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墨之间,心悟之道——著名书法家曲平书法艺术赏析

2025-03-21


/山人

在当代书坛,曲平以其四十余载的坚守与感悟,开辟出一片独具韵味的精神家园。她的书法艺术,不是简单的笔墨与技法的挥洒,而是人生哲学与文化底蕴的深度融合,挥毫泼墨间,一个时代的文化印记跃然纸上。她的作品,不仅展现了中国书法艺术的韵律美与结构美,还深层次地揭示了中华文化的传承性与创新性,呈现给我们的,是一个时代的艺术精神与文化追求,是一个书法艺术家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表达。

曲平的书法之路,始于辽南古辰州的文化传承,童年的艺术梦想在这里扎根,自此与书法结下不解之缘。年少时,虽对古墨玄机领悟尚浅,但那份对笔墨丹青的痴迷,让她在涂鸦临帖中探寻灵感。在同窗嬉戏玩闹之时,她却沉浸于书法世界,这份年少时的专注与热爱,为其日后的书法造诣奠定了坚实基础。

习书弘道,是曲平始终秉持的理念。她不求闻达于世,只追前贤遗风,将书法视为心画。她深知,书法由技入道,需拜时贤名师,崇魏晋书风,更要守时酬勤,开眼觅要法。在不断的实践与思考中,她领悟到书法的和谐之美,即心手相映,让毛笔在纸上自由跃动,精准表达每个点画的文化内涵,展现人生思想。

坚持,是曲平书法生涯的关键词。她谨遵“习书,贵在久恒”的原则,以王羲之《书论》为指引,将书法融入血液,让呼吸都弥漫着墨香。她谢绝诸多社会活动邀请,把自己关在工作室,享受那份孤独与寂寞,在潜心钻研中不断精进。这种对书法纯粹的热爱与执着,使其在书法艺术的道路上稳步前行。

曲平的书法创作以楷、行、草书见长。她的行书和草书线条极具张力,时而如苍松盘曲,坚韧而富有弹性,每一次转折都蕴含着力量的积蓄与释放;时而似山间溪流,婉转流畅,自然而毫无滞碍。这种对线条的精妙把控,源于她对书法技术的深刻理解与长期锤炼。她认为,“书法技术的关键在于一个‘写’字,每个点画都需通过准确的动作完成,才能达到线条的质量要求。”在她的行草书中,线条的粗细、轻重、枯润变化极其丰富,犹如音乐中的音符,高低错落,在笔墨飞舞间奏响了一曲曲动人的旋律。比如,在书写笔画的起笔处,她往往能以轻盈的笔触入纸,似蜻蜓点水,而后迅速加重力道,使线条饱满厚实,形成强烈的对比。在行笔过程中,她又能根据字的结构和整体布局,灵活调整线条的粗细,时而纤细如丝,时而粗壮有力,赋予每个字独特的生命力。

曲平的行草书结构,打破了传统的规整束缚,充满了奇思妙想。她站在审美的高度,灵活运用夸张与变形的手法,对汉字的结构进行大胆重构,使字的形态在似与不似之间游走、定型,既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又在收笔时形成稳健刚毅之美。她笔下的字,或欹侧险峻,或开合有致,看似险象环生,却又能在瞬间达到平衡,让人不禁为其巧妙的构思拍案叫绝。创作中,她会将某些笔画拉长或缩短,改变其原本的位置关系,使整个字的重心发生偏移,营造出一种动态的美感。但这种变化并非随意为之,而是建立在对汉字结构规律的深刻理解之上,是在遵循书法基本法则的前提下进行的创新。在她的笔下,每个字都像是一个独特的生命个体,有着自己的个性与灵魂,它们相互呼应、相互依存,笔墨相融、意境相连,刚柔并济、气质共生,共同构成了一幅和谐统一的书法作品。 这种波澜壮阔、气质共生的艺术效果,正是曲平行草书艺术的魅力所在,也是她能够在当代众多女书法家中脱颖而出的关键所在。

曲平行草书的章法布局,犹如一首气势磅礴的交响乐,充满了节奏感与韵律感。她注重字与字、行与行之间的呼应与连贯,通过巧妙的留白与疏密安排,使整个作品张弛有度,富有变化。这种疏密相间的布局,不仅增强了作品的视觉效果,也为观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

曲平崇魏晋书风,从古人的经典作品中汲取养分,同时又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和时代精神,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她的行草书作品,既有传统书法的古朴典雅,又充满了现代艺术的创新活力,展现出一种大气磅礴、雄浑洒脱的艺术境界。

对于书法爱好者,曲平提出了四点宝贵建议: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能引领人愉悦地走进书法世界;勤奋是提升技艺的关键,勤能补拙,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虚心向古人和良者学习,面对吹捧保持清醒;注重品行修养,因为书法离不开性情,品正才能技良。这不仅是她对书法学习者的殷切期望,也是自身书法生涯的真实写照。

曲平认为,研习书法是一场修行,是通过技法的锤炼达到艺术升华的过程。从“悟到”书法升华为艺术的本质,到运用变化和统一的规律在“悟道”之路上前行,她对书法点、画、字、行的规律有着深刻理解。她认为,每个点画、每个字、每一行都蕴含着大小、长短、轻重等丰富变化,这些规律如同世间万物的哲理,皆可通过笔端展现。

在认知艺术与生活的关系上,曲平有着独到见解。她深知,生活是艺术的根基,艺术是生活中美好事物的提炼,能给人带来精神享受,而创造艺术的过程也能提升人对生活的认识。同时,她提出当代书法人应思考古人对书法的要求,即书写中国文化的根基——周易或儒、释、道三家文化的精髓,以及表达中国人的审美感受和情感取向 。

曲平的书法艺术追求,是她精神世界的一种笔墨表达。她的笔下,书法不仅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一种生活态度,是一种对人生、对文化的深刻思考。她在笔墨之间,感悟着书法之道,为当代书法艺术的发展,提炼和塑造了丰厚而独特的精神内核。   



曲平行书秦观《鹊桥仙》词



曲平行草李白 《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



曲平行草柳宗元 《晨诣超师院读禅经》



曲平行草 《聪训斋语》句



曲平行草李白《饯李副使藏用移军广陵序》



曲平草书李白《送友人》诗



曲平行草 《聪训斋语》句



曲平行书《致良知》



曲平行草《溪山兴》



曲平行书《笔畅心宁》联



曲平行楷 《聪训斋语》句



艺术家名片



曲平,1966年出生,原名曲奎萍,师从聂成文先生,曾进修于北京画院王文芳工作室从学中国山水画,研修于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系。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女书法家委员会委员、辽宁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营口市书法家协会主席。书法作品曾获首届中华“妈祖杯”全国书法篆刻大展优秀奖、全国首届书法临帖展优秀奖、全国第三届行草书展优秀奖、第五届全国妇女书法作品展优秀奖、全国“乌海杯”书法作品大展优秀奖、全国第三届妇女书法篆刻展二等奖、第一届第二届“中国书法兰亭奖”提名奖等。2006年被中国书法网评为作品最具收藏价值“全国六大女性书法家”,在《中国书法报》2016年度遴选活动中被评为“当代十大女性书法家”,书法作品被中南海、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收入《共和国书法大系·书家卷》。


审核:刘    坤

责编:王世明

编辑:刘    彬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