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以重庆:全球设计之都的空间媒介构建

2024-12-12


工业设计、工程设计、时尚设计互为一体,共同构筑了重庆的工业之根骨、山水之肌理、时尚之风貌,形成了层次鲜明、立体开放的城市空间媒介景象,成为国内城市形象塑造与传播的典范。


文/张恒军


2023年10月31日“世界城市日”当天,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最新一期“创意城市网络”名单,其中重庆成功获得全球创意城市网络“设计之都”称号,成为我国第五个获此殊荣的城市,以及中国西部地区首个获此称号的城市。另外,据《2023中国城市海外网络传播力建设报告》显示,重庆在337座城市中排名第五,并连续五年排名进入前十;在《2023中国城市国际传播影响力指数报告》中,重庆以19.39的分数位居第四。可见,重庆“设计之都”的由来有着足够的底气。重庆作为我国西部地区唯一的直辖市,不仅具有独特的地理禀赋,而且具有重要的战略优势,为了实现优势资源的深层挖掘与立体转化,早在2013年,重庆就开启了“设计之都”创建计划,经过十多年探索与积累,逐步形成以“工业设计”为物质基础,以“工程设计”为形象锚点,以“时尚设计”为精神依托的整体架构。某种意义上讲,重庆的上述形象构建过程,是一个城市空间意象符号化的过程,在符号塑造、呈现、重构、互嵌等一系列演变中完成城市空间媒介的话语构建。因此,探讨重庆城市空间媒介的构建机制,具有重要的传播学意义和社会学价值。


一、工业设计:系统前瞻布局,蓄力符号呈现


工业设计是一个综合性较强的创新活动,涉及工学、美学、经济学、社会学、心理学等诸多学科,不仅是制造业价值链的起点,而且是城市创新发展的驱动。对此,重庆市政府很早就进行了战略规划和前瞻布局,在政策引领、中层架构、细化延展上取得了显著成就,全面夯实了“设计之都”形象的物质基础,以及空间媒介的呈现之根。


1.顶层设计,政策引领。新时代,重庆市政府提速创建“设计之都”,2021年出台的《重庆市工业设计数字化智能化提升专项行动方案》,提出2025年力争打造1个以上的国家级数字智能工业设计服务示范平台或园区,同时要培育10家以上新一代市级工业设计中心、100个相关创新示范项目,以及引进培养1000名智能设计优秀人才。2022年出台的《重庆市创建“设计之都”行动方案》,力争2025年达成行动目标,并指明了“设计之都”建设重点,特别是工业设计的价值地位。此外,《加快创建“设计之都”若干政策》《深入推进新时代新征程新重庆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3—2027年)》等,从金融支持、技术服务、人才支撑等方面入手,进一步细化了“设计之都”的建设方针、方向路径,明确了工业设计在规模驱动、创新赋能、结构升级、智能制造、乡村振兴、绿色经济等方面的价值地位,形成了全方位、立体化的政策引领。


2.中层架构,强化特色。重庆市政府除了在宏观上明确战略定位,做好顶层设计外,还积极进行中层架构,以国家工业设计示范城市为任务抓手,持续强化地方特色。一方面,重庆全面构建“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即“3大万亿级主导产业集群+3大五千亿级支柱产业集群+6大千亿级特色优势产业集群+18个‘新星’产业集群。”强调围绕新能源汽车、电子信息、文旅产品等进行个性化设计,以充分满足消费者多元化需求,并聚焦数字重庆,加强城市智能改造,丰富智能工业的城市应用场景,形成新业态、新模式,助力工业遗产活化利用,寻求城市绿色化转型新路径。另一方面,重庆从价值链和创新链层面入手,系统构建全链条设计产业集群,全面打通模具设计、样机生产、检验检测等流程壁垒,切实培育提升整体竞争力。此外,重庆在工业设计上有着较强的品牌意识,通过中国制造业设计大会、工业设计创新成果展、“智博杯”工业设计大赛等系列活动,形成品牌塑造与传播矩阵,打造重庆的“工业方言”,最终成为链接全球的共通符号。


3.底层细化,聚焦优势。重庆市从工业设计发展实际着眼,通过微观层面的底层细化,持续聚焦突出地方优势,充分实现了效能转化,为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新引擎。一是持续夯实平台基础。近年来,重庆市先后引进浪尖、无限空间、博乐等全球顶尖设计公司,成功培育25家设计引领示范企业,以及153家设计驱动型企业,市场基础愈加扎实,平台支撑优势明显,各级工业设计中心年销售额超2100亿元,极大提高了城市“造血”功能。二是重庆独特的山城文化为工业设计赋能灵魂,无论是“站立着的城市”,还是“8D魔幻城市”,刚柔并济的独特气质成为重庆工业设计重要的文化资本,实现了工业设计科学与城市人文精神的深层整合。三是重庆不断加大科教投入力度,形成以四川美术学院、重庆大学等为主导的人才培养体系,打造了许多国内一流、国际先进的工业设计专业集群,并率先构建了工业设计专业职称完整评价体系,为重庆工业设计发展提供了最根本的人才支持。


总的来说,重庆的工业设计以其独特的地域文化和科技创新为特点,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品牌和风格,在未来,我们有理由相信,重庆的工业设计将继续保持这种势头,继续向更高层次、更广领域拓展,为中国的工业设计事业贡献更多的力量。



二、工程设计:丰富形象锚点,聚焦符号重构


如果说工业设计是城市的骨架,那么工程设计就是城市的血肉,通过赋能城市更新改善人居环境,直接关系到城市形象好感度。目前,工程设计作为重庆“设计之都”的核心维度,围绕韧性、智慧、绿色、美观等关键词进行创新发展,打造了一张张独具重庆特色的工程名片,成为城市形象锚点,并在聚焦符号重构中切实提高了城市亲和力、感召力。


1.“山水”品质。重庆的工程设计非常注重韧性,充分体现了其独特的“山水”品质,这种“山水”品质不仅体现在建筑外观的设计上,更是深入到工程的内在结构和功能规划中。一方面,就建筑结构来讲,重庆工程师非常善于利用山地地形,通过悬挑、架空等手段,将工程整体嵌入山体之中,不仅能够节约土地资源,而且能够减少环境破坏。另外,他们还非常注重通风、采光、排水等的合理设计,保证建筑能够在恶劣的自然条件下依然保持稳定安全。另一方面,就功能规划来讲,重庆的工程设计广泛融入了“山水”元素。以交通设计为例,他们会充分利用地形优势,构建多层次、立体化交通网络,在增强交通便利性的同时,最大减少污染,典型的如“空中列车穿梭楼间”的李子坝轨道站,还有黄桷湾立交。可以说,重庆的工程设计具有鲜明的“山水”品质,充分彰显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不仅赋予了重庆独有的美丽气质,而且为民众创造了自然舒适的生活环境。


2.“智能”心脏。2023年,重庆市出台《重庆市智能建造试点城市建设实施方案》,明确提出要将重庆打造为全国乃至全球智能建造高地的目标,重点培育打造智能建造试点区县、示范企业和试点项目,力争2025年现代建筑产业规模突破3000亿元。届时,智能化生产、数智化服务、智慧化监管将成为重庆工程设计的标配。截至2024年6月,重庆已培育39个智能建造试点项目,墙板搬运和安装机器人、三维激光扫描仪等多款建筑机器人和智能施工装备应用于建设工程。2024年重庆市智能建造试点项目(第一批)名单中,有22个工程项目成功入选,其中由重庆市设计院有限公司参建的设计牵头EPC项目重庆市东南医院二期建设项目,搭建了以智能设计、智能建造、数字化运维为内容的智能建造体系,在规划、设计、施工管理等多个方面进行数字化场景搭建,实现了工程建设的精确控制、高效协同和优化管理。目前,重庆市的工程设计已经成功嵌入一颗强大的“智能”心脏,凭借智能化特性、先进化技术手段,带来了前所未有的颠覆与变革,为重庆的创新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


3.“魔幻”风貌。重庆的工程设计具有一个非常突出的特色,那就是“魔幻”,并成为重庆城市形象的一张名片。重庆有着十分独特的地形地貌,山多且坡陡,要求工程设计全面考虑特殊的地形因素,在确保工程结构稳定、性能安全的基础上,最大程度实现和谐自然、个性美观,如此就诞生了许多层次鲜明、个性十足的建筑,如传统吊脚楼和现代洪崖洞、长江索道等。在此基础上,许多交通规划也充满“魔幻”风格,与各种建筑一起共同架构起了重庆的“8D空间”。人们既可以在穿梭于江面、山河、楼宇的轻轨上欣赏城市风光,也能够在复杂多变的地下通道中体验独特的交通魅力,层次鲜明、创意十足,在传统与现代的碰撞中赋予了重庆超强的未来感、梦幻感。除了李子坝站外,还有长江索道、皇冠大扶梯、凯旋路电梯等,都是重庆工程设计中的形象锚点,共同撑起了重庆的空间肌理。



三、时尚设计:深耕川渝文化,拓宽符号互嵌


工业设计和工程设计之外,时尚设计作为“设计之都”的另一维度构成,可将其视为城市的灵魂依托所在,既能够赋能乡村振兴和文旅融合、提高生活品质,又能够引领国际潮流、增强文化自信。重庆时尚设计的亮点集中体现在时尚消费实力强劲、时尚文化魅力突出、时尚创新人才力较高三个方面,深层赋予了重庆的“国际范”,有效拓宽了城市空间媒介的符号互嵌边界。


1.时尚消费实力强劲。近年来,重庆深挖巴渝历史文化,全面打造特色化时尚消费属性,积极下沉“Z世代”时尚领域,在彰显中国风范的同时,主动引领国际时尚发展,持续积聚时尚消费潜能,最终获得了强劲的时尚消费实力。重庆是全国首批国家重点培育的国际消费中心城市,除了打造消费核心区外,还形成了以解放碑—朝天门商圈为代表的国际化市场产业集群,依托自贸试验区的平台优势,积极打造多元时尚的产业生态系统,充分释放了时尚产业的市场效能。2023年,解放碑—朝天门商圈历史性实现社零总额1010.7亿元,率先跻身西部首个社零千亿级的CBD,成为能够对标巴黎香榭丽舍大街、米兰蒙特拿破仑街区的国际级商圈。2023国潮时装周和2023朝天门原创时装周上,一批知名品牌的创始人及主理人正式加入国潮时尚设计师联盟,同时,众多国潮设计师品牌及国潮少儿品牌亦在此平台上进行品牌发布活动。时尚买手、知名时尚博主及行业专家齐聚一堂,于行业高峰论坛中共同探讨产业发展策略。潮无界产业联盟正式成立,旨在为全产业链注入新动能,致力于在西南地区打造服装产业市场数字化全链路融合示范区域。可见,重庆时尚消费实力强劲,为其时尚设计产业发展提供了核心驱动。



2.时尚文化魅力突出。重庆作为巴渝文化的代表,在积极推进时尚创新之余,还不忘守护地方文化的根脉,强调立足“巴渝味”,彰显“国际范”,形成了独具魅力的时尚文化。2024第三届中国(重庆)国际消费节新消费榜单中评选出了10条“主理人街区”,其中上榜的就有渝中区山城巷,作为重庆的“建筑博物馆”,山城巷荟萃了丰富的巴渝特色历史建筑,诸如多风格的吊脚楼、古朴的四合院、具有时代意义的防空洞、庄严的教堂、传统民居、繁华商铺与典雅公馆等。但它并非单纯致力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老街,而是巧妙融入了时尚潮流元素的时尚消费新地标,独特的主理人小店消费模式备受游客喜爱,成功实现了巴渝文化的市场创新。此外,重庆十八梯传统风貌区、洪崖洞民俗风貌区、下浩里、开埠遗址公园、长嘉汇弹子石老街、TESTBED2贰厂文创公园、北仓文创街区、重庆·不夜九街、N37桥角角夜光营地等,都是独具川渝文化特色的“非标商业”代表,进一步突出了重庆的时尚文化魅力。



3.时尚创新人才力较高。重庆不断加大时尚创新人才培育力度,通过举办各类设计大赛、成立重庆市设计之都促进中心、完善设计驱动型企业库等途径,形成“政、产、学、研、用、金”平台,成功培育了一大批优秀设计师,在时尚设计领域自然形成较高的创新人才力。2023年朝天门原创时装周上,依托平台优势,联动多方资源,举办原创生产力云对接活动,充分运用“互联网+就业”新模式,进行线上“直播带岗”,以“创新创业”+“访企托岗”进一步扩大时尚设计人才队伍,深化设计师和原创品牌深度对接、融合创新,有效激活了服装产业时尚设计的创新活力。此外,重庆建有200多家驻社区设计师工作站,都能够独立开展创意设计培训工作。还有20所本科院校、36所职业院校的设计类专业,并成立了一批专业研究机构,构建了覆盖全市的设计协同创新网络,为时尚设计产业发展提供了根本的人才支持。


可以说,重庆的“设计之都”可谓是实至名归,工业设计、工程设计、时尚设计互为一体,共同构筑了重庆的工业之根骨、山水之肌理、时尚之风貌,形成了层次鲜明、立体开放的城市空间媒介景象,成为国内城市形象塑造与传播的典范。更为重要的是,随着新媒介技术的成熟发展,重庆通过大胆实践为城市形象符号建构提供了更多可见性,找到了城市空间传播的秩序,并通过系统整合形成范式机制,是空间媒介视域下城市形象传播的重要创新。



(作者系著名文化学者,大连外国语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教授、博导,大连外国语大学国际传播研究院院长、中华文化海外传播研究中心主任;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人类文明新形态对外传播策略研究成果,批准号:23AXW004)


审核:刘    坤

责编:王世明

编辑:刘    彬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