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刘仝保
龙年春节临近,隆冬下的河北省衡水市景县“渔耕本草军创谷”内却热气腾腾,一片繁忙:“7‘0’”净水生态鲈鱼正在为冷链运输至北京新发地“兵将优品”旗舰店做最后一道包装工序;准利牌薄荷水刚刚中标纳入天津市政府机关工会的福利采购;当地餐饮企业直接入园采摘的水培芹菜正与游动的鲈鱼做着“吻别”……仅仅一年多光景,这家“鱼菜共生微工厂”就实现了净菜产销的“京津冀一体化”,让“渔耕本草”一跃龙门,成为新时代赓续农耕文明和乡村产业发展的“金龙鱼”。
“鱼菜共生微工厂”是2022年河北增硕农业技术开发有限公司落户景县后在“渔耕本草军创谷”内孵化的首个乡村振兴项目,现已打造成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现代化农业产业集群,实现了生态友好、产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多方共赢。
一
“鱼菜共生”属于复合耕作体系,是将水产养殖和水耕栽培两种技术通过生态设计达到协同共生,实现养鱼不换水而无水质忧患,种菜不施肥而正常成长的生态效应。河北省“最美退伍兵”张建辉是这家公司的负责人与发明人。
张建辉,1974年出生于河北省衡水市武强县一个农民家庭。1993年,他怀着对军营的美好憧憬,入伍到了天津市公安消防总队,成为一名消防战士。入伍期间,他荣立三等功两次,获得“优秀士兵”“优秀共产党员”“精武标兵”等荣誉称号。2004年,张建辉从部队转业,十多年来经过两次创业,创业成功后心里一直惦记着曾经养育过自己的父老乡亲们。
“在与家乡父老的接触中我了解到,当前农村空心化严重,大量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乡村房屋闲置,留守老人、妇女缺乏稳定的收入来源,我就想着为家乡的父老乡亲们做点什么。”张建辉发心要为家乡做些事情。
在经过实际走访、专家论证、市场调研后,张建辉决定与天津农学院合作开拓“鱼菜共生微工厂”项目。2017年,张建辉在家乡武强县组建了河北增硕农业技术开发有限公司,利用农村闲置庭院和留守人群重点发展富硒芽苗菜与高品质淡水鱼产业,并逐渐将物联网前端监控、数据采集、智能云计算、设备自动化控制等先进技术应用其中。先后开发出适应不同场景的生产系统5套,即家庭小水体养鱼系统、农户种养结合系统、村集体种养系统、塔式多功能种养系统、工厂化多功能种养系统,分别针对不同闲置房屋棚舍资源,选用不同生产模式。其中,家庭小水体养鱼系统适用于农村闲置民房或者小菜园,主要生产功能性鱼类,适合农村留守老人和妇女;农户种养结合系统适用于农村闲置民房,生产鱼、虾、蟹类和芽苗菜类,适合农村有较强劳动力人员;村集体种养系统适用于养殖棚舍、旧校舍等场地,生产淡水鱼、虾、蟹类和水培蔬菜、中草药类,适合村级组织发展村集体经济;塔式多功能种养系统和工厂化多功能种养系统适用于设施大棚场地,生产各类鱼菜共生农产品,适合基地大规模生产。
(张建辉与技术人员在交流)
二
经过几年的摸爬滚打,张建辉和他的团队破解层层难题,创造了12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专利,广受市场认可。2022年,“鱼菜共生微工厂”项目被招商引入景县,升级为“渔耕本草军创谷 ”,占地面积1000余亩,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规模化生产,目前已产生了示范效应。
张建辉介绍说,根据市场需求,经过多方试验并结合水培植物特性,最终在蔬菜和中草药种植品种选择上,确定了豌豆苗、芹菜、生菜、空心菜和薄荷作为水培植物品种。这些植物种植技术要求低、易成活、生长快、产量大,有利于实现种植效益最大化。鱼养殖品种上,在天津农学院、天津市水产重点实验室陈成勋教授团队的指导下,结合北方水产市场行情、气候特点和温室设施环境,经过筛选对比试验,选择了鲈鱼、禾花鲤等经济价值较高的南方鱼类作为养殖品种。这些鱼类在温室大棚内能一年四季生长,本地产销又降低了运输成本,具有较好的竞争优势和经济效益。目前,每年可生产7茬共56万斤无公害应急蔬菜和2茬共300万斤净水生态鲈鱼,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成为名副其实的现代高效农业。
发展现代农业自然离不开科技的强大支撑。首先是实现了养殖水体健康化。设施化养殖密度高,水质容易污染滋生病菌,导致死鱼现象发生。为破解这一难题,军创谷与衡水学院合作,通过发酵残余废弃蔬果,生产出一种环保酵素,泼洒到养殖池或搅拌到鱼饵料中后,酵素中的有益微生物和活性酶能够清除水体中的有害物质,起到了净化水质、防治鱼类疾病的良好效果。第二是微生分解营养化。随着时间推移,鱼的排泄物和饵料残渣越来越多,需要进一步改善水质。在衡水学院的帮助下,军创谷开展工厂化养殖尾水处理研究,设置了微生物反应池,定期将养殖水体通过水循环泵入微生物反应池,水体中的鱼粪、剩余饵料等废物经过微生物发酵、硝化菌分解,转化成可供植物吸收的营养成分,实现了种菜不需施肥,养鱼也无需换水的良好效果。第三是循环系统智能化。为做好养殖水体循环环节,军创谷与河北工业大学合作,开发了物联网监测及自动化控制系统,通过物联网对水体温度、PH值、溶氧度、氨氮比等多维数据,进行24小时动态采集、实时监测和数据分析,生成处置方案,开启自动控制程序,进行水流驱动实现循环增氧,确保水循环系统平稳高效运行。
经过迭代升级,“渔耕本草军创谷”孵化的“鱼菜共生微工厂”项目已突破了传统农业模式,将种植业和养殖业联结在一起,延伸产业链条,为推进乡村产业振兴蹚出一条新路。截至2023年底,已建成数字化智能育苗车间2处(包括大型育苗生产设备36套)、孵化车间2处(包括孵化池12个)、暂养车间6处(包括暂养池72个)、小龙虾养殖车间1处(包括养殖池8个)、生产设施棚56处(包括鱼菜共生设备416套)、低碳绿色养殖鱼池28套,均已建成投产,可实现年产鱼300万斤。还通过“企业+合作社+农户”运营模式推广至5个乡镇的18个村,与村集体、农户签订生产订单,实行统一品种、统一管理、统一设备、统一技术、统一回收、统一销售,让生产者投入少、见效快、无后顾之忧,可带动农户年平均增收8000元,村集体年平均增收5万元。同时,还吸纳了大量省市县镇村的退役军人加入,带动了更多的退役军人投身乡村振兴建设中来,为乡村振兴添加了“军创”元素。为此,张建辉获得了“河北省最美退伍兵”“河北省爱国拥军先进个人”“河北省优秀退役军人”“河北省创业导师”等荣誉称号。
(渔耕本草军创谷生产的农产品进入北京200多个中高端社区)
三
“鱼菜共生”系统,在生产过程中不施农药、化肥,不添加化学药剂,种出来的蔬菜无污染、口感好、品质高,养出来的鱼肉质更紧实、味道更鲜美,具有很高的安全和健康品质。有了高品质的农产品生产,军创谷开始着手延伸产业链条、丰富产业业态,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和农业旅游业,实现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目前已经建成了4条鱼菜生鲜产品预处理生产线和1条生物提纯生产线,生产薄荷水饮料、臭鲈鱼预制菜、豌豆苗饺子等,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和综合效益,在此基础上着力打造农业旅游研学基地,把国学教育、红色教育等与现代生态农业相结合,与县退役军人事务局、县妇联、团县委等单位联合,打造了农耕文化实践基地、党建文化长廊、“童心向党”实训基地,发展生态农业科普教育和红色教育文化旅游,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提高企业综合竞争力。
据湖南贝哲斯信息咨询有限公司鱼菜共生行业报告显示,2022年中国鱼菜共生市场容量为1.25亿元,全球鱼菜共生市场容量为39.71亿元,预计鱼菜共生市场容量将以7.1%的年复合增长率增长。因此,鱼菜共生产品在国内外市场都有很大发展潜力,市场前景十分广阔。目前,“渔耕本草军创谷 ”生产的农产品不仅覆盖衡水当地高端餐饮行业,得到衡水绿色产业联合会、衡水饭店餐饮协会好评和推荐,而且还进入北京200多个中高端社区,纳入天津市政府机关及工会组织的福利采购。
有专家认为,相对于传统农业模式,“渔耕本草军创谷 ”打造的“鱼菜共生”模式是一种生态种养殖模式,是一种新型复合耕作体系,通过建立“鱼肥水—菜净水—水养鱼”的生态循环系统,不仅能获得健康鲜美的鱼类,还能收获绿色环保的蔬菜,从而获得更大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对于实现生态环境可持续化、保障人民身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这样的一个富民产业,证明了农业绿色发展是乡村全面振兴的“金钥匙”与“新路径”,产学研合作是农型企业发展的“助推器”,从而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谈及未来,张建辉说,要大力加强鱼菜共生农产品品牌建设,一方面在产品品质上下功夫,建立产业链质量安全追溯体系,把好农产品质量安全关,并开展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认证;另一方面,在品牌营销上下功夫,提升产品形象,并带动农户发展电商,推动产品线上线下融合发展,着力将其打造成品质过硬、特色鲜明、知名度美誉度高的京津冀区域公共品牌,让“金龙鱼”天天“跃龙门”,拉动经济增长,切实为民造福。
(栏目责任编辑:于雪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