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核算会计向管理会计转型的路径探索

2024-08-12

摘要:在新形势下,企业需要应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促使企业转型升级。其中,核算会计作为企业经营管理的重点,其水平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企业的财务管理效果和未来发展。因此,企业要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就必须对现有的财务会计管理体系作出调整,提升经营管理水平,推动核算会计向管理会计的转型,为财务管理提供良好的条件。基于此,本文简要介绍核算会计与管理会计之间的差异及转型的意义,其次分析企业核算会计向管理会计转型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转型策略,借此推动企业的转型与升级,提升企业财务管理水平和资金利用率,为决策工作的有序推进提供保障。


关键词:企业;核算会计;管理会计;转型


王雪飞

(江苏联宏纺织有限公司 江苏 张家港 215615)


引言

我国经济水平的提升为企业的转型升级提供了良好的经济环境。就现阶段情况来看,核算会计显然已经无法适应新时代下企业的管理需求。企业加大力度向管理会计方向转型已成为企业发展的重要道路。通过管理会计代替核算会计,不仅可以帮助企业管理者分析经营中的不足,还可以依托于信息技术,增强财务会计管理能力,进而推动企业管理模式的变革升级。


1核算会计与管理会计之间差异


核算会计与管理会计存在着明显差异,具体表现:

第一,概念上存在差异。将核算会计应用到财务管理中,通常以货币为计量单位,分析资金应用情况。核算会计一般是运用现代化手段分析经营活动。而管理会计则侧重于预测、评估等职能,需要分析和预测企业未来一段时间内开展的各项经营活动。

第二,手段和目标存在差异。在日常经营管理工作中,核算会计一般会将经济行为作为管理关键,借助于可靠的核算方式能够搜集相关信息资料,为财务人员提供高质量的会计服务。而管理会计将会计工作与现代管理的衔接作为关键,提升企业内部管理水平,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通过管理信息工具进行数据信息的搜集、汇总和处理,可以使企业的经营决策更加合理、可行[1]。


2企业核算会计转变为管理型会计的意义和必要性


2.1企业核算会计转变为管理型会计的意义

2.1.1控制企业的经营风险,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企业在经营发展过程中易受到市场经济环境、经营方式的影响,使其面临着较大的财务经营风险,从而直接影响企业管理。核算型会计没有充分认识到这种财务风险,也难以利用财务报告对数据进行分析。而管理会计则能够对信息系统加以分析。企业采用平衡计分卡绩效考核对风险信息加以分析和控制,能够有效控制市场风险,从而改善企业的内部经营环境条件,为企业市场竞争实力的提升创造良好的市场基础环境[2]。

2.1.2为企业决策制定提供支持

管理会计模式可以预见企业的未来发展,并且对企业的内外部条件进行整体研究,进一步掌握企业的各种运行信息,掌握企业的成本信息趋势、战略规划及其资本流动状况,从而为企业的决策制定提出正确的信息支撑与趋势判断。

随着我国企业积极参与国际合作,跨国经营项目、海外经营项目拓展日益增多,这就需要管理会计助力企业走上全球化的发展路线,给企业提出正确的政策意见与方法,助力企业管理者制定科学合理的管理政策[3]。

2.2企业核算会计转变为管理型会计的必要性

2.2.1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当前,财务会计的核算与监督职能已不能满足信息时代的发展要求,也难以提升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质量,因此核算会计对企业管理者作出正确决策的影响力越来越弱。我国有关主管部门积极顺应时代的发展,颁布并编写了若干有关的企业管理指导书,对管理会计核算工作加以推广,进一步提高企业管理与会计工作的有效使用质量。为了顺应社会经济的发展,会计从业者必须实现由核算会计向管理会计的转变。

2.2.2企业发展的必经之路

企业发展所面对的环境越来越复杂。对于企业而言,为了生存发展必须不断进行经营方法以及经营理念的创新。为满足企业需求,财务会计在准确的数据核算的基础上,更注重对事前事中事后的反映、监督和预测,为企业提供更准确的会计数据分析,以帮助企业管理者及时调整策略,科学有效地开展管理工作。在会计管理职能实施中,它还有助于财务经理及时发现部门工作中的不足,及时调整和完善相关制度,确保企业活动的顺利开展[4]。


3企业核算会计向管理会计转型存在的问题


3.1会计人才队伍建设不足

目前,核算会计向管理会计转变仍有不足,最为关键的问题在于财务人员的整体素养和能力无法适应管理会计模式的需求。具体表现:

第一,个人的专业素养较低。企业在应用管理会计模式时,需要复合型的会计人才作支持。如果财务人员没有足够的能力胜任岗位工作,不仅会影响日常财务分析工作的顺利开展,企业的日常经营管理没有充足的信息资源作为支撑,还会导致财务管理活动存在明显的滞后性,无法顺利推动管理会计的转型,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企业运营工作的正常开展。

第二,团队建设仍然存在诸多问题。管理会计的转型工作包含诸多方面的内容,需要有整体实力较强的会计人才团队作为支持,方可提升管理水平。如果企业对团队建设缺乏足够的重视,可用的管理会计型财务人员较少,进而对数据信息的挖掘和分析工作造成影响,最终导致数据真实性和传递及时性无法得到保障。另外,企业普遍存在财务人员经验不足,导致管理会计流程烦琐,其作用无法充分发挥,管理会计的时效性也得不到保障,很难适应企业的进一步发展需求[5]。

3.2管理机制不完善,无法为决策提供指导作用

第一,从信息机制建设的角度来进行分析。部分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平台仍以传统会计为重点,各种财务数据模块分散,很难适应管理会计对核算、资本统计、决策的需求,这就导致财务管理信息化系统的价值得不到充分体现,无法精准地开展数据传输,导致财务会计活动质量受到影响。财务管理各环节缺乏密切联系,因此,无法呈现管理会计模型的结构和过程,也无法保证数据的真实性和及时性,进而影响企业运营决策,增加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的风险发生概率。

第二,从管理机制建设的角度来进行分析。当前,企业在开展财务会计管理活动时会将核算作为关键,而忽视管理会计工作。这主要是由于企业管理者认为核算会计模式可以直观地呈现数据,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支持。然而,管理者忽略了管理会计所获得的档案数据的实用价值,导致企业在开展财务活动时无法及时更新观念和创新财务管理方法。另外,管理机制、管理原则及管理方式仍然停留在初级阶段,无法为企业由核算会计向管理会计转型提供支撑,严重制约企业的转型发展[6]。

3.3不重视核算工作,过程控制效果不佳

第一,核算会计与管理会计的比例并不平衡。一些企业忽视了核算会计和管理会计的衔接,在开展转型时,仅将管理会计活动作为重点,并未考虑到企业经营需要优化核算会计占比,这就导致财务会计活动难以展现出应有价值,不利于企业未来发展。

第二,在推动核算会计向管理会计转型时,管理者对过程控制缺乏关注,导致过程控制效果不佳。部分企业在开展财务活动时,仅仅关注眼前利益,忽视了转型过程的监督管控,这就导致企业所开展的财务活动随意性较大,不利于企业日常生产经营活动的顺利开展,严重制约了企业的发展。

3.4考核监督流于形式,致使企业风险剧增

企业借助于财务会计活动对考核工作、监督工作进行监督管控,能够使企业生产经营更加稳定、可靠。另外,企业在提高企业生产经营水平的同时,构建完善的内部管理机制。但从实际情况来看,部分企业普遍存在考核监督工作流于形式。具体表现为:

第一,不重视监督考核工作的过程。部分企业未能定期开展考核监督工作,导致管理人员对转型过程缺乏关注,所获取的分析结果过于表面化,难以从实际出发对企业所开展的生产经营作出科学调整。

第二,不具备完善的奖惩机制。当前,企业所用的奖惩制度仍然以核算会计为基础,未能根据管理会计模式需求制定相匹配的奖惩制度,这就导致所进行的各项管理活动难以深入基层,在应用管理会计模式进行时风险频发,难以展现企业经营、决策优势。加大了企业运营活动的资源消耗,限制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4推动企业核算会计向管理会计转型策略


4.1加大财务人员培养力度

第一,在管理会计模式下,财务人员充分应用现代化信息技术,通过分析深度挖掘财务数据价值,并从整体角度出发分析企业经营水平及业务特征,确保企业可以明确自身优势及发展过程中的问题。第二,财务数据信息借助于管理会计模式可以为管理者决策提供精准的数据支撑,有助于企业将战略规划和发展目标落到实处,避免人力资源、成本的过度消耗。而这需要企业管理者对管理会计形成更加深刻的认识,构建整体实力较强的管理会计团队。

企业可以从以下三点开展工作:首先,及时更新财务管理观念,为财务人员的后续发展提供支持。这需要相关人员分析财务管理水平,并响应相关政策,加大力度开展远程教育,借此提升财务人员专业素养和能力。在这个过程中,企业还需要为员工提供学习、交流平台和机会,确保财务人员能够对管理会计模式观念、方式等形成充分认识,发挥管理会计的最大价值。其次,要构建整体实力较强的人才团队。财务人员应主动学习管理会计相关知识和工具,确保财务人员可以从核算型人才向管理型、决策型人才方向转型。最后,确保财务人员具有丰富的工作经验,可以熟练应用各项信息化技术,通过熟练掌握信息管理系统,提高其岗位工作适应能力[7]。

4.2建立健全现有管理机制

第一,完善现有的信息化机制。企业在开展财务管理时,从核算会计转变为管理会计是无法在短时间内完成的,这需要企业从自身实际情况出发,构建完善的配套机制。财务人员可以将信息化财务管理平台作为基础,通过强化不同信息系统的模块联系,总结出适用于管理会计模式的技术和经验,并通过各数据信息的共享,为收支分析、决策等工作提供支持,防止由于信息传输不及时导致后续工作无法高效开展的情况,确保数据的可靠性和真实性,为后续生产经营活动提供信息资源保障。

第二,完善现有管理机制。企业管理人员要深刻认识到管理会计对财务会计工作产生的深远影响,并确保全体员工能够对管理会计模式形成充分的认识,各司其职,科学合理地开展岗位、制度设计工作,确保管理会计模式能够有效落地,缩短核算会计向管理会计所需的转型周期[8]。

4.3全面推进核算活动

第一,企业应明确核算会计与管理会计间的关系,协调开展各项工作。在进行财务活动时,要将搜集经济信息、预测企业发展趋势作为重点,确保核算会计与管理会计能够展现出其应有的价值。在开展核算会计工作时,对数据进行搜集、汇总并直观呈现,为后续的管理会计开展提供数据支撑。在开展管理会计工作时,要大力分析数据资料,为后续会计结算提供便利。需要注意的是,两者之间联系较为紧密,相互协调和并用,能够满足企业的实际发展需求,提升决策水平。

第二,更好地把控核算会计向管理会计的转型过程。企业开展财务会计活动不是一成不变的,管理会计转型工作也不是一次就成功的,需要将管理会计理念及方法渗透到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并通过现有监督考核机制,确保其可以对进度、完成情况等内容进行监控,并根据企业执行情况作出动态调整,避免过度关注当前效益,影响企业未来发展。

4.4将监督考核落到实处

第一,动态监督和管控财务考核及管理活动。管理者及时了解企业的实际运行情况,并做好数据的挖掘和分析工作,明确企业的经营水平、市场发展规律、业务水平及战略规划。同时,企业对管理会计模式的应用情况进行定期考核,并加大力度收支控制,将绩效管理落到实处,确保财务人员能够对企业经营情况形成充分的认识。

第二,企业应定期进行考核、监督工作,以确保企业经营活动的规范可控,并借助于奖惩机制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在进行财务考核时,企业应灵活运用奖惩制度,将其与员工的工资层级和职位晋升挂钩,激励员工主动开展管理会计工作。


结语


综上所述,管理会计取代核算会计,不仅能够满足企业创新发展需求,还可以提高企业内部管控水平,增加企业的经济效益。因此,企业要提高对管理会计应用的重视程度,加大力度推动管理会计转型。在转型过程中,企业还需要明确管理会计对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价值和推动作用,深入分析核算会计向管理会计转型过渡中的问题,创新管理会计观念,打造一支整体实力较强的管理会计人才团队,优化管理会计工作模式,为管理会计的顺利推进提供支持,从而促进企业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袁昕雅.新时代企业成本核算现状及对策分析[J].商场现代化,2021,954(21):151-153.

[2]张梦婷.探讨企业会计成本核算问题及其应对策略[J].中国集体经济,2021,679(23):137-138.

[3]佟天一.关于成本会计与管理会计内容体系融合的思考[J].财会学习,2021,291(10):115-116.

[4]汪灿.试论新会计准则下企业财务核算管理规范与实施[J].商讯,2021,234(08):51-52.

[5]高瑞阳.大数据时代下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转型的对策研究[J].中外企业家,2019(12):39.

[6]郭晓婷.浅议人工智能时代中小企业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的转型[J].中国商论,2019(04):24-25.

[7]于佳怡,张正懿.大数据背景下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转型[J].时代金融,2020(21):96.

[8]王立明.大数据背景下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转型的策略[J].现代经济信息,2020(04):130,133.



审核:刘   坤

责编:明贵栋

编辑:刘   彬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