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干妈“四不原则”的逻辑在哪里

2024-08-22

老干妈的“四不原则”:不贷款、不参股、不融资、不上市。


在陶华碧看来,稳定地、持续地保证老干妈极致的品质,才是自己当前的首要任务,至于老干妈是否入榜世界企业500强,以及自己是否成为中国的“比尔·盖茨”,她并不关心。




(老干妈创始人陶华碧)


文/周锡冰


1978年,改革开放如同一声春雷,唤醒了中国尘封已久的全民创业热情。其后,成千上万的农民、公务员、下岗工人等迈出了创业的第一步。当我们回顾这40多年波澜壮阔的历史,陡然发现,这40多年其实也是一部民营企业茁壮成长的历史。

在这些“破土”而出的企业中,有的因为创始人热衷广告投放忽视产品研发而倒闭;有的因为创始人热衷搞政商关系造成张力错位而倒闭;有的因为创始人热衷上市圈钱忽略创业初衷而破产……

在大浪淘沙中,一些优质的民营企业因为创始人的实干、能抵制住各种诱惑而幸存下来,老干妈创始人陶华碧便是其中之一。

回顾陶华碧的创业历程,可以发现,陶华碧通过稳健的财务战略思想,不仅把老干妈打造成为辣椒酱行业的冠军,同时还颠覆了我们对改革开放以来一些企业家惯用的投机、抵制不住诱惑、盲目冒进等认知。


在陶华碧的带领下,如今的老干妈年销售额已经超过50亿元,而且正稳健地驶向深蓝。这意味着,只要老干妈接班人按照陶华碧的既定战略走下去,到达彼岸的光明未来自然可期。

可能读者好奇的是,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了改革开放后中国民营企业这“一半海水,一半火焰,冰火两重天”的境遇呢?为什么老干妈能够茁壮成长呢?

一个关键原因就是,创始人陶华碧坚持实业、拒绝资本,以及诚信经营的做法。翻阅陶华碧有限的几次媒体采访发现,陶华碧谈论最多的,依旧是自己始终坚持的“不贷款、不参股、不融资、不上市”。

这样的战略与目前一些企业家的做法格格不入,但是与日本百年甚至千年老铺的经营策略异常相似。日本东京商工调查公司对此做了一番深入调查,其后发表了一份调查报告。该报告显示,日本企业为什么能够长寿,其秘诀就是诚信和不上市。


当然,探索日本长寿企业的秘诀,并非只有东京商工调查公司,日本帝国数据库也是其中之一。日本帝国数据库曾在4000家老企业中展开调查,请企业用一个汉字来概括他们的“长寿秘诀”,最多的选择是“信”字,第二位是“诚”字。

除了强调重视人才外,日本帝国数据库发现,日本的诸多长寿企业,绝大多数都是非上市企业。原因是,上市对企业的长期生存来说,是弊大于利,导致诸多不利因素。例如,容易进行浪费投资和轻率扩张业务等。企业不上市,在资金运用以及业务扩张上可能会更慎重。

诚信和不上市的经营战略,成就了百年的日本长寿企业,同时也导致了日本企业偏向于保守。当然,日本企业能够坚持保守的企业经营策略,强调的重点是不冒险经营、不冒险发展,而是把生存和稳定放在首位。


在日本很多长寿企业中,保守的特征非常明显。这些长寿企业主要体现在,其财政风格相对较为保守。经营者不狂躁、不赌博,尊重资本,知道在投资中保持一定节余尤其是现金流的重要性乃至生死攸关性。这样,他们就有行动上的灵活性和独立性,可以做对手不能做的事情。尽管利润是公司健康发展与否的标志,但决定公司健康、生死的却只能是现金流量,中国短命企业都是死在现金流的“断流”上。公司发展的速度、质量,才是一个真正保守的财务管理者关心的。

正因为如此,日本百年企业的数量全球第一。2017年,日本经济大学经营学院院长后藤俊夫在新年论坛上发表的《长寿企业与工匠精神》主题演讲中介绍了日本企业的数量:截至2014年,整个日本有260万家企业,百年企业有25321家,名列全球第一;第二名是美国,11735家;剩下的排位依次是德国、英国、瑞士、意大利、法国、奥地利、荷兰、加拿大等。


2019年5月29日, 后藤俊夫在题为《长寿企业大国日本的秘密》演讲中再次提到日本老铺的相关数据:“日本有260万家企业,百年企业是25321家,大约占比1%。日本企业的平均寿命是52岁,美国是24岁。日本百年企业中,持续200年以上的企业是3939家,300年以上的是1938家,500年以上的是147家,超过1000年的企业也有21家。”

通过这样的对比发现,陶华碧经营的老干妈也非常稳健。可能读者会好奇地问,老干妈为什么会坚持“不贷款、不参股、不融资、不上市”?在陶华碧看来,没有极致的产品基础,根本就无法形成良好的口碑,尤其是在原材料的使用上,必须选择上乘的产品原料,做到“宁愿让机器停工,也不愿让瑕疵原料进入生产流程。”


面对当下企业界甚嚣尘上的“资本为王”做法,陶华碧却坚持:“什么上市、融资这些鬼名堂,我对这些是懵的,我只晓得炒辣椒,我只干我会的。”陶华碧认为,专业的人做专一的事情,尤其是在辣椒酱领域。如今,老干妈的企业标准不仅仅达到行业标准,甚至成为国家标准的参考。陶华碧的经验是,只有把产品做到极致,才是一个经营者应尽的责任。




1.“我们的辣椒调料都是100%的真料,每一个辣椒、每一块牛肉都是指定供货商提供的,绝对没有一丝杂质。”


老干妈产品能够成为硬通货,一个重要的原因是陶华碧对产品品质的追求。不管是原材料的采购和选用,都严格把控其源头,甚至到了非常严苛的地步。

在涉及原材料问题上,陶华碧没有商量的余地,即使是自己的亲妹妹,她也一视同仁,毫不妥协。

有一次,陶华碧的亲妹妹从遵义市湄潭县采购了一车干辣椒送到贵阳,满怀期望地销售给自己的姐姐。然而,经过质量检验,陶华碧妹妹采购的辣椒因为某项指标不符合用料标准,陶华碧当即要求原车退回。

妹妹非常不理解陶华碧“不近亲情”的做法,赌气地将一车辣椒拉回老家湄潭县。从此以后,妹妹10多年没有跟陶华碧说过话。

或许正是这样的坚守,才为老干妈赢得了消费者。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陶华碧是这样介绍的:“我们的辣椒调料都是100%的真料,每一个辣椒、每一块牛肉都是指定供货商提供的,绝对没有一丝杂质。”


在老干妈企业中,陶华碧时常告诫员工:“产品一定要足量给顾客,不讲诚信就是自砸招牌。”为了确保老干妈的产品质量,本着对消费者负责任的态度,陶华碧甚至宁愿辜负亲情也在所不惜。

正是严格到苛刻的原材料把控,以及产品为王的理念,让老干妈逐步走向世界,成为辣椒酱的代名词。老干妈的系列产品一共才十几种品类,它们是:风味豆豉油制辣椒、红油腐乳、火锅底料、香辣菜、油辣椒、香辣脆油辣椒、香辣酱、辣三丁油辣椒、干煸肉丝油辣椒、精制牛肉末豆豉油辣椒、肉丝豆豉油辣椒、风味鸡油辣椒、风味糟辣椒、风味水豆豉……

这些产品,每一个品类都凝结着陶华碧亲力亲为的心血。她要求员工不得偷工减料、以次充好。在整个流程中,陶华碧对原材料的把控达到难以置信的苛刻程度,而且还有许多讲究,始终保持产品风味。


出自贵州的另一位企业家任正非也非常强调质量在竞争中的作用。任正非说:“我们决不能为了降低成本而忽略质量,否则那是自杀或杀人。搞死自己是自杀,把大家都搞死了是杀人。”

客观地讲,在中国的众多企业中,华为算得上是对质量管理比较重视的一个企业。在华为制定基本法时就提出:“我们的目标是以优异的产品、可靠的质量、优越的终生效能费用比和有效的服务,满足顾客日益增长的需要。质量是我们的自尊心。”





2.“宁愿让机器停工,也不愿让瑕疵原料进入生产流程。”


在经营中,陶华碧十分清楚,“味道”就是王道,必须从原材料和货真价实上下功夫。经过多次的改良,她把老干妈打造成一款恰到好处的复合口感和最普世口味的合二为一的产品。


在产品研发中,由于辣椒酱的原料之一豆豉就是典型的发酵产品,口味较为复杂,因此,在辣椒酱的研发中,老干妈强攻豆豉的复合口味,把这个口味做到恰到好处,甚至改良其丰富的口感,形成技术壁垒,将对手阻击在门外。正因为如此,陶华碧非常在意原材料豆豉的质量,绝不让有瑕疵的豆豉进入生产流程。

一些合作伙伴和厂家为了私利或某种目的,在给老干妈供货时,也会使用问题原料。陶华碧发现后,毫不犹豫地宁愿停止生产,也必须要合格的原料,这出乎供货商的意料。


有一次,由于老干妈辣椒酱供不应求,急需豆豉原料,于是陶华碧让重庆的一家豆豉厂尽快运送10多吨豆豉到贵阳来。由于是“等米下锅”,检验员收货时就没有像平时那样仔细检查。

当把10多吨豆豉卸下后发现,供货商拉来的豆豉,质量好的摆放在最外面,中间部分的豆豉竟然都馊了。假如只顾着赶生产进度,这批豆豉经过特殊处理后自然是可以用的,只不过口感差一些,但是陶华碧却坚持自己承担损失,也不糊弄消费者。

陶华碧坚持退货,老干妈也因为原料短缺而被迫停产两天,造成的损失是巨大的。这样的例子在老干妈举不胜举。研究发现,在产品生产过程中,可能会遭遇瑕疵原材料,有的企业经营者为了减少损失,任其进入生产流程,最终让产品进入市场;更有一些经营者为了尽可能地节约成本,采购不合格的原材料,导致产品问题重重。


对于任何一个食品企业来讲,过硬的产品质量是其品牌扩张的前提,同时也是形成品牌口碑传播的关键,更是渠道拓展的助推器。因此,在老干妈产品的市场拓展中,产品质量不仅提升了顾客的忠诚度,同时也给竞争者建立了一道不可逾越的壁垒,更是把老干妈打造成了辣椒酱的行业标准。

基于此,在追求产品质量与技术创新的基础上,陶华碧让老干妈的品牌影响力发挥了更为积极的作用。在坚守产品质量的过程中,陶华碧自身的企业家精神促进了老干妈的品牌传播,且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对此,陶华碧公开称:“宁愿让机器停工,也不愿让瑕疵原料进入生产流程。”




(“老干妈”火到海外


3.“老干妈不考虑贷款、参股、融资和上市,坚持有多少钱就做多少事。”


在中国企业界,拔苗助长的问题屡见不鲜,有的企业甚至还搞起大跃进,最终因为缺乏相应的人才、资金而戛然而止。客观地讲,中国成千上万的企业并非死于竞争,而是死于企业经营者的浮躁。

与之相反的是,陶华碧坚守的稳健发展策略,保证了老干妈这艘大船扬帆远航。在老干妈发展过程中,陶华碧始终坚持“有多少钱就做多少事”的原则,实施稳健的企业战略,有效地保证了老干妈的持续经营和基业长青。正是因为如此,陶华碧也给自己筑起了一道安全的防火墙——踏实经营,不偷税,不贷款,不欠钱,不控股,不上市。如陶华碧所言:“我们有多大的本事就做多大的事,实实在在来做,这样子比较长长久久。”

正因为如此,在接受媒体专访时陶华碧坦言:“老干妈不考虑贷款、参股、融资和上市,坚持有多少钱就做多少事。”在陶华碧看来,稳定地、持续地保证老干妈极致的品质,才是自己当前的首要任务,至于老干妈是否入榜世界企业500强,以及自己是否成为中国的“比尔·盖茨”,她并不关心。


陶华碧的战略思维是,“有多大的本事,就做多大的事”,正因为如此,老干妈成为名副其实的辣椒酱行业的“隐形冠军”。

1996年7月,陶华碧租借了贵阳市南明区云关村委会的两间屋子,招聘了40名工人,创建了一家食品加工厂,专门生产麻辣酱。1997年11月,陶华碧将其更名为贵阳老干妈公司。在其后的发展中,陶华碧始终坚持稳健的发展策略,避免了触礁倾覆的问题。当然,陶华碧这样做是基于自己的经营思路——“有多少钱就做多少事”,同时也坚持“我从不欠别人一分钱,别人也不能欠我一分钱”的现货交易模式。

在稳健的发展中,品质为王的产品策略让老干妈产品成为持续稳定的硬通货。由于提供极致的产品,老干妈在渠道经销中相对较为强势,具体表现为:①经销商先打款,后发货,现货现款;②规模订货量,往往以火车皮为发货单位,量太小,老干妈不发货;③老干妈不支持广告和促销;④大区域布局,一年一次经销商会。对这些,经销商也愿意接受,原因是老干妈产品品质稳定,始终是市场的硬通货。只要能够成为经销商拿到货,就不愁销售,而且老干妈辣椒酱的流通速度快、风险较小,保证了经销商的利润。


鉴于此,老干妈现货交易拥有充裕的现金净流入,也就无意耗巨资上市,也无意贷款,使得自己可以坚持“不贷款、不参股、不融资、不上市”,因为不差钱的老干妈自身融资渠道就非常多元。

对于老干妈的模式,华泰证券直言:“老干妈采取不欠账、不赊账的现销模式,使得公司应收账款周转期为0天,现金流充裕。所以,在老干妈的三大坚持中,除了不上市,还有不贷款和不融资。”

正因为老干妈这种没有充分利用“供应链资金”而形成的“不欠账、不赊账”的现销模式,吸引了优质的上游原材料供应商,在因自身的信誉赢得上游供应商信赖的同时,也稳定了上游原材料的供货来源,有效地保证了生产供应和产品质量的稳定。因此,多年来老干妈总是一枝独秀,这就是在“融资难”和“钱荒”的当下,老干妈依然能够保持高速发展的一个关键因素。


审核:刘   坤

责编:王世明

编辑:刘   彬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