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星辰
《方案》方案部署五个方面的工作任务,这些任务以“新”为核心理念,旨在通过创新推动零售业高质量发展。
在网购已成风靡之势的时代背景下,2024年12月16日,商务部办公厅、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住房城乡建设部办公厅、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中国人民银行办公厅、市场监管总局办公厅、中国证监会办公厅等七部门联合印发了《零售业创新提升工程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方案》聚焦百货店、购物中心、超市、社区商业中心等零售商业设施改造提升和创新转型。
明确五大主要任务,以“新”为核引领创新
《方案》方案部署五个方面的工作任务,这些任务以“新”为核心理念,旨在通过创新推动零售业高质量发展。
一是推动场景化改造,鼓励融合性商业,创新时尚型商业,倡导策展型商业,培育主题式商业,完善社区型商业。
二是推动品质化供给,以消费者为中心,诚信经营、品质当先、服务至上,优化商品和服务体验。
三是推动数字化赋能,推动实体零售与数字经济深度融合,形成新质生产力,提升效率,让消费更便捷。
四是推动多元化创新,鼓励业态融合,“大而强”“小而美”“专而精”与“一店多能”模式百花齐放。
五是推动供应链提升,鼓励强化协同,优化流通渠道,高效衔接供销,促进降本增效。
推动场景化改造:围绕强化功能定位、优化内外环境、增设人性化服务设施、提升风貌特色,《方案》鼓励百货店和购物中心开展“一店一策”改造,向运营要效能。同时,鼓励融合型商业,打造购物、餐饮、社交、娱乐等“一站式”服务的新地标,满足全方位消费需求。创新时尚型商业,发展首发经济,引入全球知名品牌,支持首店、首展、首秀,培育“年轻力”“她经济”“文艺范”等。倡导策展型商业,创新演艺、展览、文化、动漫等多元体验场景,丰富消费内容。培育主题式商业,鼓励商业与科技、自然、艺术、体育、公园等联动,巧改造、微更新,形成特色空间,满足社交、亲子等消费需求。完善社区型商业,发展社区型购物中心、便民商业中心,丰富便利店、菜市场等基本保障类业态,以及娱乐、健身等品质提升类业态,推进完整社区建设,加强适老化、适幼化改造,打造一刻钟便民生活圈。
推动品质化供给:以消费者为中心,诚信经营、品质当先、服务至上,优化商品和服务体验供给。《方案》鼓励汽车、家电、家装厨卫等传统消费品“以旧换新”,培育智能家居、数码产品、智能穿戴、大健康、美妆、宠物等新的消费增长点。推广国货“潮品”,发展主题文创、特色非遗、旅游纪念产品,推动老字号增品种、提品质、强品牌,进商圈、进步行街、进交通枢纽、进景区。支持设立老年服务和母婴用品专区专柜,丰富养老照护、日用辅助、健康促进、益智玩具等用品。
推动数字化赋能:推动实体零售与数字经济深度融合,形成新质生产力,提升零售效率。《方案》鼓励零售企业联合供应商推广基于全球统一编码标识(GS1)的商品条码体系,促进数据全链互通、采集交换顺畅。应用数字技术优化标准流程,赋能开店布局、进销存管理、物流配送、防伪溯源等环节,推动信息系统等智能化升级,提升送装拆收一体、退换货、评价反馈等售后服务体验。创新“以大带小”模式,推动技术赋能、平台赋能和生态赋能,为上下游提供数字系统、培训、营销、支付等关键环节的共性数字化解决方案,实现快速响应与高效运营。探索利用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技术,打造云逛街、云购物、云体验等数字消费新场景,提供智能停车、智能送货、智慧节能、智慧安防等服务,推广智慧商店、网订店送(取)、无接触交易、自助结算、自动售货等模式,让消费更便捷。
推动多元化创新:顺应消费趋势变化,创新多元零售业态,繁荣零售市场。《方案》鼓励百货店适当调增餐饮、娱乐、亲子等业态比例,探索深度联营、自采自营,从卖商品转向卖服务体验、解决方案、生活方式。鼓励大型超市、仓储会员店发挥优势,兼营批发业务,为周边小商户供货。鼓励超市、便利店推广“数字赋能+连锁经营”,发展“一店多能”,搭载便民服务项目,提升客流、平效和场地利用率。鼓励发展精品店、集合店、快闪店、品牌折扣店等新业态,培育“小而美”“专而精”特色店铺。支持到店与到家协同发展,推广线上线下融合的即时零售(平台下单+就近配送,门店下单+即时配送),探索“店仓一体”“预售+集采集配”等新模式。
推动供应链提升:鼓励大型零售企业发挥优势作用,加强供应链协同,优化流通渠道,高效衔接供销,促进降本增效。《方案》支持全供应链共管共享库存,推广集采集配、统仓统配、供应商直配、自动补货等模式,减少多级库存、重复运输及不必要的逆向流通,让信息多跑路、商品少跑路。鼓励企业之间开展同业或异业联盟,发展自有品牌,通过联合研发热销产品、联合采购拓量、精选品类增加单品采购量等方式降本增效。
营造线上线下的公平竞争环境
《方案》明确了开展摸底调查、编制试点方案、推动项目启动、调动各方力量、“一店一策”改造的工作路径。提出了加大金融支持、优化经营环境、搭建交流平台、夯实发展基础等保障措施。将零售业创新提升与一刻钟便民生活圈、推进完整社区建设、发展基础设施领域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营造线上线下公平竞争环境等相衔接,加强政策集成,与盘活存量资产、推动商旅文融合、发展首发经济、推广国货“潮品”等相结合,形成工作合力。
据了解,下一步,商务部等7部门将深入实施零售业创新提升工程,通过每年确定一批零售业创新提升试点城市,完成一批存量零售商业设施改造,推广一批经验成熟的典型案例,引导和推动零售业高质量发展,更好发挥零售业在引导生产、扩大消费、吸纳就业、保障民生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为建设现代商贸流通体系、畅通经济循环提供必要支撑。
加强供应链协同,畅通流通渠道
《方案》着重提出了供应链上下游的相互合作,畅通流通渠道,促进零售业提质升级。《实施方案》提出,推广集采集配、供应商直配等模式,减少多级库存、重复运输及不必要的逆向流通,让信息多跑路、商品少跑路。鼓励企业之间通过联合研发热销产品等方式降本增效。
推广源头直采,鼓励订单生产
《方案》还提出推广源头直采、订单生产、农超对接,发展“净菜”进城,利用冷链温控数据服务生鲜农产品销售,延长保鲜期,实现优质优价。鼓励批发商发挥渠道、专业等优势,为零售商提供供应链一体化解决方案。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消费大数据研究院教授执行院长陈立平认为,零售创新肯定需要供应链变革,政策在供应链创新当中强调了批发业在其中起到的衔接作用,提到了批发业的转型,为下游的零售商和上游的生产商能够提供更好的服务,共同服务好消费者。他认为这是供应链方面最新的一些提法,能够对商贸流通体系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为了满足消费者个性化、多元化的消费需求,一些地方已经在积极探索创新零售业发展模式,打造融合型、时尚型、策展型、主题型的消费新业态。
强化“链”动,推动供应链协同发展
供应链提升是《方案》的重要内容,其中“供应链协同”尤为关键。政策鼓励大型零售企业加强并优化流通渠道,让零售业在供应链层面降本增效,为零售业转型升级助力。
促进供应链协同:鼓励大型零售企业发挥自身优势,加强与供应商的合作,实现供应链的高效协同。推广集采集配、统仓统配等模式,减少库存和运输成本,提高供应链效率。
发展自有品牌:鼓励零售企业发展自有品牌,通过联合研发热销产品、联合采购拓量等方式,提高产品竞争力和供应链掌控力。
提升供应链管理水平:支持企业利用数字化技术提升供应链管理水平,实现供应链的智能化和透明化。推广源头直采、订单生产等模式,提高供应链的响应速度和灵活性。
破解“难”题,助力零售业持续健康发展
《方案》致力于解决“区域发展失衡之难”“优质供给短缺之难”“同质化竞争之难”和“运营成本高企之难”,从多个方面给出了指导意见,优化产业布局、积极提升零售业的供给质量、有效推动零售业的特色化发展和多元化创新、推动降低企业运营成本,帮助企业持续健康发展。
优化产业布局:通过政策引导和试点示范,推动零售业在区域间的均衡发展,缩小地区差距。
提升供给质量:鼓励零售企业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满足消费者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推广国货“潮品”,提升国产商品的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
推动特色化发展和多元化创新:鼓励零售企业创新业态模式,发展特色店铺和新零售业态,提高市场竞争力。支持线上线下融合发展,推动即时零售等新模式的普及和应用。
降低运营成本:通过优化供应链、提高物流效率等措施,降低零售企业的运营成本,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
引领零售业迈向高质量发展新时代
随着《方案》的深入实施,我国零售业将迎来新一轮的创新提升和高质量发展机遇。通过推动场景化改造、品质化供给、数字化赋能、多元化创新和供应链提升,我国将初步形成供给丰富、布局均衡、渠道多元、服务优质、智慧便捷、绿色低碳的现代零售体系。
零售业作为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繁荣市场、保障民生、服务居民便利生活的主要力量。推动零售业高质量发展,不仅能够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还能够提供大量就业岗位,促进经济社会进步和市场经济繁荣。同时,零售业的创新发展也将有助于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我国从流通大国迈向流通强国,提升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水平,进一步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
未来,在人口结构变化、消费升级和技术进步等新形势的推动下,我国零售业将继续探索新的发展方向和模式,不断提升服务质量和竞争力,为经济增长注入新的动能,为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审核:刘 坤
责编:明贵栋
编辑:刘 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