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贵栋
集高科技创新应用于一身的无人机,已成为引领我国低空经济发展的生力军。
2024年3月,工业和信息化部等4部门联合印发《通用航空装备创新应用实施方案(2024-2030)》,明确提出加快通用航空装备创新应用。到2027年,以无人化、电动化、智能化为技术特征的新型通用航空装备在城市空运、物流配送、应急救援等领域实现商业应用;到2030年,以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为特征的通用航空产业发展新模式基本建立,支撑和保障“短途运输+电动垂直起降”客运网络、“干-支-末”无人机配送网络、满足工农作业需求的低空生产作业网络安全高效运行,通用航空装备全面融入人民生产各领域,成为低空经济增长的强大推动力,形成万亿级市场规模。集高科技创新应用于一身的无人机,已成为引领我国低空经济发展的生力军。
发展低空经济需要必备条件
但是要注意的是,发展任何产业都要避免一哄而上带来新的产能过剩,笔者在近期梳理相关信息整理了如下一些发展低空经济需要的必备条件:
地理条件:低空经济的发展需要考虑地形的开阔性,以便于飞行器的起降和飞行。例如,开阔的平原地区比山区更适宜发展低空经济。
气候条件:气候条件对低空飞行安全至关重要。需要考虑风速、能见度、降水量等气象因素,以确保飞行的安全性。
人口密度:人口密度和分布影响低空经济的市场需求。人口密集的地区可能对低空交通、物流、旅游等服务有更大的需求。
经济实力:经济发展水平决定了低空经济的潜在市场规模和投资能力。经济条件较好的地区更有可能吸引投资,发展相关产业。
基础设施:低空飞行活动规模开展除了依赖空域开放外,还广泛依赖低空基础设施。包括机场、导航设施、维修服务、低空空域的数字化,包括提供低空空中交通管理能力,低空通信,地面起降场网络,充电设施等。这些基础设施的完善程度直接影响低空经济的运营效率和安全性。
产业基础:技术进步,如无人机技术、电动垂直起降(eVTOL)技术等,是推动低空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
市场需求:明确市场需求,包括个人消费、工业应用、公共服务等方面,有助于低空经济的产品和服务更好地满足市场。
人才储备:相关专业人才的培养对于低空经济的发展至关重要,包括飞行员、技术人员、管理人员等。
环境保护:在发展低空经济的同时,需要考虑对环境的影响,采取相应措施减少污染和生态破坏。
安全保障:建立健全的安全监管体系,确保低空飞行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通过综合考虑这些条件,可以更科学、合理地推动低空经济的发展,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根据以上分析,笔者了解到,以下城市在低空经济领域的发展上表现出了较强的潜力和优势。
北京:作为国家的政治、文化中心以及科技创新的重要基地,北京在低空经济领域有着显著的优势。
深圳:被誉为中国的“硅谷”,深圳在无人机产业等方面具有强大的研发和制造能力。
广州:广州在低空经济领域也展现出了积极布局和发展的态势,提出到2027年低空经济整体规模达到1500亿元左右的目标。
上海:作为国际化大都市,上海在低空经济领域同样具有潜力,尤其是在无人机物流等方面。
西安、南昌、南京、成都:这些城市在航空制造、研发等方面有着良好的基础和优势。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城市在低空经济的发展上各有侧重点,有的侧重于无人机产业,有的侧重于航空制造,还有的侧重于低空服务和应用等。随着国家政策的支持和市场需求的增长,越来越多的城市开始重视并积极布局低空经济,但是在发展低空经济战略下,每个城市应该找准自己的优势和定位,而不是跟风盲目发展。
长三角统一规划协同发展
作为国内发展低空经济的先行者,多个地区已经出台多项支持低空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长三角地区作为中国经济最活跃的区域之一,是中国经济的重要引擎。发展低空经济在推动新兴产业发展,促进经济增长;增强应急救援能力,保障公共安全;优化交通结构,提升出行效率;促进军民融合,强化国防建设,提升区域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长三角地区低空经济的发展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该地区在民用航空、人工智能、集成电路、卫星通信等领域拥有较为雄厚的产业基础,为低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同时,长三角地区还集聚了一批领先企业,在低空经济领域形成了坚实的发展基础。通过统筹规划低空经济,可以有效整合区域内的优势资源,推动区域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长三角协同布局“空中之城”
今年以来,长三角地区在低空经济的发展上表现出强烈的协同态势,多地已经开始布局“空中之城”,以期让低空经济“飞”起来。
上海作为华东地区的航空枢纽,一直在低空经济的赛道上持续发力,计划到2030年未来产业产值达到5000亿元左右,并在浦东、杨浦、闵行等区域打造未来空间产业集群,探索空中交通新模式。
上海市提出了“上海市低空协同管理示范区”的建设,旨在协同长三角区域成为国家级培育发展低空经济试验区。此外,上海还计划建设华东无人机空港,重点建设华东无人机基地、金山水上机场、陆上无人机机场,将建设成为长三角区域具有代表性的航空交通枢纽和物流节点。
无锡市也发布了《无锡市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4—2026年)》,明确提出到2026年,低空经济产业产值规模突破300亿元,并依托宜兴丁蜀机场、梁溪科技城等地特色园区先发优势,布局做优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eVTOL)、无人直升机等产业。
苏州市则制定了《苏州市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2024—2026年)》,围绕引进培育低空重点企业、鼓励低空科技创新引领、扩大低空飞行应用场景、优化低空经济发展环境四个方面,提出15项具体举措。
杭州市提出了《杭州市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2024—2027年)》,旨在打造全国低空经济的领军城市。计划到2027年,建成各类无人机起降场(点)260个以上,开通城市城际低空航线500条以上,建成全市统一管理服务平台,基本实现全市“三张网”全覆盖。同时,重点打造“低空+电商物流”“低空+城乡治理”“低空+文体旅”三大应用品牌,加快探索“低空+客运”新业态。
长三角地区的城市群和经济区域特点,为低空经济提供了丰富的应用场景。例如,苏州的水域面积和丰富的旅游资源适合开展低空旅游、航空运动等活动;上海的航空工业基础和金融资源则有利于发展低空物流、航空制造等产业。长三角区域可以按各自优势打造不同场景,融合发展。
另外,长三角地区拥有发达的制造业和丰富的人才资源,这些都是发展低空经济的重要基础。通过统筹规划,可以促进区域内产业协同,引导企业进行低空科技创新,从而推动产业升级和转型。这些人才可以区域共享。
长三角地区在低空经济的协同发展上展现出了积极的态度和明确的目标。通过打造低空交通枢纽,不仅能够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还能够提升长三角地区在全国乃至全球的竞争力。长三角地区发展低空经济不仅能够促进区域内部的产业升级和经济增长,还能够推动区域一体化进程,提升整个区域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长三角地区应该充分发挥区域优势,抢抓低空经济发展的战略机遇,为全国发展低空经济先行示范。长三角地区低空经济的发展正迎来重要的政策春风。随着相关政策的逐步实施和技术的不断进步,预计未来几年内,长三角地区的低空经济将迎来快速发展的新局面。
审核:刘坤
责编:明贵栋
编辑:刘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