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宁老街,一个城市的灵魂和记忆

2024-11-11


文/ 侯晨雨


一个家族,如果老宅没了,祠堂没了,便断了根,丢了魂。


同样,一座城市,如果老城没了,老街没了,便断了根,没了魂。


南关厢之于海宁,就像夫子庙之于南京,河坊街之于杭州,山塘街之于苏州,南锣鼓巷、大栅栏之于北京一样,循着它,可以找到城市的往事,城市的来路。


国庆期间一个清秋的夜晚,我沿着海昌南路向北走,不到一站地,远远地就看到了洛塘河两岸辉映着的璀璨灯火,整个河面浮光跃金,五彩斑斓。河北岸,便是海宁市的老街——南关厢历史文化街区。


从街口彩灯映照下的石牌坊进去,牌坊后小广场三面合围着飞檐廊柱木窗格的仿古殿阁,左侧一字排开二层木楼,廊下、飞檐挑着盏盏古灯,楼内灯火通明。牌坊侧一道门洞开着,门头黑漆木匾上的鎏金大字在背灯下看得分明——中国非遗灯彩展示馆。



海宁南关厢


海宁硖石灯彩文化,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历史悠久。我轻轻地走进去,馆内很安静,楼上楼下,展厅很大,几乎看不到人影,也没人值守,一个一个大厅看过去,除了灯还是灯,造型、色彩、品类之繁盛,不胜枚举。


出灯彩馆,顺着街区甬道往里,穿过一面墙上的小门,走进另一所半封闭式院落,是海宁市另一国家级非遗展区——皮影戏文化区。戏馆大门紧闭,门口贴一告示 :每逢周五六晚上有公益性演出。可惜,来的不是时候,错过了一天。


再折向右,迈上一道高门槛,从后堂进了一座殿宇,殿正中的雕像后背间扇门板挡住了视线,不知是哪位神仙。忽然瞥见两旁墙上的历史人物连环画,在灯箱照耀下分外鲜明 :桃园三结义、千里走单骑、刮骨疗毒、义释曹操……转到堂前,一尊雕像端坐中央案台之上,着绿袍,飘长髯,果然是关老爷。


此处明清以来原本是座会源庵,后改成了关帝庙。自《三国演义》流传以来,关羽逐渐被神化、圣化,成了文武双全的化身、仁义忠勇的代表,历代帝王加封不断,遂成关圣帝君,又加财神爷的封号,在人间的神祇里位极至尊,被顶礼膜拜,福佑四方。我走过很多地方,在中国,关帝像、关帝庙到处都是。


关帝庙出来,便到了洛塘河边,沿河一带向东北去,一条老街,宽不过七八尺许,青石板铺地,两旁灰瓦白墙木门木窗的老房子高高并立,把老街逼仄到像一条小巷一样悠长,街两边偶或瞥见一条条岔巷,或长或短,或明或暗,或直或弯。



海宁南关厢滨荣坊


夜色下的老街,一串串灯笼垂挂在瓦檐下,高挑在山墙畔,橘黄或玫红的光,一例淡淡的,温和委婉,并不刺眼。鳞次栉比的临街店铺里,三两中年人围坐在中厅一张紫黑的木方桌旁,幽幽地啜着茶,年轻人则群聚在小酒吧里,在幽蓝、紫粉的灯光变幻里,唱着或劲爆或忧伤的歌,小街对面,偶或走来一对年轻的情侣,挽着手,轻声慢语地说笑着走过……


在这幽静的老街,我悠悠地踱着步子。一条条码得齐齐整整的青石板,在不甚明亮的灯笼下,泛着油油的光,这些被过往里无数双脚踩来踩去磨得光滑的石板,一直通向小街的暗影深处,也通向岁月的深处。我偶或抬起头,看看那一块块黑漆漆的招牌,或者垂挂下来遮住了半面墙壁的藤萝,寻觅着这临街店铺里隐藏着的故事。


老街深处,吴其昌、吴世昌兄弟的故居,门面不大,不甚起眼,然而,他们的盛名,一在文史学界,一在红学界,光芒早已超越了海宁,超越了浙江,超越了他们生活过的那段历史。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硖石(即今海宁市区)人周宗彝,有胆略,有气节。明朝末年,社会动荡,盗贼四起,周宗彝亲自规划,在硖石镇水陆交通要道构筑关厢、水栅 42 处,早开晚关,以防贼盗,大大提高了安保能力。清军入关时,攻破海宁老城,他倾家荡产募集数千义军,与清军英勇作战,直到最后壮烈殉节。他的亲弟周启琦与清军战斗在街巷,腹部被刺,肠子流出,把肠子硬塞进肚里继续作战,直到最后被杀害。周家数十口不愿受辱,全部跳进青萝池慷慨赴死。惜乎青萝池在近年城市拆迁中被毁,而周宗彝纪念馆尚在,我还有可以缅怀历史、凭吊猛士的物质依托。当我伫立在南关厢门楼下,凝视着这扇小小的门,这块小小的牌匾,内心里涌动着一种难以言表的敬意——周宗彝死难时,比我还小一岁!大丈夫生天地间,为公、为义、为桑梓、为社会,奋力,创新,造福,贡献,才不枉活一世,周宗彝是也!


周宗彝纪念馆就在南关厢门楼下,南关厢,仅仅是周宗彝设计构筑的十几处关厢之一。今天,这一处关厢还能幸存下来,让一代又一代的海宁后人,让天南海北如我一样的过客,还能从这里了解一点历史深处隐藏着的故事,实在是老街带给海宁、带给四海过客的福祉 ;假如,没有了这关厢,这般有胆略、有气节之人,岂不会随着历史的烽烟消散于茫茫天地之间?


南关厢之外,盐官古城、西山公园等处,散布着国学大师王国维、才子诗人徐志摩、数学大家李善兰、美术大师钱君匋、武侠小说家金庸,以及诗人查慎行、查良铮(穆旦)等人的艺术馆、故居或墓冢等等,这些遗迹,在快速现代化、快速一统化的都市高楼大厦间,在直线方块、鳞次栉比的钢筋水泥大楼包围中,以独特的个性风姿卓然屹立着,虽静默无声,却以其丰富的内涵、厚重的故事令人肃然起敬。


老街在,老街上的老宅在,老街上一辈儿一辈儿的书香世家在,老城的人文底蕴、骨气气节就在,它会润泽一代又一代的人心,传承一世又一世的精魂,把它弘扬成一个地方历史星空里光前裕后、熠熠闪耀的群星,这一颗又一颗的星反过来又会照亮一片、带动一片。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人世百代,不觉间蔚然而成就了一个地方星河灿烂、名人辈出的局面。


作者简介 :侯晨雨,河北邢台人,教师,邢台市作协会员,邢台学院教师教育学院“国培计划”特聘专家。提出并践行“成长大写作教育”理念,出版散文集《逆风飞翔》等。


审核:刘    坤

责编:王世明

编辑:刘    彬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