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蠡的商业思维对企业培育新质生产力的启示

2024-11-15

摘要:范蠡是我国春秋末战国初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经济学家和商业思想家。他辅助越王勾践灭吴兴越后, 功成身退辞官经商,十九年间三次聚财千金,实现基业长青。虽然范蠡生活在2500年前,但其“与时逐而不责人”等商 业思维至今仍值得企业学习。基于此,本文结合文献资料,从范蠡经历与成就入手,透过其表面的做法,揭示范蠡成 功背后的商业思维。结合新质生产力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的内涵特征,指出在竞争加剧、需求多变的社会发 展大趋势下,企业要想通过新质生产力培育实现持续发展,必须有战略眼光、保持开放心态、立足于人才为本,同时 还要做到以客户价值创造为前提。


关键词:范蠡;商业思维;新质生产力


严家明 1   范荣华 2

(1 绍兴文理学院商学院   中国商业文化研究会范蠡文化研究分会执行会长兼秘书长

浙江 绍兴 312099

2 南阳理工学院范蠡商学院 河南   南阳 473004)


引言


随着技术迭代加速,产品生命周期 变短,人们的消费行为与消费心理时刻   在变,客户的个性化需求越来越强烈。 在这样一个多变与竞争激烈的商业世界 中,企业要想保持持续的竞争力和实现 可持续发展,不断培育新质生产力、以 获取创新和变革的关键力量对实现高质 量发展至关重要。


范蠡(公元前 536 年 — 公元前 448 年),春秋末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 经济学家、商业思想与实践家。他辅助 越王勾践灭吴兴越后,功成身退辞官经 商,十九年间三次聚财千金,又数次散 尽其财救济贫困及亲朋好友。他的一生 充满传奇色彩,因其经商才能独具一格, 被后人尊称为“中华商祖”“商圣”,是 民间的“文财神”。虽然范蠡身处春秋末 战国初,距今 2500 年,但其坚持的“天道、地道、人道”以及“能择人而任时”“与 时逐而不责于人”[1] 等精辟独到的商业思 想,还是非常值得今天的企业家深思和 学习。本文旨在探讨范蠡的商业思维对 企业培育新质生产力的启示,为现代企 业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1 范蠡的商业思维与实践


身处 2000 多年前的范蠡一生完美, 政治上做到官至卿相, 军事上做到“三千 越甲终灭吴”,生意场上做到“三致千金”; 职场上做到独善其身,家庭和人生做到 长寿圆满。之所以如此,结合史料与文 献记载,可以发现他从政、经商、治家 时,始终坚守审时度势的战略思维、多 元发展的协同思维、人才为本的创新思 维、客户至上的利他思维密不可分。


1.1 审时度势的战略思维


审时度势的战略思维是一种极具智慧和洞察力的思维方式,是指能够准确 地观察和判断当前自身所处的时代背景、 形势环境和发展趋势,全面而深入地分 析各种因素的相互关系和影响,从而制 定出符合实际情况、具有前瞻性和长远 性的战略决策和行动计划。


范蠡出道之初,在对自己的生存环 境与楚国政治环境全面分析评判之后, 认为祖国虽然强大,但政治生态对没有 根基的自己而言极不友好,于是决定出   国求职谋发展。与常人不同的是,他没 有去当时较强大的齐国、晋国等国,而 是基于天下趋势演变考量,选择地理位 置偏僻、人才匮乏、实力弱小的越国。 也正是这样的精准分析与判断以及基于 长远的谋划,为他在政治上建立丰功伟 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


公元前 494 年,勾践没有听从范蠡 的劝阻,主动挑起夫椒之战,败后陷入灭国绝境,他在分析形势的基础上,让 勾践以“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的 心态,放下诸侯身架,主动屈身求和, 以换取越国的生存与未来长远发展。吴 国为奴回来,考虑吴与越两国实力的天 壤之别,范蠡辅助勾践制定长达 20 年的 “十年生聚、十年教训”复仇大略,演绎 出一台堪称完美的“卧薪尝胆”大戏。 [3]


功成之后,针对“敌国灭、谋臣亡”   大环境,为避免因功高震主危及身家,   范蠡舍弃眼前已经得到的名与利,选择   隐退,他认为“天下之中”的陶地经商。   依据“六岁穰、六岁旱”的天时规律,   在观察市场供求关系长远变化的基础上,   预测商品价格的走势,遵循“侯时转物” 思想,十九年间做到“三致千金”。


从范蠡的生平事迹可以看出,他的 每次抉择都是基于全面地观察、研究、 揣度现状,正确地分析、估计、判断天 下环境与政治形势,从而决定国家与自   身事业计划、对策和行动。也正是审时 度势的战略思维贯穿始终,才能让他在 政治和商业上都取得了成功。


1.2 多元发展的协同思维


“多元发展的协同思维”强调不拘泥 于单一的业务、模式或路径,不孤立地 看待各个业务板块,通过整合资源、优 化配置,使各个部分形成一个有机的整 体,发挥出更大的效能。


为振兴越国经济,壮大越国实力,   范蠡为勾践从人口、农业、商业、军事、   城市建设等多方面拟定发展战略,实现   协同发展。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战略是   他注重农业和商业的平衡,避免过度依   赖某一领域。主导越国以“平粜齐物” 实现“农末俱利”[1],通过维护农民和商   人的双方利益,实现农业和商业的相互   促进,达到国家经济和财政的整体和谐   稳定。为辅助勾践实现复仇称霸的抱负,   范蠡和文种共同制定了“灭吴七策”,做   到强大自己、削弱对手内外联动。


在商业经营中,范蠡不局限于单一 的产业或领域,而是采取了多元发展的 策略,充分发挥不同产业之间的协同作 用,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和效益最大化。例如,他在发展农业的同时, 发展畜牧业, 利用牲畜的粪便为农田提供肥料,提高 农作物的产量 ;同时,他将农产品加工 成各种手工业品,通过商业渠道进行销 售,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同样,范蠡 在养鱼时,不仅注重鱼塘的选址、水质 管理等,还特别注重鱼种、鱼的雌雄比 例搭配,并利用鱼、鳖的不同生活习性 进行混养,提高了鱼塘水面的综合效益。


综上所述,范蠡无论是从政还是经 商,无论是治国还是治家,都讲究多元 化均衡发展,通过协同效应的发挥,实 现效率与效益的提升。正因如此,他坚 持多元发展的协同思维,辅助勾践治国 时,提升了越国的综合实力,使其从弱 小走向辉煌 ;经商治家后,他提升自己 的商业竞争力,做到“三致千金”的壮举。


1.3 人才为本的创新思维


人才为本的创新思维强调人才在创 新中的核心地位与创新对发展的重要影 响,重视人才的选拔、培养和留用,为 其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资源支持和激 励机制,鼓励其大胆尝试,实现持续的 创新和发展。


范蠡重视创新,也善于创新。刚到   陶地,他看到从北方贩卖战马到南方的   商机,苦于自己的渠道不畅,于是他主   动创造机遇与姜子盾合作, 不仅开创“战   略结盟”的商业模式,而且在经营策略   上,也创造性地采取“人弃我取、人取   我予”反向运作手段,以及“逐什一之利” 的薄利多销做法 [1]。除模式与策略之外,   在技术上范蠡也不断创新,如开发鱼鳖   混养提高生产效率与品质,改进陶器生   产工艺等。


范蠡更知道创新的实现以人才为关 键,提出了“择人”和“不责于人”的 人才思想。“择人”要善于挑选有能力的 经营人才,唯才是用。他明白每个人都 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在选用人才时, 会注重发现他们的优势和潜力,将合适 的人安排在合适的岗位上,使其能够充 分发挥自己的才能,从而为商业活动的 成功提供有力的支持。“不责于人”是指 用人不能求全责备,能够包容人才的不足和工作过失,不会因为一些小的过失 或不完美而否定一个人的能力,而是给 他们充分的施展空间,让团队成员相互 协作,敢于发挥。


范蠡深知人才是企业发展的核心竞   争力。他在商业活动中,注重培养和吸   引优秀的人才,为企业的创新和发展提   供了有力的支持。提出“用人如器,各   取所长”的用人理念。同时,他鼓励员   工创新,提出“智士思其计, 勇士尽其力” 的口号,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正是有着“人才为本的创新思维”, 范蠡实践中做到重视人才、扬长避短, 为他的商业成功奠定了重要基础,也为 后世的管理者提供了宝贵的借鉴。


1.4 客户至上的利他思维


客户至上的利他思维是一种以满足 客户需求、为客户创造价值为首要目标, 并在这个过程中实现自身价值和利益的 经营理念。其核心在于“利他”,即先为 他人着想,为客户创造价值,而不是仅 仅关注自身的短期利益。


范蠡始终坚持客户至上的经营理念, 将客户的需求和利益放在首位。他认为 “从时者,犹追亡人救火也”“得时无怠, 时不再来”[4],只有及时满足客户的需求, 才能赢得客户的信任和支持。在经商过 程中,他坚持做到商品品质“务完物”, 价格“逐什一之利”,即在保证商品品质 上乘基础上,坚持薄利,不赚不义之财。 面对市场上一些不良商家坑骗买家的现 象,范蠡利用杠杆原理,发明了秤,并 在秤上加上福、禄、寿三星,告诫同行 : “经商者若欺人一两,则失去福气 ;欺人 二两,则后人永不得‘俸禄’(做不了官 ); 欺人三两,则折损‘阳寿! ’”提醒经商 者必须光明正大,不能赚黑心钱。


在向农民、商人采购货物时,范蠡 与他们签订弹性收购合约,如果到年底 商品价格上涨,他就按市场价收购 ;如 果价格下跌,他就按合同价收购。这种 收购方式让合作方感受到公平和信用保 障。从短期上来看,范蠡可能吃了亏, 但从长远来看,他却赢得了大量优质稳 定的合作伙伴和雇工,树立了良好的商业信誉,也降低了经营成本。正因如此, 鸱夷子皮、陶朱公品牌很快在市场上赢 得了良好的口碑。


以上这些做法说明范蠡在追求自身 利益的同时,充分考虑客户或合作方的 需求和利益,通过利他来实现更大的商 业成功。“客户至上的利他思维”不仅为 他赢得了财富,还赢得了人们的尊敬和 良好的声誉。


2 新质生产力的内涵及对企业发 展的影响


2.1 新质生产力的内涵


新质生产力是指在科技进步、产业 升级、社会变革等因素的推动下,形成 的具有创新性、高效性、可持续性的生 产力。它包括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 新模式等多个方面,是推动企业创新和 发展的重要力量。


新质生产力具有高科技、高效能、 高质量的特征。它以创新为第一动力, 是科技创新在其中发挥主导作用的生产 力 ;以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为主 要载体,这些产业效能更高,为新质生 产力发展壮大提供了巨大的空间 ;以新 供给与新需求高水平动态平衡为落脚点, 能提供更多高品质、高性能等的产品和 服务,更好满足和创造有效需求。


新质生产力以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 升为核心标志,特点是创新,关键在质 优,本质是先进生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 要在技术上实现革命性突破,形成一大 批原创性、颠覆性创新成果,实现高水 平科技自立自强。例如,新的科学发现、 新的制造技术、新的工艺路线、新的生 产工具、新的生产要素等方面的突破。 同时,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推 进发展方式创新,扎实推进体制机制创   新,深化人才工作机制创新。


2.2 新质生产力对企业发展的影响


首先,新质生产力为企业带来了新 的机遇。新技术的应用、新产业的兴起, 往往会催生出新的需求和市场,为企业 开辟新的市场空间和发展领域。企业可 以通过创新和转型,抓住新质生产力带来的机遇,实现跨越式发展。


其次,新质生产力提高了企业的竞 争力。新质生产力具有高效性和创新性 的特点,能够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产 品质量和服务水平,提供更具创新性和 差异化的产品或服务,吸引消费者,增 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激烈的市场竞 争中,只有不断培育新质生产力,企业 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最后,新质生产力促进企业的可持 续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企业从传统的 生产方式向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 注重资源的节约和环境的保护,符合可 持续发展的要求。企业通过培育新质生 产力,可以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 环境效益的有机统一,推动企业的可持 续发展。


3 范蠡商业思维对企业培育新质生产力的启示


培育新质生产力不仅是企业内生发 展与市场竞争的要求,还是社会发展的 大势所趋。在实践中,企业要在培育新 质生产力中不掉队,做到效率性与效果 性同步提升,增强其市场竞争力,关键 是要做到以下四点 :


3.1 新质生产力培育要有战略眼光


企业新质生产力培育并非一蹴而就, 它往往需要企业从技术研发、人才储备、 市场预测等方面进行长期且持续的投入。 在这个过程中,如果仅仅关注短期利益, 一方面可能会使企业错失在新质生产力 领域的布局良机,另一方面可能会使企 业培育的新质生产力无法符合社会发展 与市场竞争的需求。


企业培育新质生产力,这就要求企 业家必须具备审时度势的战略思维,敏 锐洞察市场趋势和技术发展的前沿动态, 加强对科技进步、产业升级、社会变革 等因素的研究和分析,超前布局,抢占 先机。同时,企业家要像范蠡出道之初 没有选择楚国、齐、晋等强国谋发展一样, 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有效地平衡短 期运营需求与长期发展目标之间的关系, 避免因资源过度集中于当下而忽视未来的发展机遇。


此外,长远的战略眼光有助于企业 建立适应新质生产力培育所需的组织架 构和企业文化,增强企业的创新能力和 应变能力,从而更好地应对未来可能出 现的各种挑战和变化。


3.2 新质生产力培育要有开放心态


如前文所述,范蠡从政经商从不受 行业的局限,而是开放地看待不同领域 之间的关联性,注重多领域协同效应的 发挥。其创新也不只依赖于自身的资源 能力,而是面向社会,进行广泛的内外 资源整合。这应该是他“一介布衣”出 身能够在政、商等多领域取得辉煌成就 的重要原因之一。


企业培育新质生产力,这就要求企 业家要有开放的心态,树立多元发展的 协同思维,打破传统的产业边界和思维 定式,积极拓展新的业务领域和发展空 间。企业要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其 他企业等的合作与交流,整合各方资源, 实现优势互补。同时,要关注国际国内 市场的变化,积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 管理经验,提高企业的国际化水平。


正如《发展新质生产力倡议书》中 提出,企业应树立人类共同发展和进步 的目标,争取全面共赢的美好图景。以 开放的心态,学习一切先进的科学技术 和管理方式,同时和全世界共享创新成 果,以竞争推动合作,以合作促进竞争, 联合推动人类的共同进步。


3.3 新质生产力培育要以人才为根本


范蠡不仅知道人才的重要性,而且   在 2500 年前就悟出“择人”和“不责于人” 之理,不求人完美,关注于选择合适的人,   并在用人过程中鼓励创新,包容员工创   新过程中的过失,在用活别人的同时成   就了自己。


新质生产力作为先进生产力的演进 方向,其以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 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跃升为基本内涵,其 中,更高素质的劳动者注定会成为新质 生产力的第一要素,既需要能够创造新 质生产力的战略人才,如在颠覆性科学 认识和技术创造方面有重大突破的顶尖科技人才等,也需要能够熟练掌握新质 生产资料的应用型人才,如以卓越工程 师为代表的工程技术人才和以大国工匠 为代表的技术工人。


正因如此,企业新质生产力培育, 要求现代企业家也要向范蠡学习 :一是 要慧眼识才,发现具有创新思维、专业 技能和潜力的人才 ;二是要善于用才, 根据员工的专长和兴趣安排工作,给予 人才充分的信任和发挥空间,让他们能 够在适合的岗位上施展才华。


此外,企业要加大对人才的投入, 建立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和激励机制, 鼓励员工创新,为员工提供良好的创新 环境和平台,激发员工的创新活力。总之, 企业要以人才为根本,重视人才的选拔、 使用和培养,必能在培育新质生产力的 道路上取得显著成效,实现创新突破。


3.4 新质生产力培育应立足客户价 值创造


范蠡坚守客户至上的利他思维,在 越国从政时,他以助力越王勾践复仇称 霸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官至上将军、 大夫;下海经商后,以顾客的利益为中心, 把质优价廉作为经商的座右铭,造就了 “三致千金”财富。可以说,范蠡一生成 功的基点在于为客户创造价值。


企业培育新质生产力也应立足于客 户价值的创造。新质生产力不是单纯的 技术进步,而是以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为前提的创新,以满足消费者对美好生 活的追求为目标,致力于企业的可持续 发展。只有立足于客户价值创造,企业 才能更精准地把握市场趋势和需求痛点, 从而有针对性地开展创新活动,确保新 质生产力的培育具有明确的目标和方向, 通过新质生产力的培育来满足客户的多 元化、个性化和高品质需求,吸引和留 住客户,增强企业的市场份额和盈利能 力。反之, 如果不能满足客户的价值需求, 为科技而科技、创新而创新,企业培育 的“新质生产力”就无法在市场中获得 认可和接受,其成果也难以转化为实际 的经济效益和社会价值。


企业将客户的需求和利益放在首位。 一是加强对客户需求的研究和分析 ;二 是注重产品质量和服务品质,提高客户   的满意度和忠诚度。同时,企业要加强 与客户的沟通和交流,及时了解客户的 反馈和意见,不断改进产品和服务,为 客户创造更大的价值。


总之,企业在培育新质生产力时, 借鉴范蠡立足客户价值创造的理念,能 够更好地适应市场竞争,实现可持续发展。


结语


综上所述,范蠡的商业思维是我国 古代商业智慧的瑰宝,它蕴含着深刻的 哲理和丰富的经验。在新时代背景下,企业培育新质生产力是实现创新和发展 的必然选择。通过借鉴范蠡的商业思维, 企业可以在新质生产力培育过程中,具 备战略眼光、开放心态、人才为本的理 念和客户至上的责任思维,从而在激烈的 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实现可持续发 展。在范蠡商业思维的启示下,越来越多 的企业将成功培育新质生产力,为我国经 济的高质量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基金项目 :2023 年河南兴文化工 程文化研究专项项目《范蠡商业思想研 究》(2023XWH217);南 阳 理 工 学 院 2023 年度交叉科学研究项目《科技与 文化融合背景下南阳范蠡文化旅游开发 路径优化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审核:刘    坤

责编:王世明

编辑:刘    彬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