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全面风险视角下市级供电公司内控稽核体系构建与执行

2024-10-16

摘要:本文结合国网邢台供电公司在全面风险视角下浅谈内控稽核体系建设成果,提出供电公司通过整合财务、审计等管控力量,聚焦县级供电企业、业务、项目等管理对象,优化全面风险管理委员会与专业委员会应对处置机制,构建共商、共治、共享内控稽核体系的实现路径,以此提升“强内控、防风险、促合规”管控合力,夯实供电公司全面风险管理与合规治理基础。


关键词:“一体四翼”; 全面风险; 内控稽核;合规治理


耳建彬

(国网河北省电力有限公司邢台供电分公司 河北 邢台 054001)


引言


市级供电公司作为落实国家电网公司和省级电力公司决策部署、联结和引导县级供电企业协同运营的桥梁,在聚焦主责主业的同时,不断开拓服务实体经济的“电e金服”、支持乡村振兴的农村分布式光伏入网、助力绿色发展的新能源接入服务等新业态,深度参与以现(期)货为主的新型电力市场化交易、可再生能源(风、光、水、蓄能、储能)消纳、多主体售电公司电费结算等新业务。在复杂的内外部环境、多元立体的监管压力下,市级供电公司既要承担电网企业内部自上而下的经济责任风险以及自下而上的管理责任风险,也要应对来自政府监管、社会舆情、市场交易、购售电企业、采购供应商、安全生产、电力客户等外部风险挑战。


1供电公司面临的形势


1.1输配电价改革加大了电网投资和成本管控压力

国家发展改革委近期颁布的《关于第三监管周期省级电网输配电价及有关事项的通知》(发改价格〔2023〕526号)(以下简称“526号文”)规定新增投资核定与电量增长挂钩、定价成本采用运维费率上限控制、资产更新挂接输配电业务相关度,以上规定要求电网企业以电量和主营收入增长为导向,精准投资方向、优化运维成本结构、细化资产更新策略、约束成本规模、考量成本项目回报。而供电公司在投资预算编制、电价执行、成本费用核算、工程转资、资产价值管理等核心业务中,存在投资实际回报低、到户电价执行不准、非生产性成本规模压降难、准许成本归集度不高、工程转资不及时、资产成新率低等情形,造成准许成本流失、折旧费计提不足、非生产性成本挤占电价收益空间等问题,加大了供电公司在监管周期内电网投资和成本管控压力。


1.2电力体制改革日趋深入加大了供电公司运营压力

新一轮的电力体制改革推动各类市场主体参与到电力市场中,新能源与传统煤电充裕了供给侧电源,期(现)货电力市场竞价机制降低了需求侧电价,多主体售电公司提供了多样化的用能渠道和节能方案,代理购电制落地、价外费用与转供电治理持续降低了实体经济用能成本。以上举措在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提振实体经济、服务社会生产和人民群众生活的同时,也造成供电公司售电收入缩减、电网安全承压、市场占有率降低、优质客户减少等不利局面。加之,电网投资攀升、运维成本规模不减、购电费支出刚性强、代理购电客户数量多、代征基金附加和税费支出大等造成供电公司营运资金持续承压,个别供电公司出现区域性、持续性亏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供电公司健康运营。


1.3增加关联交易的合规风险与反垄断监管风险

“一体四翼”中的电网业务与金融业务、国际业务、支撑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在行业布局上互为补充,业务板块上彼此支撑,企业运营上相互赋能,极大地增强了企业整体竞争力、创新力、价值创造力和品牌影响力。然而,“四翼”中的金融业务、支撑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在资本纽带上与电网企业联系紧密,产业布局上处于电网企业上下游行业,企业经营上依赖电网主业的供电服务区域、客户资源,“四翼”产业的主营业务与电网企业存在关联。一方面关联交易的合规性和信息披露直接影响电网企业整体价值实现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另一方面,近期出台的《关于健全自然垄断环节监管体制机制的实施意见》要求“对自然垄断环节开展垄断性业务和竞争性业务的范围进行监督,防止利用垄断优势向上下游竞争性环节延伸”。这不仅提高了公众舆论对电网企业经营责任与内部关联交易的关注度,还增加了电网企业向上下游竞争性环节延伸的政府监管强度。


2管理现状分析


国家电网公司发布了《国家电网公司风险管理、内部控制与合规管理操作指南(2023年)》(以下简称“操作指南”),在电网企业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建设上实现风险管理、内部控制与合规管理的全面融合。与此同时,智慧共享财务平台完成了在国网总部、省电力公司、市级供电公司和县级供电企业的全面部署,建立了以业财数据共享、价值维度引导与规则算法控制为平台的共享服务,供电公司各类业务可以在“财务共享应用、业财融合应用、财务专业应用”三大智慧应用中自主调用业务场景,使用通用报账、预算服务、智能审单、业财融合应用、运营分析、风险管控等共享服务。因此,以财务内控稽核为主要方法和手段的单一导向风险管控已无法匹配智慧财务共享条件下的全面风险管理实践,其具体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2.1内控稽核无法识别、控制与处置供电公司面临的主要风险

一是风险的识别方法与视角单一。操作指南列出供电公司全面风险体系共涉及30个专业领域,囊括了行政办公、发展规划、财务管理、设备管理等21个专业职能领域,政策研究、法律合规、体制改革等3个战略体改领域,产业管理、国际合作、特高压管理等4个新兴产业领域,巡视巡察、审计监督等纪审监督领域。然而,原有内控稽核体系中日常稽核、现场稽核、专项稽核等方法仅适用于供电公司通用报账的内部审批流程、权限设置等执行层面以及资金安全、经济业务真实合规等财务核算工作,监控视角局限于企业进行财务金融活动、处理财务关系所伴生的风险。


二是风险控制的工具少。操作指南中列出的风险控制措施包括信息报送、预警响应、授权审批、不相容职责分离等8个方面,具体控制工具涵盖了事前的预警与评估、事中的响应与控制、事后的报告与考核以及审计等监督力量的协同。原有内控稽核体系在控制工具上主要是对照资金安全、输配电成本、工程资产等财务典型问题开展的日常稽核、现场稽核和专项检查,内外部审计等发现财务问题的举一反三,其侧重于事后检查与被动整改,不具备跨专业协同监督能力。


三是风险应对处置协同难。操作指南要求供电公司加强突发事件应急处理、重大事件跟踪处置机制建设,强化省电力公司、市级供电公司、县级供电企业间协调联动和资源共享,健全重大风险的监测与预警、组织与响应、执行与跟踪、应对与处置、报告与考核全流程管控机制。但是,供电公司现阶段以财务主导的全面风险管理委员会不足以支撑上述工作机制的运行,财务内控稽核体系难以跨越公司层级和内部专业部门调动应对处置的力量和资源。


2.2内控稽核未能做到自主、实时、全过程管控风险

原有的内控稽核体系在组织架构方面以财务部门为主导,风险管控上以财务典型问题为导向,控制措施上采取日常稽核、现场稽核、专项检查等人工方法,信息系统应用上主要依靠企业自建风控系统完成省电力公司下发稽核疑点的核实与反馈,应对处置上停留在具体问题的立行立改。由于现场稽核的次数、时间有限,日常稽核的范围、深度不够,实时(在线)稽核的自主性、穿透性差,造成风险管控上难以识别业务流程设置的内控缺陷、忽视关键控制环节和重点领域中的薄弱点位、无法实时预警业务流转中的不合规操作,也未能将问题整改同风险解决方案制定、风控流程优化、治理成效评价挂钩,导致内控稽核的精准度和风险管控的成效大打折扣。[1]


2.3内控稽核的风险管控力和组织力弱

从全面风险视角看,市级供电公司不仅承担了本级企业的经营风险,还承受着县级供电企业传导上来的管理风险。原有的内控稽核体系主要依托全面风险管理委员会组织市级供电公司各部门、县级供电企业开展风险管理和内控稽核,风险管理上,主要是完成年度重大风险评估和内控监督评价。内控稽核上,基本是财务部门实施的日常稽核、现场稽核和专项检查等财务监督活动。市级供电公司各部门、县级供电企业并未真正参与全面风险管理相关工作。另外,市级供电公司财务部门熟悉风险管控知识的专业人员少,需要协调的职能部门专业壁垒高,联系的县级供电企业数量多,横向专业组织力和纵向管理穿透力不足问题较为突出。[2]


2.4内控稽核对企业价值运营管控的支撑力不足

随着新业态、新业务的不断涌现,电力体制与输配电价改革日趋深化,供电公司企业在主营业务收入、资产负债率、营业收入利润率、万元资产利润率等核心价值指标上的提升空间受到较大程度的挤压,亟须在公司层面建立起一套统筹有力、监控精准、运行高效的价值运营管控机制。原有的内控稽核体系在稽核目标、稽核规则、稽核方法、稽核评价等操作层面尚未与公司价值运营相衔接,更无法与提质增效指标体系相结合,其不足以支撑起供电公司在数智化、市场化发展阶段高质量价值运营。


3全面风险视角下内控稽核体系的实现路径


3.1加强市级供电公司、县级供电企业全面风险管理委员会常态化运行

其一,健全以“风委会”为核心的市县两级风险管理与内控稽核组织架构。市级供电公司成立以公司主要负责人牵头的全面风险管理领导小组和风控办公室(以下简称“风控办”),组建财务、发展、营销、设备等13个专业工作组,审计、纪委办成立监督组,县级供电企业比照上级架构成立执行组,构建起“1个核心、13个协同、市县贯通”的风险管理闭环体系。


其二,加强风委会与公司各专业委员会的统筹协同。风委会统筹公司全面风险管理,公司电网规划管理委员会、合规管理委员会等9个专业委员会,分别管控企业经营涉及的9大类一级风险及所属14个方面二级风险。风委会建立风险协同管控机制与重大决策协同审查机制,依据风险信息来源或渠道,分别由风控办或风控发起部门按业务事项类型移交相关专业委员会开展风险处置和结果审查,各专业委员会审查通过后交风控办纳入公司年度风险治理成效清单。


其三,充分发挥各专业信息化平台的风控功能,丰富内控稽核工具箱。供电公司财务、发展、营销、设备等专业均拥有成熟的信息化平台,风委会运用数智化风控平台严控财务风险,统筹调用各专业信息平台中风险监测、预警、应对、处置、评价、监督等数字化手段严管各类业务风险,扩展内控稽核边界,提升全面风险管控综治效果。


3.2强化数智化风控平台全时预警、全域稽核、全周期监控效能

第一,智慧共享财务平台的全面部署,实现了总部、省电力公司、市级供电公司、县级供电企业全域主数据和财务数据的全时共享,贯通了售电、购电、人力资源、工程项目、成本项目与财务价值管理的融合通道。通过前置内控规则管控节点、整合数据校验节点,打造自动化审单能力和智能化验单能力,加强了以预算、工程、成本、单据等为对象的全业务周期稽核能力,全面提高风险监控及时性与有效性。


第二,依托智慧共享财务建设的数智化风控平台,汇聚中台的数据资源,通过设置内控管理矩阵、定义业务稽核规则、嵌装智能化风险识别算法,构建成本约束、电价执行、项目管控等风险场景,搭建重大决策前置风险评估模型和业务全寿命风险管控模型,全时、全程、全层级跟踪“第一道防线”内控规则执行情况,确保核心业务运营风险可控、能控、在控。[3]


第三,在数智化风控平台中搭建提质增效评价场景,将公司经营业绩指标、绩效指标、内部模拟市场指标等评价指标体系转化为稽核规则,平台内置指标优化策略库,打造指标进度看板与对标结果自动分析能力和智能出具指标优化策略能力,将公司主要生产经营活动数据转化成具象的决策支持能力,做到公司生产经营全业务监督、全流程治理、全要素提升,切实增强内控稽核管控在提升公司经营质效上的支撑能力。[4]


3.3创新立体式内控监督评价和“纪审+”协同监督机制

第一,创新市县级供电公司立体式内控监督评价。供电公司依托本级风委会组织内部各专业部门实施内控监督自评价,通过全面导入市县级供电公司业财数据、项目信息以及各类检查发现的问题,精确导入内控规则矩阵,精准标注末级流程内控点位,自动锁定内控缺陷,既辨识“过去”存在的内控缺陷,又预警“未来”将会发生的经营风险,进而针对重点领域的风险预警和关键环节的内控缺陷制定治理策略,并纳入公司年度内控监督评价报告。内控监督评价机制升级了“第二道防线”(风委会)缺陷发现、辨识、预警、处置、评价的闭环内控稽核工具,提高了风险管理与内控稽核的组织力和穿透力。


第二,主动对接“第三道防线”(公司纪委、审计、法律等监督机构)建立“纪审+”协同监督机制。依托数智化风控平台、数字化审计工单、(纪委)数字办案等信息系统的共享互通,以制度规范、法规纪律为标尺,紧盯县公司、业务、项目等关键环节、重点领域以及重要岗位开展协同监督,建立起“全业务、全流程、全岗位”问题排查、整改监督以及成效评估闭环管控机制,加强了“审纪+”与内控稽核双线督导与协同治理能力。


结语


综上所述,供电公司通过全面风险视角下内控稽核体系的构建和执行,推动了公司内部各专业委员会、审计、法律等管控力量高效协同。智慧财务共享平台的部署以及数智化风控平台的应用,以全价值链为核心分析各个管理对象涉及的各类风险并提出应对策略,以大数据应用为载体整合多元化监控资源提升风险预判与化解能力。


参考文献:

[1]解嘉彬,薛晶.输配电价监管导向下的电网企业经营策略优化[J].企业管理,2020(S2):192-193.

[2]张粒子.第三监管周期输配电价改革实现新突破[J].中国电力企业管理,2023(13):8-9.

[3]鞠睿,张伟,欧邦法,唐文娟,等.基于财务智慧核算的上网电费结算智能管理应用[J].财会学习,2023(26):37-39.

[4]梁竹.四川电力市场推动用户侧能源互联网发展的应用研究[J].科技创新与应用,2023(27):116-120.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