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记忆可寻可看 千古之美可感可知

2024-12-20


文/明贵栋


“千里桑麻绿荫城,万家灯火管弦清。”走进曾与北京、保定并称“北方三雄镇”的石家庄市正定古城,登楼远眺,古街古楼、古寺古塔、古城古韵尽收眼底,古城中轴线、古建筑轮廓线、城市天际线一览无余。摩肩接踵、人头攒动的场景,彰显着“燕南古郡、京师屏障”的独特魅力。


正定:这座承载着厚重历史与文化的城市,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无数游客的目光。在这里,每一砖一瓦都诉说着古老的故事,每一条街道都承载着历史的记忆。近年来,正定县在古城保护与文化传承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通过一系列创新举措,让城市记忆可寻可看,千古之美可感可知,为游客呈现了一幅幅生动的历史画卷。


千年古郡、北方雄镇:正定古城一见倾心


登得上城楼,望得见古塔,记得住乡愁。千古之美,可寻可看。漫步正定,一见倾心。


正定古城,自古便被誉为“燕南古郡、京师屏障”,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壮丽的古建筑群吸引着无数游客的目光。正定古城始建于北周时期,至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经历了北魏至清末的多次修缮和扩建,是一座拥有7000年人文史、2700多年建置史、1600多年建城史的历史文化名城。


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在正定县6.6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如珍珠般分布着隆兴寺、开元寺等38处文物古迹。


走进正定古城,仿佛穿越回历史长河。古城内保存着大量的寺庙建筑和碑文、器物,其中最为著名的当属隆兴寺、正定四塔和正定城墙。隆兴寺作为古城的核心建筑,其庄严辉煌诉说着古刹的千年故事,飞檐翘角间藏着历史的痕迹。正定城墙作为古城的屏障,数十米高的城墙堪称奇景,让人不禁感叹古人的智慧与勤劳。


正定历史建筑“九朝不断代”,形成了国内罕见的珍贵古建筑群,素有“九楼四塔八大寺”,被建筑学家梁思成先生誉为“古建筑艺术宝库”。开元寺的钟楼,是我国现存唯一的唐代钟楼。钟楼上悬铜钟一口,造型古朴。铜钟悬挂在木结构钟楼上,千年不坠,堪为一大奇观。


在燕赵南大街的开元寺南广场考古遗址前,不时有游客驻足观赏。遗址坑内,清楚地展示着唐、五代、北宋、金、元、明、清7个历史时期的连续文化层叠压。隔着玻璃墙,一边是静谧深埋的历史,一边是繁华的现代生活。游客置身其中,古今间自由穿越,历史文化真正融入了日常生活。



正定自贸区商务中心


坚持“旅游兴县”,蹚出发展新路


“金门玉户神仙府,桂殿兰宫妃子家。”上世纪80年代建成的正定旅游“名片”荣国府里游人如织,曲乐悠扬。府外的宁荣街上,不时能看到一对对恋人身着古装拍摄婚纱照。


荣国府,是游客来正定必打卡景点。荣国府景区旅游的“长盛不衰”,源于40年前正定实施“旅游兴县”的战略性谋划和开创性“落子”。


当时,正定提出了改革兴县、工业兴县、科技兴县、人才兴县、文化兴县、旅游兴县的新思路,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把挖掘历史文化、实施旅游兴县作为一项重要战略措施,多方筹措资金在正定建设拍摄基地“荣国府”,并修建荣国府旅游景区。荣国府在建成当年的旅游及门票收入就达1000多万元,不仅收回投资还有盈利。


在荣国府带动下,隆兴寺等一大批深藏正定的国宝逐渐广为人知,全县迎来第一个旅游高峰。


打造“荣国府”是正定领改革开放之先,以长远眼光谋划文旅融合的经典手笔,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经典案例,被业界称为旅游业的“正定模式”。

河北正定古城夜景



河北正定古城夜景


沿着当年确定的“旅游兴县”战略,正定县坚持把历史文化资源当作第一资源,一任接着一任干,把实施“旅游兴县”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结合起来,以文旅融合激活文化遗产活力,文旅产业成为强县富民的支柱产业。


如今,荣国府依然是备受青睐的影视拍摄基地。继《红楼梦》之后,《康熙王朝》《海棠依旧》等200余部影视剧在此取景拍摄。为丰富景区文化活动内涵,打造红楼文化经典景区,荣国府相继推出了游客可以互动参与的“元妃省亲”“黛玉进府”等红楼文化特色实景演出。景区院落内增加了非遗展演、古装游园等表演内容,发挥荣国府传承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优势,丰富游人体验。


告别白天的喧嚣,夜晚的古城愈发迷人。每当夜幕降临,华灯初上,荣国府外仪门前,根据古典名著《红楼梦》经典诗词打造的空中卷轴等景观,一下子就把游客拉进了如梦如幻的红楼梦境之中。“太美了!就像穿越了一般!”熙熙攘攘的游人不停地夸赞。


走进荣国府一处院落,造型别致的舞台前,游客都在这里等着欣赏《榴花春影》演艺节目。忽然,笙簧合奏,礼乐响起,热闹的人群安静了下来。只见头戴凤冠、身着华服的“元妃”登上舞台,用优美的舞姿赢得游客阵阵掌声。


据介绍,依托红楼文化,围绕荣国府建筑空间布局,今年8月荣国府景区推出了“一梦入红楼”沉浸式夜游,19个特色主题场景,8大主题演艺和2项NPC(非玩家控制角色)互动演艺,为游客提供沉浸式夜游体验。


理云鬓、贴花黄、着古装,古城内的汉服体验馆也成为游客们的新宠。在荣国府,不管是姑娘小伙,还是儿童老者,在古城的街巷中穿梭,轻挥衣袖间,尽显汉服古风的潇洒俊逸。当下,古墙古寺古塔、青砖黛瓦红墙,让正定古城成为天然摄影棚,十二花神巡游、汉服大赏、礼乐大典、古装杂技互动,一系列特色文旅活动引爆汉服体验热情,来正定的年轻人,沉浸式体验古风国潮,体验“一眼阅千年”的游览感受。



石家庄正定大佛寺


留住历史根脉,激发城市活力


在古城保护中,正定县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方针,对古城内的古建筑、古遗址等进行了全面修缮和保护。


“还文物以尊严,还城市以空间,还游客以方便。”为了保护这些珍贵的文物,近年来,正定县坚持正确的古城保护理念,积极开展创新工作,激发城市的活力和创造力。按照“重保护、轻包装,重整体、轻干预,本真保护、突出重点、不盲目复建、不拆旧建新,让文物有尊严,让文物活起来”的工作思路,高标准实施了原址复建“镇府巨观”阳和楼、建设正定博物馆等24项古城风貌恢复提升工程,使“千年古郡、北方雄镇”的历史风貌得到有效恢复。如今,越来越多的人在古城中体验可感可知可触的历史文化记忆。


在恢复提升古城风貌的过程中,正定县严格控制文物保护范围及建控地带内的建设,动迁24个片区、迁出13家企业,拆除占压道路红线、私搭乱建和与古城风貌严重不符等违章建筑7万多平方米,有力廓清了古城空间视廊,最大限度为古城腾出公共空间。同时,把历史文化传承与现代文化元素相结合,实施夜景亮化提升工程,推出夜间文化系列活动,让古城更美、古韵更浓。


古城保护既要把古城建设好,又要让群众生活得更好。结合古城风貌恢复提升,正定县相继建成了南关古镇、燕赵南大街和旺泉古街三大特色商业街区,将原来逼仄的小街巷变成了开阔的商业街,居民的普通住房提升成了古香古色的门面房,也让附近的百姓和商户吃上了“旅游饭”。同时,正定县还加强了对古城内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如正定剪纸、赵州扇鼓等,让这些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


每当夜幕降临,正定国际小商品市场的夜市热闹非凡,600多辆小吃车从四面八方驶来,五颜六色的招牌亮起,形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游客们在这里可以品尝到地道的正定八大碗等美食,享受味蕾上的盛宴。


展望未来,正定县将继续坚持古城保护与文化传承并重的发展理念,积极探索文旅融合的新模式、新路径,丰富游客的文化体验和精神享受,让这座千年古郡、北方雄镇焕发出更加迷人的光彩。


审核:刘   坤

责编:明贵栋

编辑:刘   彬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