将“赛事与景点”融合,支持2024徐州城际竞技掼蛋公开赛落户园博园,吸引全国各地选手500余人齐聚铜山,让游客沉浸享受赛事带来的多重体验,直接带动旅游消费超过25万元。在吕梁度假区绿建少儿足球公园举办的“鲁能杯”少儿足球邀请赛、在黄河故道举办“骑行黄河故道,‘乡’约梁堂古村”骑游大会…因为一场赛,游好一座城,丰富多彩、激情四溢的体育赛事,不仅展示铜山当地旅游资源、丰富赛事旅游体验,更是实现将体育赛事的流量转化为文旅消费的增量,助推旅游经济发展。


对接“美食+旅游”文旅消费热点,赋能旅游目的地建设


当前的徐州已成为美食游热力榜前位城市,铜山主动融入徐州发展格局,抢抓机遇,深挖美食特色,打好“美食+旅游”组合拳,形成了一批叫得响、吸引力强的美食体验产品。“烧烤发源地,铜山美食最OK”,主城区上海路烧烤一条街、微山湖船餐、吕梁八大碗、高皇羊肉汤、何桥全羊宴、棉布地锅鸡…一个个地标性美食集中体现了铜山地方特色文化与风情。除此之外,今年以来频频推出美食旅游线路、美食旅游地图、美食视频,扩大宣传,丰富游客选择,用美食吸引游客,用美食愉悦游客,带动城市频频出圈,助推城市消费升级。


打造“研学+旅游”产品,铜山研学旅游多姿多彩


台上草莓乐园果蔬、昆虫研学,夏湖桑果园桑蚕文化研学,茶博园的茶事研学…一批批主题农场丰富“研学+乡村”场景。渡江战役总前委旧址、狼山阻击烈士陵园通过革命文化教育、游客互动体验,形成“研学+红色”系列旅游产品。北洞山汉墓陈列馆开馆以来,利用春节、清明、五一、5.18国际博物馆日、端午等重要节假日,开展文物保护法宣传、文物知识讲座、互动体验及各类社教研学等活动30余场,推出“‘俑’动汉韵”等活动,带火了铜山“研学+博物馆”游。一批批沉浸式、交互式研学旅游产品,展现了铜山的历史人文之美,发挥了文化和旅游资源优势。

除此之外,铜山依托最美观光路黄河故道推出“跟着风景道去旅行”旅游线路,依托马集的杏花、西堡的桃花、汉王的梨花、北村的梅花、月季花、荷花、倪园的梯田花海,推出“跟着花开去旅行”系列旅游产品,精准对接游客需求,延长赏花经济。丰富的旅游产品、多样的旅游业态,不断推陈出新的旅游场景,切实带动了旅游经济发展,不断提升县域文化影响力和吸引力。




深化“乡村旅游看铜山”文旅品牌


今年以来,铜山抢抓火爆城郊游、徐州周边近郊游首选之地的发展机遇,持续深化“乡村旅游看铜山”文旅品牌。

打造精品线路,实施“品牌+线路+产品”组合推广。

形成品牌线路,倪园村入选2023年“橙黄橘绿,乡村胜景”全国乡村旅游精品线路,汉王拔剑泉、汉楚王墓群——北洞山汉楚王墓、桓魋石室、徐州墓群——茅村汉画像石墓4处文物点入选江苏省第一批文物主题游径,“铜山乡村体育休闲游”入选全省体育旅游精品线路。开发主题线路,今年以来围绕节假日精心策划15条乡村旅游线路,发布《铜簿铜游》旅游手册,融合踏春、赏花、赛事、音乐、非遗及研学等内容,分主题、全方位展示铜山美丽乡村、主题乐园、人文历史、特色农场等场景,充分实现点位互推、客源共享、市场共建的旅游联动发展格局。


文旅活动促宣传,实施文旅惠民消费工程


今年以来铜山聚力打好“活动拳”,以文化惠民活动提升文旅知名度、美誉度。推出“N”场特色文体旅系列活动,以文博场馆为主阵地,以“文旅+”多业态融合发展为路径,积极组织重点景区、各镇街、文旅企业多线联动,开展约百场文旅消费惠民活动。

北洞山汉墓的“俑”动汉韵系列活动,文化馆、图书馆的“文化不打烊·越夜越精彩”文化惠民系列活动,通过公益培训活动,为广大市民提供点单式服务。聚焦农文旅深度融合,推动乡村产业转型升级,依托乡村特色旅游资源和文化氛围,举办一系列文旅节庆活动,杏花节、荷花节、蚕桑文化节等一批品牌节庆,带动了乡村旅游市场的流量热度。


搭建宣传矩阵,开展多层次、多渠道营销


通过新媒体平台,持续输出文旅资源。今年以来铜山文旅借助各级主流媒体平台、网络新媒体,全方位、多渠道宣传铜山消费新场景,开通铜山文旅官方抖音账号,拍摄铜山美食短视频,策划“大美铜山我点赞”游记、诗词、摄影短视频大赛。并用好主流媒体,全力打造“文旅铜游”宣传品牌,今年以来国家级、省级共80余篇点赞铜山乡村旅游市场。多措并举、多样组合,铜山的宣传推广取得显著成效,铜山文旅热度持续升高。



聚焦精品,提升文化旅游服务质量


近年来,铜山不断推进旅游品质化发展,成功创建了一批国字号、省字号文旅品牌。以品牌提升旅游品质,当前铜山区拥有国家4A级景区1处、3A级景区5处、省级旅游度假区1处、省级生态旅游示范区1处、省级工业旅游区1处、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2处、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1处、省级等级民宿1家。建成了一批优质住宿点,形成了园博园温泉酒店、天池宕口酒店、开元颐居度假酒店、宝信君澜、喜来登等一批精品酒店,特色打造了川上印象、陌上云居等一品乡间民宿,充分满足游客多元住宿需求。

与此同时,铜山聚焦精品化,创新打好“体验拳”。近年来依托万达广场、方特乐园、园博园、吕梁水街、紫山广场打造文创时尚夜市,开发出剧场、演艺、剧本杀等旅游体验项目,集中培育一批文商旅融合、体验感强的地标性夜间消费集聚区,打造“夜学、夜赏、夜娱、夜游、夜食、夜购、夜体、夜宿”等八大业态;依托“吕梁水街”“北村”“紫山村”较好的文旅基础,打造休闲市集、非遗体验、特色餐饮、精品民宿、露营基地、研学基地等旅游项目,培育网红打卡街区;依托园博园打造科普教育、园林大地艺术展会等沉浸式旅游体验项目;依托“迦南农场”“胜阳农庄”“草莓小镇”打造亲子互动、农事体验、露营轰趴等沉浸式体验活动,不断优化铜山旅游环境,提升旅游服务质量。

如何让“网红”变“长红”、“流量”变“留量”?铜山将持续发力,深挖资源富矿,打造产品优势,丰富文旅形态,促进文旅消费,优化市场环境、筑牢服务优势……   

(本文作者:徐州市铜山区文体广电和旅游局党组书记)


审核:刘坤

责编:明贵栋

编辑:刘彬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