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江宁:打造新质生产力先行区,坚定不移谋创新

2024-08-22

/明星辰


火热的夏天,在南京江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下简称:江宁高新区)一派繁忙景象,处处涌动着大干快上的热潮,企业抓生产、赶订单,重大项目建设快速推进……园区上下奋力拼经济、抢进度,奏响高质量发展“最强音”,为江宁打造全市发展新质生产力先行区提供“高新”支撑。



(江宁高新区生命科技小镇)


江宁区紧紧围绕南京市委赋予的“打造全市发展新质生产力先行区”的目标定位,充分发挥科教资源和产业基础优势,坚定走好以创新为特质的新型工业化道路,推动产业链供应链深化融合、双向赋能,培育壮大先进制造业集群,高质量构筑江宁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示范地。


江宁“经济强”,核心在产业,动能在创新。面向国家重大需求,江宁区布局打造了紫金山科技城、麒麟科技城、南京现代综合交通实验室、江宁药谷等一批产业创新平台,持续提升创新动能。


今年以来,江宁区因地制宜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坚定不移谋创新,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在高质量发展轨道上取得新的进展。



(江宁开发区)


静水流深,心无旁骛抓制造


江宁是万里长江奔腾进入江苏的第一站。从上游越过高山峡谷的湍急汹涌,中游穿过江汉平原的迂回曲折,江水终于放缓脚步进入江阔水深、河网稠密的下游。温柔的江水既带给江宁婉约秀美的美丽景色,更塑造了江宁静水流深的独特气质。


依托静水流深的韧劲和智慧,江宁立足自身优势,心无旁骛抓制造。党的十八大以来,江宁找准制造业比较优势,持续推动主导产业迈向新高峰。


心无旁骛抓制造,江宁先进制造产业集群迅速崛起。经过十多年发展,智能电网已成长为江宁领跑全国的千亿级产业集群之一,集聚了以南瑞集团、国电南自、南瑞继保、四方亿能等龙头企业为代表的近200家规模以上企业。


十多年来,江宁始终聚焦先进制造,持续引领产业链供应链转型升级,构建了‘5+4+1’先进制造业产业体系,自主可控的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江宁开发区)


逐浪前行,坚定不移谋创新


如果将创新的过程比作一条河流,那么原始创新就是潮头涌起的第一朵浪花。浪花虽小,却以前瞻性、先导性引领着轰轰烈烈的时代创新大潮,及至浪花集聚成势、汇聚成河,必将铸就高质量发展的强引擎和策源地。


“未来网络”,就是江宁前瞻布局的一朵“创新浪花”。十多年前,江宁以前瞻性、战略性眼光引入项目,瞄准国家战略布局未来网络产业。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刘韵洁牵头,北京邮电大学、中科院计算所、清华大学等共同参与组建的江苏省未来网络创新研究院在江宁开发区成立,研究院在前沿技术攻关、孵化创新企业、集聚高端人才方面多线推进,并引领带动一批产业迅速在江宁集聚。


依托沉淀多年的基础技术优势,2018年8月,网络通信与安全紫金山实验室正式挂牌,刘韵洁院士、尤肖虎教授、邬江兴院士牵头,分别组建未来网络研究中心、普适通信研究中心和内生安全研究中心。


院士领衔,“创新浪花”结出硕果:全球首个大网级网络操作系统稳定运行在运营商大规模骨干网上,面向全球开通首个网络内生安全试验场,6G创新成果刷新世界纪录……网络通信与安全紫金山实验室成立以来,已在未来网络、B5G/6G通信、网络安全等科研领域相继取得重大突破,先后发布多项全球首个重大原始创新成果,并成功进入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序列。



南京智能计算中心


瞄准原始创新,江宁还大力引进中科院资源。2013年以来,南京麒麟科创园在承接中科院南京分院“一院四所”的基础上,又先后引进自动化所等7家中科院研究所,成立自动化所南京人工智能芯片创新研究院等8家“中科系”研发机构,积极培育信息高铁、开源软件等四个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园区已成为全省中科院创新资源集聚程度最高、门类最齐全、成效最显著的区域。


近日,江苏省与中国科学院签署专项合作协议,南京麒麟科创园再迎重磅利好。中国科学院7家研究所密集在南京麒麟科创园设立8家创新研究院,南京麒麟科创园已是北京中关村之外“中科系”资源密度最高的区域之一。布局在这里的多个“中科系”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均聚焦我国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领域,堪称“国之重器”。作为“省院合作”成果的重要承载地之一,麒麟科创园与国家战略同频共振,创新发展势如破竹。


依托高校科创优势,锻造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强引擎”


日前,南京市委书记韩立明围绕“放大优势,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在江宁区调研时强调,江宁区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充分发挥科教资源和产业基础优势,坚定走好以创新为特质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培育壮大先进制造业集群,努力打造全市发展新质生产力先行区。

据介绍,依托高校科创优势,江宁区持续深化校、地、企融合,育强“专精特新”、高企等创新主体,做优创新平台,锻造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强引擎”。


近年来,江宁区持续推进紫金山科技城、麒麟科技城等载体建设,释放东南大学、紫金山实验室等驻区高校院所资源赋能效应,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目前全区共有国家级专精特新企业84家,高新技术企业2400多家。中国船舶集团第八研究院产品覆盖电子信息、高端装备、新材料等领域,研发的船舶交通管理系统和智慧渔政系统,正在助力“水运江苏”建设。英飞源技术有限公司是数字能源、电动汽车充电与车网互动、储能产业的领军企业,充电模块市占率居国内第一。国盛电子有限公司专注于高性能半导体外延材料的研发生产,在该领域国内市场占有率长期稳居前列,正投资扩建生产基地。



中国(南京)智谷红枫科技园


扛起先行之责,探索先行之路


江宁产业基础坚实,科教资源丰富,开放枢纽密集,营商环境较好,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正在深度融合,具有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独特禀赋优势。

在前不久中共南京市江宁区第十四届委员会第十次全体会议上,江宁区委主要负责人表示,江宁将坚决扛起先行之责,积极探索先行之路,全面激活先行之力,勇当科技创新发展的“开路先锋”、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筑路先锋”、经济发展机制创新的“探路先锋”,奋力将发展新质生产力先行区的未来“大写意”变为现实“工笔画”。


当前,江宁区正持续推进紫金山科技城、麒麟科创城等载体建设,释放东南大学、紫金山实验室等驻区高校院所资源赋能效应,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目前,全区科技型企业已突破1万家,建成高端智能装备等4个千亿级产业集群,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84家,居全省第一。锚定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江宁加速从资源大区向创新强区迈进。


力争到“十四五”末,江宁区在高端创新资源集聚、创新成果转化效能、现代产业集群能级等方面处于全省“第一方阵”;到2030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0%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占工业经济比重提高到80%以上,基本建成科技强区、人才强区、制造业强区,成为长三角产业科技创新的示范样板;展望2035年,实现江宁在科技创新、产业升级、绿色转型、改革开放等领域全方位领跑,成为跻身全球价值链中高端的创新高地,努力为中国式现代化江宁新实践作出新的贡献。


审核:刘坤

责编:明贵栋

编辑:刘彬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