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艳云
他看到家乡的河流不再清澈,蓝莲花也变得越来越少。这种变化让他感到心痛,也让他更加坚定了守护水质的决心。
初心之源:红岭埠与蓝莲花
在北京景盛达环保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景盛达环保)总部,郑群站在窗前,眼前似乎浮现出他家乡红岭埠村的画面。那个被管仲河环抱的古老村落,不仅是他生命的起点,更是他心中对水质守护梦想的源泉。
红岭埠村,一个与管仲河紧密相连的村落,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二千七百多年前,管仲与鲍叔牙在这片土地上留下了“管鲍分金”的佳话,他们的智慧与胆识,不仅让家乡免受水患之苦,更为后世树立了治水的典范。郑群从小在管仲河畔长大,听着老人们讲述管仲治水的故事,心中便埋下了守护水质的种子。
在郑群的记忆中,管仲河清澈见底,河面上漂浮着朵朵蓝莲花。那些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蓝莲花,不仅是他童年时最美好的回忆,更是他心中对水质纯净的向往。他领悟到,蓝莲花所代表的不仅仅是美丽与纯洁,更是对自然环境的尊重与呵护。
随着年岁的增长,郑群逐渐意识到水质污染问题的严重性。他看到家乡的河流不再清澈,蓝莲花也变得越来越少。这种变化让他感到心痛,也让他更加坚定了守护水质的决心。他明白,只有依靠科技的力量,才能有效地改善水质,让蓝莲花再次绽放在管仲河上。
科技之路:积极探索,艰难突破
在决定投身于环保事业后,郑群开始了对水处理技术的深入研究和探索。他带领团队走访了国内外多个先进的水处理项目,与众多专家学者交流学习。在这个过程中,他接触到了“现代紫外C”有关的水消毒技术和光催化高级氧化技术,并深感其在水处理领域的巨大潜力。
紫外线过氧化氢光催化高级氧化耦合技术以其高效、环保、无副产物等优点,成为了水处理领域的新宠。郑群明确知道,这项技术正是他实现水质守护梦想的关键所在。于是,他带领团队开始了对这项技术的深入研究和应用实践。
在研发过程中,郑群和团队遇到了许多困难和挑战。他们不断尝试、改进、优化技术方案,以确保其在实际应用中的效果。经过无数个日夜的科研攻关和现场实验,他们终于成功地将紫外线过氧化氢光催化高级氧化耦合技术应用于水处理项目中,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在淄博市临淄区的一家制药企业,郑群和他的团队成功解决了高盐、高毒性废水的处理难题。他们利用紫外线过氧化氢光催化高级氧化耦合技术,将废水中的有害物质高效去除,同时保证了出水水质的稳定达标。这一项目的成功实施,为企业带来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环保效益。
他们的努力得到了国家的认可。2021年,景盛达环保荣获国家产学研融合示范一等奖,并被授予国家重大水专项重大装备示范工程称号。
破局:攻坚克难,创新前行
在民营企业发展的道路上,创新是郑群眼中不可或缺的动力。然而,面对原创产品的研发,他明白每一步都充满了挑战与困难。招聘高端人才、攻克研发难题、全球采购的困扰以及新技术推广的障碍,都是郑群必须亲自面对并克服的难题。
然而,郑群并没有被这些困难所击倒。他采取了“向下扎根,向上成长”的策略,深入水处理领域,不断提升公司的技术实力。他积极与高校、科研院所进行产学研融合,共同研发新技术,解决研发难题,同时也吸引了更多高端科研人才的加入。
在内部管理上,郑群成立了景盛达环保企业大学,通过文化熏陶和名人传记的阅读,激发员工的使命感和担当感。他倡导员工学习焦裕禄精神,深入一线,深入实践,通过科学的工作方法解决实际问题。他鼓励员工使用“主题流水”学习记录工具锻炼思维,让感性思维与理性思维相结合,为公司的创新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圆满:共筑未来,圆梦蓝莲花
当郑群回到故乡,站在管仲河畔,看着那荡漾的河水,他心中不禁涌起一股感慨。他思考着:河水是否依然清澈见底?是否还有鱼儿在浅底嬉戏?是否还有人敢下河游泳?那曾经在心灵最深处绽放的蓝莲花,是否还能在管仲河上重现?
郑群深知,每一位员工的背后都是一个家庭的期盼,他们的辛勤付出是为了让家人过上更好的生活。因此,他致力于企业的持续创新和发展,为员工提供稳定的收入和良好的发展平台。他相信,只有企业强大了,员工才能安居乐业,才能为国家和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在郑群的带领下,景盛达环保不仅是一所大学,更是一个注重人文、科技和创新的企业。他致力于培养知行合一、注重实践的优秀人才,为企业和社会的发展贡献力量。他坚信,随着现代紫外绿色消毒技术和紫外线光催化高级氧化技术的不断发展,水处理领域将迎来更加美好的未来。
就像那初露尖尖角的小荷,郑群期待着景盛达环保在未来的发展中,能够像蓝莲花一样在管仲河上绽放,为水质的改善和环保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审核:刘坤
责编:明贵栋
编辑:刘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