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财务报表分析存在的问题与优化对策

2024-09-14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市场竞争变得更加激烈,这也引发了企业管理体制的重大变革,使财务分析在企业管理体系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企业利用财务分析手段对财务管理和经营行为进行优化。基于此,本文阐述财务报表分析的主要内容,介绍企业财务报表分析的重要作用,立足于当前企业财务报表分析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有效的财务报表分析的优化策略,以提高财务管理水平,最终实现企业的价值。


关键词:财务报表分析;业财融合;财务管理


姜 丽

(北京算芯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 100048)


1财务报表分析概述


财务报表分析是一种基于各类财务报表为基础的分析方法,运用特定的方法对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现金流量和权益变动情况进行分析并做出整体评估,清晰直观地反映财务报表分析结果,为企业决策提供可靠依据。


财务报表分析主要内容如下:


第一,资产负债表分析。掌握企业资产总量、资产来源、企业的偿债能力。资产负债表的分析结果是企业管理层制定投融资方案,以及改革内部管理体制的参考依据,能够体现出企业资产结构是否合理。倘若企业的资产结构合理,则企业的偿债能力较强,债权人的权益得到保证,相应地给予企业更多的时间或者提供更多的资金支持促进企业发展壮大。如果资产负债表的分析结果显示企业资产结构不良,通过“压两金降负债”的手段降低资产负债率,减轻财务压力,防范财务风险,促使企业稳健发展[1]。


第二,利润表分析。了解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产生的成本费用以及获得的经济效益,评估企业的盈利状况,挖掘管理漏洞和业务优势。将利润表的分析结果与企业效益目标进行对比,哪项支出超标,表明相关环节有所疏漏,通过数据分析可以精准定位企业生产管理体系中的漏洞,进而实施针对性的改革,优化企业财务内控能力。同时,利润表的分析结果可以展示企业的优势业务,使企业朝着优势业务倾斜资源,获得更多的利润回报。


第三,现金流量表分析。透过现金流入和流出数据,了解当前企业可以灵活支配的现金量,评判现金存量是否满足企业运营发展的需求。通过对不同项资金的流入流出占比,了解现金流的流入是否满足流出的需求,是否需要通过融资确保企业健康运营。现金流量表结合其他报表进行分析。例如,经营活动产生的净现金流和净利润进行比对,经营活动的净现金流远远小于净利润,可以作出分析判断:企业虽然实现大额利润,但应收账款回款相对滞后,应该采用信用收紧政策,加大对应收款项的催收。经过对不同时期、不同业务现金流动状况进行分析,评价企业的收支是否合理,分别从收入和支出的角度对企业的盈利能力和成本控制能力进行分析,以确保有充足的现金存量满足企业生产经营的需求,达成企业降本增效目标[2]。


2企业财务报表分析的重要作用


2.1为使用者提供直观的量化指标

由于企业财务报表的使用者较多,管理者、股东、债权人都会高度关注企业财务报表分析结果,而他们素质能力的差异性不同,一些人员对财务数据不够敏锐,可能会遗漏关键信息,做出错误决策,造成自身利益受损。因此,财务人员加强对企业财务报表深层次的分析,为使用者提供直观的量化指标作为参考依据,维护各方利益[3]。


2.2提高企业资金使用效率与使用效益

资金是企业开展经济业务活动的基础,企业引进和研发新的生产技术,实施对人力、物力、资源的管理工作,对外进行投融资活动,必不可少的是资金支持。财务部门编制财务报表,并对财务报表进行深入分析,使企业管理者清楚资金的可支配量以及使用情况,评估资金使用效益。针对企业资金使用不规范、利用率较低的问题,企业可以采用加强审批、强化监管、约束激励资金使用者等措施,避免资金违规使用,维护企业资金安全,加速资金流转,创造更多效益[4]。


2.3为投资和信贷决策提供依据

投资人通过财务报表可以了解企业的运作状况、盈利水平、投资回收期等重要指标,从而决定是否进行投资,以及投资的规模。而银行通过对企业财务报告的研究,能够了解企业的现金流量、财务结构、偿债能力等,从而确定是否向企业发放贷款以及贷款额度与期限。


2.4提高企业风险防控能力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生产经营管理面临着较高的风险,一旦对风险的预判不准,或者采取的应对措施不当,会给企业造成无法估量的经济损失。加强对财务报表的分析是防控风险的有效举措,透过财务报表掌握企业的资产结构、偿债能力、资金使用率、现金存量、生产经营成果等,合理使用企业资金,企业防范风险的能力明显增强。


3企业财务报表分析中存在问题


3.1业财缺乏有机融合

长期以来,业务和财务管理工作彼此独立,相关性较小,导致财务分析的数据存在偏差,给经营者提供错误的决策信号。目前,企业会计核算只有业务事项已经产生且票据齐全两个要素同时满足,财务人员才会将经济事项录入财务报表,任何一个条件不符合,都会造成财务无法准确录入系统,导致财务报表上的数据并不完整,无法真实反馈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存量,无形中给企业安全运营造成了较大的威胁。财务人员在财务报表分析工作中处于主体地位,因专业受限,财务不懂业务,业务不懂财务,导致财务、业务人员交流不充分,不得不凭借主观经验对财务报表进行分析,难以及时发现分析结果存在错漏情况,容易忽视市场因素对业务的影响,影响企业资产结构中的负债占比,加大企业管理层决策风险[5]。


3.2数据分析专业化程度低

目前,市面上的财务软件种类多样,但大多只是满足财务核算自动化、信息化发展要求,财务软件中的财务报表系统与经济业务活动不匹配,使用价值较低。一些财务软件可由财务人员自主开发财务报表系统功能,然而受到财务人员业务能力的限制,财务报表系统功能并未得到完全的开发和应用,只能依靠财务人员人工采集和比对数据,按照管理者的要求对财务报表进行分析,财务报表分析工作的开展陷入困境。


3.3财务报表分析方法选择不当

目前,比率分析法在企业财务报表分析中较为常见,这一方法的应用只能单纯地了解财务状况,无法获悉经营成果及内控能力,不利于业财一体化建设,与财务报表分析工作的初衷相背离。若选择比较分析法,需要选择相同时间段、相同类型的指标进行比较,数据筛选难度大,可操作性不强,使得财务报表分析结果偏离了工作重心。此外,结构分析法、趋势分析法的使用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在财务报表分析工作中采用单一的分析方法得到的结果侧重点各不相同,不能客观全面地展现企业资产、负债、盈利和经营状况。财务报表分析深度不够,会对数据分析结果的应用效果造成负面影响。


4财务报表分析的优化策略


4.1构建财务报表信息化管理系统,丰富财务报表分析内容

在大数据信息时代下,企业应该充分意识到财务报表分析工作中运用信息化技术的重大优势,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互联网技术、大数据技术构建财务报表信息化管理系统。该系统根据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特点和财务管理需求制作固定模板,设定会计核算周期后,自动从数据库中选择数据,编制财务报表,促使项目与报表一一对应,弱化了人为因素对财务报表编制环节的不良影响[6]。同时,系统会对数据信息进行自动审核,标注有疑义的数据,等待财务人员纠偏,有利于提高报表编制质量和提醒报表分析者重点关注异常指标。财务报表完整真实地反映企业的资产、负债、盈利和资金使用状况,是企业强化财务内部控制的重要手段,充分满足了不同使用者对财务报表分析工作提出的个性化要求。


4.2建设业财融合会计核算体系

业财融合是关乎企业财务报表分析工作规范化开展的必要路径,构建基于业财深度融合的会计核算体系,发挥会计核算对财务报表分析的支撑作用。


第一,规定会计期间业务部门要提供真实完整的业务信息,经部门领导审核,财务人员根据业务开展情况同步进行核算,确保账实相符。

第二,提升财务人员的专业素质与道德水准,财务人员也必须追随时代步伐,自主学习财务信息化管理模式运维流程,确保在后续管理过程中,面对大数据管理技术、智能管理等技术时,能够掌握各个技术的运转流程,提高工作效率。

企业可以引进智能财务体系,财务管理人员仅登录财务信息化管理软件核对发票以及基础财务数据,或者对每月的经营业绩进行基础财务数据审核等。财务信息化系统可以把平台中的财务数据自动集成,最终生成财务分析报告,减轻财务数据采集、数据管理和报告编制压力。财务工作人员可以把更多的时间放到分析财务数据问题方面,自动形成的财务分析报告具有准确度和时效性[7]。

第三,建立完善的财务报表服务体系。辅助报表为财务报表服务,经济业务最终通过财务报表进行反馈。以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为核心内容进行辅助会计报表体系的构建。主表和辅助会计报表互为补充,相互验证。核心财务报表是对外提供的统一形式财务报表,然后根据报表项目的重要性程度,按科目设置辅助性会计报表方便数据联查,如对资产负债表的应收账款设置辅助联查,通过联查了解企业应收款的账龄、应收账款客商等详细信息,促使财务报表分析工作有据可循[8]。


4.3增强软件系统适应性

第一,选择功能齐全的财务软件。财务报表作为表现企业经营的重要数据指标,应根据企业的经营范围、规模等综合考量,选择合适的财务管理系统软件,提高财务管理信息化系统的匹配度,既能够降低经营成本,也能够做到有效节约。一款优秀的财务软件必须具有如下特征:一是简单高效,便于出表;二是人财高度整合,保证了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三是运用高端智慧,高效联查,自带财务报表分析功能,对企业多种类型财务报表进行自动化分析。

第二,完善财务报表分类制度。现代财务系统越来越成熟,产品类型也更多,要及时采用领先的云技术、大数据技术等,整合财务软件,建立自动整合的工作系统,对财务指标做出深入的研究。同时,利用大数据功能筛查出行业优秀值、平均数,并与之进行分析比较,对企业各个历史时期指标进行分析比较并寻找差距点,生成智能化的财务分析报表。企业类型不同,财务软件自带功能可能并不适应企业财务报告分析需求,企业可以委托专业人员对软件产品进行适应性研究和调整,增强财务软件与企业财务报表分析工作的匹配度。

第三,建设会计报表信息预警系统。一旦财务数据发生严重错误或者严重偏离其设定范围时,该系统就会自动发出提醒,通知管理人员,引起关注。同时,还会给报表分析人员发出提醒,能够及时对异常数据进行分析,从而立即查找原因,修改错误数据,通过信息反馈及时调整生产经营计划等,为企业管理者决策提供准确的依据[9]。


4.4融合多种财务报表分析方法

与不同财务分析方法相结合,确保财务报表分析结论的准确性和全面性,为企业调整资产结构、纠正成本偏差、优化财务内控体系提供建议。财务人员应熟悉比率分析法、比较分析法、结构数据分析法和趋向分析法的特点,并利用业财资源,采用多元化的研究方法,向财务报告使用者提供直观参考资料和研究结论,满足不同用户的基本需求,顺利完成财务报表分析任务。


财务人员如果能够灵活应用各种分析方法,就可以克服时间条件对财务分析结果的影响,真实反映企业目前财务状况、经营业绩以及风险发生概率等,财务人员还要与企业竞争对手的经营信息和财务数据进行比较分析,找到彼此的业务优势和管理缺陷,调整经济业务活动规划,企业在市场竞争中与竞争对手相抗衡而不落于下风[10]。例如,企业在财务报表分析工作中通过采用杜邦分析法对净资产收益率的分析,找到与竞争对手之间生产经营管理环节的差距。通过将关键指标逐层分解和比较,找到双方的优势和不足,确定改进方向,赶超竞争对手,获得高质量发展。


结语


综上所述,财务人员对财务状况进行深入分析,有利于企业管理者全面了解企业经营状况和财务状况。在分析时必须结合企业实际情况,以财务指标为主,辅以非财务数据,并能与其他相关人员沟通交流。通过这种方式,不仅可以深入了解当前的经营和发展状况,还可以对未来的发展作出准确的预测。因此,企业管理者需要不断优化财务分析流程,增强分析技巧,以确保分析的准确性,并为做出科学的决策提供坚实的基础。在此背景下,财务分析在企业运营中将起到关键作用,而在准确的分析支持下,企业也将实现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杜晓茜.企业财务报表分析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探析[J].商讯,2021(24):39-41.

[2]林洁英.企业会计报表分析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探讨[J].企业改革与管理,2021(23):135-137.

[3]王华利.企业财务报表分析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探讨[J].纳税,2021(16):83-84.

[4]陈金国.企业财务报表分析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市场,2020(33):137-138.

[5]张香平.企业会计报表分析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集体经济,2021(33):130-131.

[6]王小明.企业财务报表分析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探讨[J].大众投资指南,2022(16):122-124.

[7]段超.企业财务报表分析的局限性及解决措施探讨[J].中国集体经济,2022(29):142-144.

[8]涂兰.企业财务报表分析在财务管理中的运用[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23(04):64-66.

[9]沈山峰.财务报表分析在有色金属企业财务管理中的作用[J].中国总会计师,2023(02):55-57.

[10]吴晓东.财务报表分析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运用现状分析[J].财会学习,2023(5):10-12.


审核:刘   坤

责编:明贵栋

编辑:刘   彬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