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永远在路上,即使你走到山顶上,头顶还有星空;即使你今天做得再好,明天也许就会落后,只有不断地向前,你才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文/ 董明珠
我们每个人创办的企业,都经历过无数次的挑战、无数次的困惑,也收获了无数次的胜利。今天大家都在讲国际形势的复杂,讲国内经济环境的严峻,特别是房地产给我们带来的问题和困惑。那我们应该怎么办?中国需要强大的制造,作为身在其中的企业家,我们应该选择一条什么样的道路,需要我们深思和定位。
格力发展33年来,经历了自我挑战,经历了和外部的较量,我们在这个较量与挑战的过程当中找到了自己的出路,这就是我们要有担当的精神。企业发展好,不能独善其身,国家好我们企业才能做好;只有我们企业做得强大,国家才能更加强大。可以说,我们企业走什么样的道路是非常重要的选择。
格力从家用空调起家,从没有技术到完全掌握核心科技,从单一的空调起家到全品类诞生,也就是从过去的“好空调,格力造”到今天的“好电器,格力造”。我每次上台讲格力的产品,大家都说董明珠又在做广告,其实我们所有的企业家站在这个舞台上,都要理直气壮地把自己的产品说出来,我们最好的产品为什么不展示出来。我们在担当的过程中,只有好的产品才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才能提高品质生活。
我们先说空调。过去说空调风越大越好,为什么?因为要吹风,甚至有的广告说“我的空调好,送风15米”,我曾经讲过“这是刮台风”。对消费者来讲,到底什么是好空调?他并没有认真研究,但是他需要一个健康舒适的产品,这是需要企业来思考的。所以,从风吹人到风不吹人,我们格力研发出了一款全球独一无二的风不吹人的空调。
每项技术的突破都需要时间,不是今天讲明天就能出来。不吹人的空调看起来很简单,但空调行业100多年为什么没人想这件事?而我们现在却想了。这是因为我们的时代在变,我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我们的需求也发生了变化。过去只要有风就很快乐,但今天我们的健康更快乐,只有风不吹人才能更快乐。
还有我们的鲜花冰箱,这款冰箱可以让你的鲜花25天不褪色、不变味,这可能只有格力做到了。我们可以把肉摆在里面,一个星期拿出来依然是新鲜肉。我们做的这些技术,不仅是用鲜花来体现出来的,更重要的是我们为健康而做的研究。
再说洗衣机。格力出了一台全球唯一可以在家干洗的洗衣机,我们过去崇拜的国外品牌,几万块钱一台,可以变成两个箱体,洗完还要拿上去烘干。但我们的一个箱体就可以解决全过程,这就是创新,这就是担当。我们做出了这些提高品质生活让人们更健康的产品,你还怕没有市场吗?一定会有。所以我一直坚守我的原则。
大家可能也认为我董明珠是“网红”,正是因为你们喜欢我的产品,我才能成为“网红”。如果我的产品不好,你们见了我就要骂我,我还能成为“网红”吗?成为“网红”是有代价的,“网红”是要品质和技术来支撑的。特别是一个企业家,你想成为“网红”,就要用实力干出来。
习近平总书记说:“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那我们就要把总书记的话落实到行动当中。作为制造业我们要清楚自己应该干什么,不能坑蒙拐骗,不能弄虚作假。比如现在材料价很高,大家都很困惑,要想争得一个市场,怎么办?低价无疑是你唯一的选择。但我认为,没有技术来支撑的低价是一个无能的表现,只能靠偷工减料来欺骗消费者。而我们坚守品牌的力量,就要做真材实料的产品,用技术来改变,来提供满足消费者幸福感受的产品。
格力提出来“十年免费包修”,再强调一遍是“免费包修”。这是一个承诺,但对于格力来讲这是一个什么概念?是十年不能修。因为修的成本太高,这就要求我们要有刀刃向内的精神,要把产品做到极致。
在格力33年的发展过程当中,去年是大家最困难的一年。但今年,我们在7月份开始感受到从来没有过的压力。那我们面对这样的困难怎么办?我们觉得,在这个过程当中还是离不开要有担当的精神,在担当的精神里找出路、找突破、找创新。社会的问题也是我们企业的问题,社会不稳定我们企业岂可安宁?我们不能只低头看一尺之远,还要仰头看天。
特别是今年,我们看到社会最大的问题——就业问题。当然,我们中小企业在这个发展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很多连我也没有想象到的问题。但是不用怕,我们同心协力、共同携手,我觉得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
我们企业要怎么办?什么才是真正的社会责任和担当?格力电器从一个没有技术的企业到掌握12万项专利的企业,而且里面有接近7万项都是我们自主研究发明的技术专利。企业发展需要人才,我们可以不赚钱,但是人才不能不培养。
为了解决社会就业问题,我们格力电器在今年招了6190名大学生。我们算了一笔账,一个大学生企业一年所有支出加在一起应该接近20万元,6190名大学生意味着我们要增加投入多少?但是我觉得非常值得,因为只有舍的精神才能获得。我们今年招的6190名大学生基本上都是研究生、博士生。看起来是我们帮助社会解决了就业问题,但是我们也有收获,因为在这批大学生里,有无数个优秀的、有思想的、有梦想的年轻人。我们也需要人才,有了这些人才格力会做得更好。
我们还从消费品类扩展到装备品类。2013年,我们进入装备领域时许多人问我为什么要进到那里面去,我们公司内部的声音也不一样。有的人认为,做装备要有沉淀,要很多技术才能实现的。没有的话,我们能不能去买?这样更便利,来得也很快。但是我们恰恰发现,我们必须走进装备里去,不是因为它赚钱,而是因为我们国家缺少。
当时,我们公司要提高智能化、自动化,这时候我们发现最需要的是高端装备,而我们公司所有的高端装备基本上是清一色的日本造、德国造。这就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思考:难道我们这么大的一个国家不能生产一个智能化的装备吗?当时我们找到国内最出名的一家机床厂,他们回答说做不了我们要的设备。为什么?因为我们要的设备精度要达到一个头发丝的1/10、1/20、1/30。
既然提供不了,那我们唯一的办法就是靠进口。但我在想,我们国家应该拥有自己的装备。就是这样一个梦想,让格力电器走进了智能装备。到今天12年下来了,我们已经拥有了数种不同类型的机床。特别是我们加工的离心机,里面的液能要求精度非常高,过去大都依赖进口,现在我们自己解决了,这也说明了品牌的价值。
大家都在讲品牌,什么叫品牌?给别人带来美好生活,改变别人,能为别人提供帮助的就是品牌。我们在发展过程中,不能以自我为中心,要以帮助他人为中心。我们伸出手去帮助别人的时候,我们一样能得到别人的温暖。现在,我们有了数控机床、机器人,包括我们公司无人化工厂建设的硬件软件,都是由我们自己开发出来的。
我觉得格力的故事多,我个人的故事也多。我们的故事是什么?就是跟天斗、跟地斗、跟人斗,用习近平总书记的话讲,“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要敢于解剖自己,敢于跟自己过不去,这都是斗争,我们在斗争中才能实现和谐。所以和谐不是等来的,也不是妥协来的,和谐是斗争来的,只有斗争才能实现更好的和谐。我们要跟自己的懒惰思想斗争,才能让生活更美好。
格力电器在消费品和工业品两大块都完全实现了自主。特别是在工业核心部件,习近平总书记2018年来格力电器视察时说,“格力电器做到了真学、真懂、真信、真用”。有了总书记这八个字的表扬,我们要在这个平台上更上一层楼,要做得更好,不辜负总书记对我们的厚望。总书记视察格力电器时提出来的“要有志气和骨气加快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和实力,努力实现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把创新发展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的指示,这六年来我们做到了。格力的一系列电器产品,更重要的是芯片,我们用自己的资金、技术、人才实现了自我制造。
大家一讲到芯片、半导体,都觉得像天一样大,都觉得不得了,要投很多的钱,所以政府拿出很多的钱来帮助我们建设。我们在这里同样跟自己过不去,我不要国家一分钱,我们自己实现了芯片的自主研发、自主制造、自主分装,直到出现一个完整的芯片。这就是格力!
我们要记住,企业要有担当的精神,更要有挑战的精神;要有突破的能力,更要坚持不断地创新。即使你今天做得再好,明天也许就会落后,只有不断地向前,你才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我有一句话:“创新永远在路上,即使你走到山顶上,头顶还有星空。”所以,科技无止境,创新永不停。一个好的企业,在最困难的情况下,你坚守创新,即使你今天难、明天难,相信后天你一定会有美好的收获。
(作者系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本文根据其在2024第十八届中国品牌节上的演讲整理,本刊有删节)
审核:刘 坤
责编:王世明
编辑:刘 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