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绿水青山”“冰天雪地”变成了“金山银山”,长白山的绿色转型,不仅带来了真金白银,还有居民、游客们满满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文/《商业文化》记者 于雪晶
(长白山滑雪场)
长白山地处吉林省东南部,位于中国与朝鲜边界,是我国东北重要的生态屏障。因其主峰多白色浮石和积雪而得名,以其丰饶广袤、博大深厚、独特多样、悠久厚重的自然资源和人文积淀而驰名天下。
多年来,滔滔松江水,巍巍长白山,吸引了世界各地游客关注的目光,成为吉林省旅游业发展的重要支撑。特别是2023年以来,长白山保护开发区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代新征程推动东北全面振兴”的重要指示要求,咬定目标不放松,敢闯敢干加实干,加快绿色转型发展,向生态文明要效益,让绿色赋能未来,绘就了长白山生态旅游高质量发展的美好画卷。
打造生态文明“升级版”
长白山是一座令人神往的山,这里有气势磅礴的飞流瀑布,巨大的高山湖泊,一望无际的原始森林,奇异的火山地貌,珍贵的动植物,堪称一座天然博物馆;长白山是一座休眠的火山,独特的地理构造,造就了其绮丽迷人的景观。生态是长白山最大的优势,也是最亮丽的品牌。
2023年以来,长白山保护开发区坚定不移守护绿水青山,坚持生态优先,打造绿色发展、和谐共生新高地。长白山古木参天,森林覆盖率高,负氧离子高达98%,被誉为“中国天然氧吧”,生态环境质量一直是吉林省的排头兵,在生态环境治理与修复上发挥着示范引领作用。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强调:“加强生态资源保护利用,依托东北的生态环境和生物资源优势,发展现代生物、大数据等新兴特色产业,发展冰雪经济和海洋经济。”长白山保护开发区牢记总书记嘱托,聚焦建设践行“两山”理念试验区,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不断擦亮生态底色,筑牢东北生态安全屏障,全面打造生态文明建设“升级版”。
(长白山自然博物馆一角)
一是认真抓好森林防火工作。长白山保护开发区实现了连续63年无重大森林火灾目标,认真落实国家、省和管委会森林防灭火安排部署,全面做好森林防火责任落实工作。运用“三早”“十到位”工作法,积极推进森林防火工作,确保各项防火工作落实到位。
二是全面加强森林资源管理工作。严格落实“林长制”。按照“林长制”工作要求和网格化管理规定,扎实做好日常巡护工作,有针对性地开展搜山清区行动。结合区内野生动植物自然生长规律和分布情况,全年重点实施开展了“反盗猎反盗伐”“护蛙”“护薇”“木灵芝保护”“红松种源保护”等专项保护行动,认真落实野生动植物保护工作。积极强化河湖巡护管理,推动“河长制”工作向深向实,按照河长制分级管理原则,构建了保护中心—保护站—巡查员、保洁员三级“河长制”组织管理体系。踏实开展河湖“清四乱”“护蛙”等专项行动,进一步实现了“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目标。加大执法检查力度,对进入保护区违规进行科研、非法捕捞、非法采摘、违规占用林地的违法行为,依法进行林业行政处罚。扎实开展野生动物保护专项行动“清风行动”。
三是有效开展生态科研监测防控,加强植物检疫,确保森林生态安全。实行禁止一切松木木材及其制品进入长白山保护区的管理措施,有效预防和全方位开展松材线虫病疫情防控工作。开展日常巡查和普查工作,持续开展松材线虫病、落叶松毛虫、云杉八齿小蠹虫等森林病虫害监测。结合辖区内野生动物的资源分布、生态环境类型等因素合理规划布设样线57条、样点5个,形成重点区域全面覆盖、其他区域有效兼顾的监测网格格局,指派监测巡护员对监测区域范围内的野生动物进行野外监测巡护,采集监测信息,切实做好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防控和监测工作常态化。
四是积极开展对外交流与合作。完成2025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大会的材料申报和现场考察工作,牵头成立“2025年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大会申办委员会暨长白山生态系列国际会议组委会”。超前谋划2024长白山国际生态会议,完成了会议方案的编写。完成对国际自然保护地联盟的整改工作,与国际动物学会组织通过网络会议,确定了整改方案,签署了新的挂靠协议,强化了交流工作。与国内外姊妹保护区保持密切联系,推进姊妹保护区建设工作,与意大利卡波米拉佐海洋保护区在海口会议上签署了合作谅解备忘录,与葡萄牙、法国、意大利、伊朗的世界地质公园建立联系,拟逐步推进合作事宜,签署合作谅解备忘录,通过积极的对外交流与合作,进一步提升了长白山的国际知名度。
构建旅游产品新格局
有了绿色活力,还要有发展的动力。长白山保护开发区一班人深入思考后决定,要坚定不移地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不再“靠山吃山”,而是转型为“养山富山”。2023年,长白山保护开发区积极推进重点项目,将特色资源变为特色产品,让绿色赋能未来。采访中,管委会主任高飞告诉记者,长白山瞄准打造世界级生态旅游目的地,抢抓2025年沈白高铁开通机遇,不断创新,积极探索构建旅游产品新格局。
依托长白山和平旅游度假区,构建长白山全域旅游度假新名片。2023年6月18日,长白山和平旅游度假区产品推介暨临溪火山温泉启动仪式在长白山北景区隆重举行,这标志着临溪火山温泉正式开业迎客,也预示着计划总投资11亿元人民币、以森林生态环境为主体的长白山和平旅游度假区项目拉开了建设与发展的大幕。作为长白山和平旅游度假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临溪火山温泉与观岳民俗酒店、长白山红松王滑雪场、希尔顿逸林酒店一起,共同构建长白山全域旅游度假新名片。目前,作为长白山红松王森林旅游运动公园一期工程的长白山红松王滑雪场已建成并投入运营,临溪温泉会馆等长白山森林温泉会馆主体框架建设、希尔顿逸林温泉酒店建设已经完成大部分工程,度假区初具雏形,为游客带来了温泉理疗、森林康养、高中端住宿、休闲娱乐的核心吸引力。
(如诗如画的长白山)
突出自然野趣,结合区域资源和四季特点,长白山和平旅游度假区形成了具有鲜明季节差异的森林产品,正全力打造集冰雪体验、温泉康养、避暑休闲为一体的长白山特色旅游度假目的地。在长白山采访,记者看到,冬日的长白山和平旅游度假区内人头攒动,方言交织,来自五湖四海的游客共赴一场“冰雪奇缘”——他们或驰骋在红松王滑雪场雪道上,享受冰雪乐趣;或沐浴在临溪火山温泉中,追寻冬日里远离尘嚣的宁静;或行走在观岳民俗酒店,感受朝鲜族特色风情……
长白山是全球三大天然矿泉水富集地之一,一杯由长白山矿泉水酿造的啤酒会是什么滋味呢?2023年5月24日,计划总投资2亿元、年产10万吨的长白山劳德巴赫啤酒厂正式投料生产。2023年9月13日,随着数条啤酒生产线的平稳运行,经过灌装、压盖、贴标等工序,一瓶瓶长白山制造的“劳德巴赫”精酿啤酒从崭新的生产线上鱼贯而出,整齐排列下线。长白山劳德巴赫啤酒公司负责同志告诉记者,截至2023年11月,长白山劳德巴赫啤酒厂项目累计完成投资1.85亿元。如今,融入长白山文化元素、文化味道的“劳德巴赫长白山福鹿”精酿啤酒不但在本地热销,还进入长春各大商超、酒店,并辐射东北市场。
山川壮丽天池静,奇观尽在长白山。住在山上,可以体验原生态的森林度假区;来到山下,可以充分体验当地的民俗风情。坐落在长白山池北区的长白山艾丽斯风情街,是池北区近年来的重点招商引资项目。项目占地35702平方米,建筑面积72078平方米,由15栋商业综合体组成。包括五星级温泉酒店璞悦酒店以及16家高中低档酒店,商业街酒店总计1800间房,可同时接纳游客5000人,年接待旅游人数200万人次。
始建于2013年的长白山文化创意产业园,充分挖掘长白山的自然、人文、历史内涵,与娱乐文化、餐饮、商业、住宿等游客实际需要的服务模式相结合,丰富完善了产业园的功能,使长白山旅游发展成为中国景区中科技含量较高、知识密集的现代“智慧旅游”的龙头。产业园以其独特的建筑外观、丰富稀缺的业态,成为长白山景区外及二道白河镇内的旅游网红打卡地。已建成的长白山北景区游客集散中心,每年有超过200万游客在此换乘游览长白山北景区;已建成的长白山传奇飞行体验馆,是全世界唯一提供6个自由度动作平台的飞行影院,也是东北首家裸眼球幕飞行影院。主演区《飞越长白山》影片以长白山实景拍摄,通过视觉创意,独特的裸眼4D娱乐体验,向世人360度呈现了长白山的风光全貌,展现了长白山“一山见四季,十里不同天”的奇幻四季美景。
(长白山蓝景温泉)
提档创优文旅品牌
旅游是长白山高质量发展的支柱产业。2023年,长白山保护开发区忠诚践行习近平总书记“两山”理论,深入贯彻吉林省“一主六双”高质量发展战略,瞄定旅游万亿产业发展目标,不断丰富旅游业态,精准开展旅游宣传推介,持续提升旅游服务水平,使长白山旅游达到历史最好水平。2023-2024雪季,长白山景区持续火爆,长白山股票(603099)近期12个交易日9次涨停,长白山景区日均接待游客近万人次。全年景区入区游客274.77万人,与2022年同比增长260.45%,与2019年同期相比增长9.44%,长白山景区接待游客量创造了历史最高水平。一系列优异成绩的背后,是长白山文旅人周密安排部署、深耕旅游市场、创新创优文旅品牌的智慧结晶。
(长白山云顶市集)
“吃、住、行、游、购、娱”,是决定游客旅游品质的“六大要素”。为全面提升长白山旅游全链条供给能力,长白山相关单位主动作为,深下苦功。首先保证游客吃的好,2023年长白山保护开发区新增餐饮市场主体312家,A级示范餐饮服务单位45家,餐饮市场主体同比增长23%。其次还要住得好,2023年长白山新增住宿床位1300张,其中高品质住宿床位1200张,高品质住宿占比提升至15%。同时,来长白山出行也越来越方便,旅游旺季长白山高铁列次增至15对,机场夏航季航线增至14条,景区景点直通车增至16条,高铁、机场至景区景点通达全覆盖。在游玩方面,2023年长白山北西南景区全面开放,以长白山5A级景区为核心,百公里范围内的露水河狩猎场、松江河森林公园、峡谷浮石林、大戏台河、二道白河名镇景区、讷殷古城、魔界风景区、历史文化园、大关东文化园9个4A级景区以及万达、鲁能、白山湖、聚龙温泉4个度假区,组成了大长白山旅游供给体系,充分满足了广大游客的不同需求;在购物消费方面,云顶市集、雪绒花咖啡露营地、白桦文旅休闲街区、长白万巷夜间消费集聚区、白山街消费集聚区等长白山热门文旅消费新场景深受游客喜爱;在娱乐方面,“秘境长白山”“云集脱口秀”“梦萦长白歌舞剧”等填补了长白山文旅演艺市场空白。
(长白山雪绒花咖啡露营地)
生态旅游是长白山旅游的底色和基础。长白山保护开发区以生态文明统揽各项工作,坚持以生态旅游为主导,做好“生态保护”和“生态旅游”两篇文章。“十四五”时期,长白山紧紧围绕建设世界级生态旅游目的地和长白山国际生态休闲(冰雪温泉)旅游区总体目标,全力打造全国生态旅游示范窗口、文旅融合、“两山”理念试验区的长白山样板,把文化旅游业培育成为长白山战略性支柱产业。他们依托新业态打造了全新线路和产品,鸭绿江—松花江—长白山—图门江G331旅游大环线自驾游客热度空前;长白山聚龙火山温泉部落总床位突破1000张,日接待温泉游客能力突破5000人次;“心往长白山,松花江上游”系列文旅产品核心吸引力不断提升;“云上长白山”低空旅游飞行营地开门迎客。依托“寒地冰雪”和“山地避暑”资源优势,热门推广观天池开冰、赏高山花海、登天池云路、宿星空露营、享矿泉漂流等系列小众热门文旅产品,高山野雪、雪地火锅、雾凇漂流、冰泉茶语、火山温泉、围炉煮茶、森林骑行、溯溪穿越、萌宠乐园、帐篷露营、特色旅拍、水上旅游、骑游体验、小镇打卡等特色产品和冬夏两季十大主题精品旅游线路持续火爆,生态观光+休闲度假文旅产品推动长白山旅游快速转型升级。
(长白山劳德巴赫精酿啤酒生产线)
长白山保护开发区注重长白山文旅品牌打造,充分发挥文旅新媒体宣传矩阵作用,将长白山形象不断提升至新高度。他们启动与抖音全面合作,同频共振微信、微博、小红书等新媒体平台,携程、同程等OTA平台,联动宣传推广与市场营销。积极参加吉林省文旅厅文旅推介活动,面向华东地区、东南地区、西南地区、华南地区、东北地区等及港澳地区、东南亚国际客源市场开展文旅交流推介,进一步扩大长白山影响力及国际知名度。分别赴上海、天津举办“长白春雪”“22度的夏天”主题文旅推介会,面向海外侨商侨领开展欢迎欧洲华侨华人社团联合会、省海联会四届二次理事会暨海外侨商走吉林——长白山专场推介会。成立长白山区域文旅华东、华北、沈阳推广中心,建立与南方冰雪市场协作机制。抢抓重点节假日,线上集中宣传推广长白山线路产品、旅游攻略、美食推荐、温馨提示,诚信宣言等,为广大游客选择长白山、游在长白山、乐在长白山提供优质服务。
旅游产业是系统的形象工程,为给五湖四海的游客带来宾至如归的游玩体验,长白山保护开发区突出星级饭店、绿色旅游饭店、文明旅游示范单位等示范带动作用,加强对旅游市场的正面宣传报道,开展“旅游综合治理、提升旅游服务质量”专项行动,联合相关部门全力整治旅游乱象,全面提升全域旅游服务质量,建立全行业自觉维护长白山品牌形象的主人翁意识。景区周边游商彻底清除,集散中心和景区内商户全部实行明码标价,旅游购物以次充好、以假乱真等违法违规行为得以整治,长白山旅游品牌形象和服务质量得到进一步提升。
(长白山雪场飞梦)
长白山是一座慢城,宜游亦宜居,丰富的节事活动为长白山旅游注入了新动能。来长白山游玩,游客们经常遇到惊喜。2023年,长白山组织开展群众性主题文化活动、送演出下基层、送文化下乡等文化活动30余场,吸引游客参与人数超2万人次;全国知名作家赴长白山创作的《长白山维度》《于此辽阔》《长白寻雪——必须记忆的美妙旅程》等众多文学作品先后在主流报刊媒体发表,使长白山故事广泛传播。全国竞走锦标赛、中国中学生柔道锦标赛、吉林省第一届飞盘联赛、吉林省大众高山滑雪赛、越野滑雪挑战赛、大众攀冰挑战赛、“奔跑吧·少年”主题系列活动、“全民健身日”系列活动等,吸引广大民众热情参与。长白山冰雪马拉松、天池云路登山赛、“春雪咏春韵 春风化春雨”春回大地音乐诗会、环长白山森林自行车赛等一批特色精品节事活动,推动了长白山旅游+文化和体育深度融合发展。以长白山粉雪节为契机,包装打造长白山粉雪节系列活动,点燃了长白山雪季消费新热点。
(长白山天池北区白山大街)
2023年,长白山区域合作走向深入。长白山保护开发区牵头长白山北部、中部、南部经济区,先后赴黑龙江雪乡风景区、杭州千岛湖、陈家铺村等考察学习先进旅游经验,赴抚松、靖宇、长白等各县区调研文旅资源及产业发展相关情况,围绕寒地冰雪和山地避暑旅游,整合长白山区域文旅资源和业态产品,梳理和推出冬夏两季十大主题精品旅游线路产品,及时满足当下文旅市场需求。“心往长白山·松花江上游”全年接待游客超20万人次,大长白山区域内所有景区景点接待人次平均增长1倍以上。
针对“不合理低价游、强迫消费”“价格欺诈”等违法违规行为,长白山保护开发区通过建立周边县区文化执法以及公安、交通、市场监管等部门跨区域联合执法机制,解决了长年困扰长白山周边景区各自为战、服务监管标准不统一、影响长白山整体形象等问题,使大长白山区域服务质量全面提升。
2023年,通过打造生态文明“升级版”,构建旅游产品新格局,提档创优文旅品牌,长白山旅游产业取得了喜人的成绩:长白山保护开发区获得“2023年冰雪旅游城市12佳”大奖;长白山雪地马拉松项目获得“2023年冰雪经典和冰雪时尚项目”大奖;2023年春节,长白山跃升热门小众旅游目的地榜首;2023年十一黄金周,长白山成为中秋国庆最热门户外景区;长白山景区获得2023休闲旅游目的地创新发展典型案例奖。
从过去的“靠山吃山”到如今的“养山富山”,长白山保护开发区围绕“避暑”和“冰雪”双品牌,通过打造避暑休闲胜地、冰雪旅游胜地、温泉康养胜地、生态文化胜地、山地运动胜地五个胜地,推动生态价值转化,持续释放出生态红利。将“绿水青山”“冰天雪地”变成了“金山银山”,长白山的绿色转型,不仅带来了真金白银,还有居民、游客们满满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审核:刘坤
责编:明贵栋
编辑:刘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