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预算管理在医院财务管理中的应用

2024-10-16

摘要:全面预算管理是医院内部管理控制的一种主要手段,包括对业务、专项、财务预算的统一全方位管理。医院实行全面预算可以提高各部门预算编制水平,搭建起全面完善的预算体系,以帮助医院提升实际财务管理水平,使资源配置合理高效。为实现医院精细化管理奠定基础。然而,医院在实际运营中存在各部门预算编制不符合实际需求、预算执行过程中把控不严、绩效考核不够健全等,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完善预算编制、监督预算管理、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医院内部会计事项办理效率的对策措施,确保医院高质量发展运行。


关键词:全面预算管理;医院财务管理;应用


巩曼雅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 北京 100069)


引言


全面预算管理中的“全面”二字有三部分内容:分别是全部、全程和全体。全部是涉及医院的医疗、教学、科研、后勤等方面,制定的预算表中需要包含以数字化形式呈现的所有医疗经营活动;全程是指预算管理需要自始至终贯穿在医院整个医疗经济活动中,从下达、编制、实施、执行、控制、考核等方面,而不仅局限于某个单一的环节;全员是指预算的编制、运行、使用不仅是财务人员的事,也是一线的管理者和全院职工共同参与的工作,增加预算目标与医院实际发展高度一致。


1全面预算管理概述


1.1全面预算管理概念及编制要求

全面预算管理是集计划、控制、协调、激励、评价等功能为一体的综合贯彻医院方针的经营机制,运用综合的管理手段,对医院的各种支出进行全面的事先规划,从而有效地配置和利用资金。在全面预算管理中,医院为使整体支出得到合理的分配和利用,会针对各个部门的支出进行综合预先计划,做到心中有数。全面预算管理是宏观性和预见性相结合。既讲究的是整体性和前瞻性,通过预先制定的目标和参数在达到资源最优配置和财务目标同时达成的基础上,保证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1]。全面预算管理包括预算编制、执行控制和绩效评价三个方面的内容。


首先,编制确定各项支出的额度、用途和时间进度的预算条目。其次,执行控制阶段以监控预算执行情况为主,及时发现问题,采取群策群力的方针加以解决。最后,对预算执行结果进行评估,为下一期预算编制提供参考依据,以检验预算的有效性和可行性,进一步提高财务部门在医院管理中的地位。通过全面预算管理,使医院财务活动更加规范,经费支出得到有效控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得到较好的提高。全面预算管理确立的目标必须与实现的预期目标相配合,才能起到支撑企业战略发展的目的。同时企业的每位员工、每个部门都要围绕着制定的预算目标开展生产经营活动。


1.2全面预算管理在医院财务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全面预算管理对于提高医院的财务管理水平,提高医院综合管理水平,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有着积极作用。

第一,有效控制成本,通过全面预算管理,医院可以全面掌握收支情况,优化成本结构,减少无效支出。

第二,全面预算管理还能够对医院的开支进行科学的评估和规划,合理配置财政资源,实现资金利用最大化,提高医院经济效益。

第三,全面预算还能提高管理效率,促进医院管理工作的协调有序,提高管理效率。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医院服务水平和竞争力,使医院对经济活动有更全面的认识,使医院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进而提高其综合竞争力。全面预算管理可以降低医院的风险管理,提高预算编制的执行力和控制力,使医院经济风险和财务风险降到最低。全面预算还能有效地规范和管理财务资金[2]。


总之,全面预算管理在医院财务管理中应用非常之重要,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医疗卫生事业服务水平和质量,促进医院发展,提高医院知名度和影响力。


2医院全面预算管理在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2.1未构建预算文化

预算文化是医院文化的一部分,是预算管理的基础和灵魂。然而,部分医院在预算管理过程中缺乏预算文化的培育和建设,导致员工对预算管理缺乏责任感和认同感,难以形成积极向上的预算管理氛围。


全面预算管理在医院财务管理中应用存在的问题主要集中在预算管理意识、预算编制方法、预算执行力度、预算监督机制、信息化水平、跨部门沟通、预算人员能力以及预算文化等方面。针对这些问题,医院应当加强预算管理意识培育、完善预算编制方法、强化预算执行力度、优化预算监督机制、提高信息化水平、加强跨部门沟通协作、提升预算人员能力素质以及培育和建设预算文化等措施,以推动全面预算管理在医院财务管理中的有效应用。


医院大部分员工传统观念根深蒂固,预算意识不强,认为预算的工作是财务人员的事情,与员工个人无关。预算是需要医院全体员工共同参与制定的,每位职工都可以对未来一年的经济支出建言献策。


2.2预算编制方法不科学

预算编制是全面预算管理的基础。但目前部分医院在预算编制过程中缺乏科学性和合理性。预算数据不准确缺乏前瞻性,往往难以真实反映医院的实际情况和未来发展趋势。同时,预算编制过程中缺乏部门间的充分沟通与协调,导致预算与实际需求脱节,就目前而言一些医院在编制预算过程中,没有将预算任务交给各个预算责任主体开展编制。一些医院在预算编制中,对经验和个人意志的依赖程度过高。一些医院的领导或财务人员缺乏系统的财务知识和技能,在制定预算时往往仅凭经验和主观判断,而不是通过对预算方案的制定进行科学的数据分析和评估。这些做法很容易造成预算的片面和不合理,不能真实地反映医院的实际财政状况和需要。预算执行过程中没有进行定期的分析,缺乏有效反馈,预算编制以增量为主,没有采取合理的预算编制方式,导致预算效果大打折扣。


预算管理不仅仅是编制预算,更重要的是预算执行。然而,部分医院在执行预算过程中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和控制手段。导致预算执行力度不够,预算与实际支出差异较大。


2.3预算管理效率较低

全面预算管理在医院财务管理中存在的另一个问题是预算管理效率较低。在实际的预算执行过程中,部分医院存在着信息不畅、监督不力等问题,直接导致了预算管理效率的下降。首先,预算管理效率不高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信息不畅。一些医院在执行预算时,由于各部门之间信息沟通不顺畅,数据共享不及时,影响了及时了解和调整预算执行情况,导致预算执行过程中数据支撑不全面、信息流动不准确。其次,预算管理效率不高也是监管不力的重点问题。一些医院财务部门在执行预算过程中,由于把关审核不严格,致使各种费用超支,预算形同虚设[3]。使员工对预算执行的重视程度降低,容易出现预算执行草率、超支等现象,使预算管理的效率和效果受到影响。


2.4预算监督机制不完善

预算监督机制是确保预算管理有效实施的重要保障。然而,目前部分医院的预算监督机制有缺陷,如监督力度不够、监督结果反馈不及时等。导致预算管理难以得到有效监督。医院在执行预算过程中,如果对预算进行调整,需要上报财务处及党委会审核通过才可以进行调整。但是个别医院调整比较随意,也没有设置预算员岗位,在预算执行过程中,执行困难时随意对预算进行调整,导致预算形同虚设,起不到预算应有的作用。很多医院在执行预算的过程中没有对预算进行定期的分析,缺乏有效的反馈。


2.5跨部门沟通不畅

随着科技水平快速提高,信息化已成为提高医院管理效率的重要手段。然而,部分医院在预算管理信息化方面存在不足,如系统建设滞后,数据共享程度低、信息化应用水平不高等,影响了预算管理效率和准确性。


全面预算管理涉及医院各个部门,需要各部门之间密切协作与沟通。然而,在实际操作中,由于部门间沟通不畅、信息不共享等原因,导致预算管理难以协调一致,影响了预算管理的整体效果。


2.6预算工作浮于表面

部分医院在预算编制和执行过程中没能对细节数据的梳理和分析予以重视,只关注总体的预算额度的多少,却忽视了各部门各项费用的支出,最终导致在具体的执行过程中出现错漏,极大地影响企业的预算管理成效。对于医院而言,每项支出都必须经得起仔细推敲与科学论证,而不只是简单地将总预算向各个部门或项目上平摊即可。


医院在实际执行预算过程中如果没能对细节工作加以重视,对各项具体支出监管不到位就极可能引发支出超标、资金使用不当及资源浪费等问题给医院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预算管理是一项专业性较强的工作,需要预算人员具备较高的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部分医院在预算人员配备硬件条件上存在不足,导致预算管理难以达到效果。


3全面预算管理在医院财务管理中的应用策略


3.1构建完善科学的全面预算管理制度

在医院财务管理中,全面预算管理是有效的管理手段之一。医院要建立完善科学的全面预算管理体系,保证预算的准确与有效性,首先医院要建立科学预算编制流程,流程是从医院内各个预算编制单位出发,收入预算以医院各业务科室为最小核算单位,支出预算以核算科室为最小单位编制支出预算。预算编制单位在编制的主体的业务上做到有凭有据心中有数。在预算编制过程中,要结合实际情况,对各项支出预先审核,一切没有必要的支出坚决制止,合理必要的支出采取科学的编制方式,各项支出有章可循,有据可依以保证预算的准确与有效性。其次,对预算执行过程进行全过程监督管理,对各项支出是否符合预算要求做到心中有数,严格按编制的预算执行各项支出。对预算执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解决。


3.2加强预算编制水平

对于医院来讲,要想切实有效地落实好全面预算管理工作,预算的编制工作是基础,只有不断促进编制水平的提升,才能编制出科学合理的预算。医院需要注重基层编制人员专业知识水平和对未来经济效益预测判断等方面能力的培养,以确保预算的科学、合理、必要性。要切实从编制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方面下功夫,只有这样才能使其在实际工作中更好地对医院各项活动支出的特点、规律等有更深入的了解与把握,进而充分结合医院实际情况编制出与医院自身实际相符合的预算管理方案。医院可以通过培训、学习、再培训等方法措施提高预算编制人员的综合业务水平,增强其财务管理能力和专业素养。


另外,加强预算编制人员的数据分析能力。医院在具体的预算编制过程中,还需要充分利用各项费用支出活动有关数据信息展开科学高效的分析和判断;以便准确把握这些经济活动各项数据变化的趋势及规律,及时了解把握市场等外部原因变化给医院预算项目带来的变化,这对于预算编制是十分有利的。


3.3实现预算精细化管理

精细化管理是医院实现全面预算管理的重要方式和手段,医院要进一步强化对预算执行全过程的监督与管理,切实从各项工作的细节出发,使医院预算管理精细化管理工作做到极致。要确保预算执行工作取得实效,医院在具体的预算执行过程中要建立健全监督机制,制定详细的预算执行计划和目标、实施绩效评价等手段,对预算管理实行事前、事中、事后的全过程追踪与监督机制。明确各项预算项目的活动主体和执行程序,以便及时发现和解决预算执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偏差,确保各项支出与预算各项要求相符合[4]。


提升预算管理的精细化程度,一定要重视细节工作。在预算管理中,细节至关重要,预算编制部门事先科学分析出计划目标的支出金额,要在预算编制过程中不断强化数据核对、测算准确度复查、支出监控、预算执行过程中的资金使用追踪等各个环节和内容。医院通过对每一项细节工作的细致处理,能够对支出活动的全过程更好地把握,发现问题并及时采取纠正,从而促进了整体预算管理工作的精细化程度。


3.4构建健全的绩效考核体系

构建健全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是全面预算管理在医院财务管理中的重要考核指标,也是有效监督全面预算管理工作的前提条件。


为了激励各部门认真负责地参与全面预算管理,医院要建立完善绩效考核制度,考核指标与奖励机制,一定要以促进全面预算工作顺利进行为基础。医院要围绕全面预算管理的实施要求,在制定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指标的基础上,明确各预算编制部门的目标任务与职责,并采取多种形式的绩效考核方式,做到及时发现与解决问题,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奖励。因此,在实施全面预算管理中,医院要把绩效考核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来抓。


另外,医院对考核指标的具体内容和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拆分,做到科学准确操作性强的同时,再针对不同的考核结果与表现制定不同的激励办法,如提高薪酬、荣誉表彰等,以充分调动各部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从而有效促进全面预算管理工作的顺利实施。


结语


综上所述,科学合理地应用好全面预算管理有助于医院提高管理效率,优化资源配置,提高服务质量。但目前存在预算编制不健全、管理效率低、工作细节不到位、绩效考核不够健全等应用过程中需要面对的问题。医院可以通过构建健全制度,强化预算编制水平,实现精细化管理,构建完善绩效考核体系等策略,使医院预算管理得到进一步强化、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为医院进一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实现医院可持续发展的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宋圣雪. 医院财务管理中实施全面预算的措施分析[J]. 财经界,2023(03):108-110.

[2]冯万彬. 医院财务管理中如何运用全面预算管理的研究探讨[J]. 中国民商,2021(05):136,139.

[3]刘娟,王乃贤. 公立医院财务管理中实施全面预算管理的策略研究[J]. 中国科技投资,2022(27):16-18.

[4]李丹丹. 全面预算视域下医院财务管理的优化[J]. 经营者,2018,32(21):61-62.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