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张国良
面对中国乡村的转型,离开与留下是每一个农民必须要面对的抉择。
是选择离开农村到城市发展,一生都在不断去回望遥远的故乡?
还是选择留下,守护和挖掘这片世代相传的富饶黑土?
他,给出了让人意料不到的答案……
东北中秋时
东北农村的中秋节和五一劳动节差不多,五一是插秧的季节,中秋是收获的季节。春天种下了美好的希望,秋天收获的是沉甸甸的果实。
一片金黄色的稻田里,机器轰鸣,穿梭在田里的收割机,不分昼夜的工作着。换人不换机,就是为了抢收粮食,时间不等人,下雨、下霜都会造成粮食减产。
今年,吉林市昌邑区桦皮厂庆祥村的水稻丰收了,曹昆带领着合作社的社员,忙着收割、晾晒、储存、加工等工作,为新米上市做足了准备。每年的大米订单都像雪片一样飞来,晨昆合作社通过多年的诚信经营,45岁的新农民曹昆在粮食行业小有名气。
爱上黑土地
有很多人不理解曹昆,别人都想方设法的离开农村,他为啥对这片土地情有独钟?他从小到大生在农村、长在农村,亲身体验到黑土地的富饶。这里不管是种植五谷,还是果蔬,只要没有天灾,年年都丰收。
小的时候,他亲眼所见祖辈们非常爱惜土地,只要有块空地,就要种上庄稼。东北的沃土不仅养育着这里的每一个人,还养育着大量的外来人口,闯关东成为东北独有的历史风景线。为什么要闯关东,就是因为这里土质肥沃,物产丰富,足以满足人们的生活需要。
东北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夏季温暖湿润,冬季严寒干燥,四季分明,温差较大。这种气候条件有利于植被的生长和有机物的积累,形成丰富的腐殖质。黑土地分布在老石器时代的地层上,由风化的火山灰和火山岩石碎屑物质组成,含有丰富的矿物质和微量元素。夏季降水较多,土壤中的有机物会通过水流向下移动,而冬季水分蒸发减少,使得有机物质逐渐聚集在土壤表层,长期滞水现象促进了有机质的富集。
这里有着水稻种植得天独厚的优势,处于北纬43度水稻种植黄金带,这里的黑土地,攥一把都能出油,肥沃的土地是经过上千年的积淀才形成的,如果不珍惜土地,不把地种好,对不起大自然的馈赠。灯红酒绿的大城市,依然无法撼动曹昆对黑土地的热爱,他要在黑土地上创造价值。
爱上新农业
他是一个有眼光的人,深知现在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已经从“吃饱”的要求,转向“吃好”的需求。市场需要高品质的大米,需要绿色有机的大米,市场潜力很大,东北大米在全国有着较高的口碑,他要在黑土地上大有作为。
曹昆默默无闻的经营着自己的土地,晒黑了,累瘦了,春天一身泥,秋天满脸灰,可是他是快乐的农民,自己的耕耘都会得到回报。乡亲们看着这个年轻人有出息,就推选他当上了村里的副书记,他也没有辜负乡亲们的期望,成立了晨昆水稻种植合作社,带领着农民走上了一条致富之路。
传统农业已经向现代农业的方向发展,合作社的发展壮大,离不开现代农业的先进理念。曹昆走遍了东北,考察水稻种植先进的生产方式,在合作社里进行推广实验,不断地总结成熟经验。考察已经成了他的良好习惯,科研所、大型农场、粮食加工企业、粮食市场等都是他必须去的地方。如今的科技力量,给现代农业插上了科技的翅膀,农业科技也是日新月异的发生着变化,他要实时掌握农业的科技动向。
做好新品牌
现代科技和科学种田,使合作社的收益越来越好。每年都有粮商来收购水稻,合作社的水稻品质好,加工的大米非常好卖,如果是名牌厂家的品牌,价格比普通大米要贵两三倍。为了能够收到合作社的水稻,粮商都愿意主动给高价。
曹昆种植的水稻为什么这么抢手,这与他的规范种植是分不开的。第一选择优质的水稻品种,退化的品种坚决不用,第二引用松花江水灌溉水田,地下水坚决不用,第三使用生物农药和有机肥,化学农药、化学肥料坚决不用,第四自然晾晒水稻,保持大米的原汁原味,工业烘干坚决不用。
就水稻收割后的自然晾晒来说,工作量是很大的,每天早上晾晒,晚上必须收回,防止下雨浇湿,水稻发霉。反复的晾晒一周左右,才能入库加工成大米。如果使用工业烘干,省时省力省钱,但是,大米的口感相差甚远,大米本来具有的香味,都被烘干掉了。
400多亩的稻田,收割工作要有节奏,与天气变化抢时间,因为收割与晾晒需要时间穿插。尽管机械化作业,效率很高,但是,秋收的时候农民都在忙,人手紧缺,只能没日没夜的干。每年秋收结束后,曹昆都要瘦十斤。
新农民的丰收节
每年的中秋节是晨昆合作社的丰收节,尽管秋收很忙,这个丰收节是必须过的,这是曹昆多年来的习惯了。丰收节没有宏大的场面,摆上几桌农家菜,邀请亲戚朋友、乡亲们庆祝一下。最近两年,由于合作社的大米名声越来越大,来过丰收节的人逐渐增多了,有新客户、老客户、预定客户、物流、快递公司、种子公司、包装厂、生物农药厂、有机肥厂、农机公司等等,简直就是一个小型农业服务洽谈会。
丰收节就在自己家宽敞的院子里举行,厨师大展身手,做了都是自产的绿色菜肴,有稻田里养殖的河蟹、鸭子、自然生的泥鳅鱼等,上演了一场绿色农业和谐共生的好戏。每年的丰收节主角是香味扑鼻的大米饭,用大铁锅做出的大米饭,一开锅就冒出香气,到处飘荡,揭开锅盖的时候,看见油汪汪的大米饭,食欲大增,锅底微黄的锅巴,酥而不焦,是大家的抢手货。
丰收节本来是庆祝的节日,没想到成了品尝会、推介会。在广告铺满天的今天,谁会想到,一个平常的节日聚会,竟然比高价广告的效果还好。可能是人们观念变了,更相信摸得着看得见的东西,这或许是广告做不到的吧!
就是这个丰收节,曹昆的大米从来不愁卖,真应了那句“酒好不怕巷子深”。其实他的成功,就是真诚做人,踏实做事,多么简单的道理,却成了今天珍贵而稀缺的东西。
一个丰收节,不仅今年的大米不够卖,明年的订单已经签好了。
新农民的新目标
在曹昆的带领下,合作社的发展越来越好,社员腰包鼓了,新农民在党的领导下,又一次完成了农业历史的变革,走出了一条绿色农业的新路。
在他的影响下,种地大户、合作社越来越多,大家成了好朋友,互相支持,在黑土地上创业,新农村又有了新气象。
现代农业翻天覆地的变化,带来的影响是巨大的,不仅能让老百姓吃上安全放心的大米,也给大自然带来了返璞归真的变化。春天稻田地里蛙声一片,夏日里稻叶飘香,秋天里飞舞着蜻蜓,蓝天白云映碧水,铁牛遍地收割忙,现代农业的美景越来越好。
曹昆的成功并非偶然,他凭借的是对农业的热爱、对品质的执着和对创新的追求。他用勤劳和智慧诠释了新时代农民的形象,用奋斗和拼搏书写着属于新时代的农业篇章,更以绿色农业的生动实践,演绎着一个新时代创业者的稻香传奇!
审核:刘 坤
责编:明贵栋
编辑:刘 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