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台州船舶出口火热 有企业订单排至2030年

2024-09-20


文/商轩


连日来,在位于浙江省台州市椒江区的国营海东造船厂,现场是一派忙碌景象——12个船台上都是新建的船舶,其中6艘是正在建造的出口船舶,订单分别来自韩国、迪拜和希腊。


国营海东造船厂是台州最大的造船企业之一,过去以国内订单为主,今年以来,海外客户订单数量增长显著。“我们目前出口的手持订单达到8亿元美金,订单周期已经排到了2030年。”国营海东造船厂厂长李洋钢说。


台州海岸线绵长,深水、良港、滩涂等资源丰富,是中国船舶工业重要的生产基地。李洋钢坦言,如今,海外客户看中的是台州船企的实力和创新能力。


在台州造船重镇温岭市松门镇,今年上半年,当地4家造船企业出口产值达到1.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8倍。



维修船体。


走进位于该镇的浙江天时造船有限公司船坞,一艘5万载重吨的油化船正在建造中。企业工作人员介绍说,这艘成品油化学品船从今年3月开造,预计2025年2月出坞,其入级美国船级社(ABS),可满足无限航区要求。与以往建造的普通船舶相比,它的工艺要求更高。


“为了这艘船,我们引进了激光切割设备,投资大概200万元人民币,有助于我们提高建造的精确度。”浙江天时造船有限公司工程师况军说,他们计划3年内建造5条出口的化学品船。


据台州海关消息,今年1月至6月,台州船舶出口37艘,同比增长68.18%;交易金额12.79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82.53%。


“我们指导企业通过加工贸易等方式开展船舶出口业务。”台州海关保税监管科副科长汪安琦介绍说,该市目前共有7家船舶企业以加工贸易方式开展船舶出口制造,在造加工贸易船舶共10艘,通过运用加工贸易政策,预计可帮助企业缓解资金压力约2000万元人民币。


浙江省船舶行业协会统计数据显示,上半年,浙江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量、手持订单量分别增长59.6%、86.2%和54.1%,均高于全国水平。2024年上半年浙江船舶出口119亿元,同比增长93.7%。以浙江省船舶出口的主要地区舟山为例,1—6月,舟山市共出口船舶88艘次,货值达86.4亿元,分别增长158.8%和126.7%。


“绿色修船”助力船舶产业蓬勃发展


不仅仅是造船,今年上半年,浙江修船成绩也引人注目。随着全球航运业脱碳政策的逐步推进,很多船东更换老旧船只,或是对现有船舶进行减碳相关的绿色改装,以符合新的环保监管要求,所以,增加造船订单的同时,也为船舶修理产业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


在舟山一家修船企业内,工人们正抓紧为不同船舶进行脱硫改装、双燃料修理,以及新能源改装等“绿色”修船项目。据了解,上半年企业已完成了140余艘船舶修理,产值创历年同期新高。


舟山中远海运重工有限公司修船管理部总管赵宇介绍说:到目前为止,我个人负责的船只,走一条来一条,基本上没有休息的时间。对公司来说业务增加了、效益好了,那对我们个人来说,个人的钱包就鼓了。


据悉,今年上半年,舟山口岸完成外籍船舶修理1176艘,产值63.5亿元,同比增长10.6%,今年的产值有望再创新高。为保障船舶修理改装业务向“绿”而行,当地海关针对豪华邮轮、LNG船、甲醇双燃料船等高技术含量修造项目,量身定制监管方案,助力船企高端转型、绿色发展。



造船厂。


我国造船业驶入“快车道”


2024年上半年中国出口商品什么最火?船舶。


官方数据显示,中国船舶上半年出口额实现同比91.1%的显著增长,在出口重点商品中增速最高。


造船业被誉为“综合工业之冠”,产业链涉及50多个行业。借助地理优势和船企实力提升,越来越多的国外船东将订单投向中国船厂。据工信部统计,全球每十份造船新订单中,就有超过七份流向中国。有船企透露,公司订单已“接到手软”,船舶订单排期已至2027年年底,部分已到2028年。


中国船舶为什么能拿到源源不断的“世界订单”?


造船业有三大关键指标,分别是完工量、新接订单量、手持订单量。


2024年上半年,中国造船完工量达到2502万载重吨;新接订单量达5422万载重吨;手持订单量为17155万载重吨,三大指标分别占世界市场份额的55%、74.7%和58.9%。同时,造船国际市场份额已连续14年居世界第一。


出海“闯世界”,我国造船业已成为“全能选手”


分析人士指出,中国船舶行业之所以能赶超日韩,一个重要原因是在高端船型领域取得重大突破,为全球航运业提供了更多高质量、先进的船舶产品。

2023年,中国首次具备了船海产品全谱系总装建造能力,这意味着中国能够建造所有类型的船舶。这也意味着,中国造船业已成为“全能选手”。


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秘书长李彦庆公开表示,近年来,我国船舶工业的船型研发与设计能力显著提升,已经具备承接世界所有主力船型的能力。


目前,中国已经集齐了大型邮轮、大型液化天然气运输船、航空母舰这三颗造船业“皇冠上的明珠”。


商务部研究院学位委员会委员、研究员白明认为,以前中国虽是造船大国,但主要集中于低端船型,与日韩有显著差距。但近年来,中国在高端船型领域已取得重大突破,进一步巩固和扩大了国际市场份额,奠定了在全球造船业中的领先地位。


他表示,通过发展造船业,不仅能提升国家外贸竞争力,还能推动整体经济增长。


如何“更上一层楼”?


白明认为,中国造船业未来应专注于几个关键方向:首先,提升船舶技术含量,增加产品附加值;其次,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努力降低成本,提高竞争力;此外,持续改进船舶功能和效能;最后,充分利用中国产业链供应链完整的优势,确保各个环节比国外更为密集。

李彦庆强调,中国船舶工业在规模化和技术创新方面有巨大的进步,未来要引领全球行业快速绿色转型、要引领很多新的技术植入传统的造船工业,使造船业在新形势下焕发出新活力。


(栏目责任编辑:明贵栋)



审核:刘   坤

责编:明贵栋

编辑:刘   彬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