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技术正在深刻改变智库研究的范式,推动形成“数据—模型—场景—生态”四维联动的智慧决策体系。
文/ 徐蕴峰
近期,中国初创企业深度求索(DeepSeek)推出的人工智能大模型成为全球科技圈“顶流”,引发世界高度关注和热烈讨论。短短30天,DeepSeek先后发布两款性能比肩GPT-4o的大模型,“1/18的训练成本、1/10的团队规模、不分伯仲的模型性能”令世界大为震撼。DeepSeek代表的“低成本+开源”路径,撬动了全球人工智能发展新范式,改变了全球人工智能发展格局,这不仅是中国对世界人工智能的重大贡献,也是新时代中国创新能力的最新写照。
中国创新重塑全球人工智能发展格局
2025年伊始,DeepSeek的横空出世,犹如一颗重磅炸弹,在全球人工智能行业掀起了惊涛骇浪。它以卓越的技术实力和令人惊叹的成本优势,迅速崛起为人工智能领域的一股强大力量,让那些长期占据主导地位的国际科技巨头们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为应对竞争,谷歌、微软、OpenAI、Meta等科技巨头纷纷加快技术创新步伐,加大研发投入,推出新的模型和应用。谷歌不断优化其BERT模型;微软将DeepSeek-R1模型引入Azure云计算平台和GitHub开发者工具,利用其技术优势增强自身生态;OpenAI加速GPT-5研发,计划推出免费版本以应对用户流失;Meta加速推进其开源模型Llama的迭代……DeepSeek的技术突破为整个硅谷人工智能研发注入新活力,激发更多创新灵感,成为众多初创公司与研发团队锚定的目标,引领行业技术发展新路径。
不仅如此,DeepSeek正在引发一场全球人工智能开源技术的变革。DeepSeek通过优化算法,极大提升了算力效率,通过提升“性价比”的方式,解决了人工智能“用不起”的困境,从而推动了人工智能的普惠化进程。Meta首席科学家Yann LeCun称DeepSeek是“开源模式的胜利”,推动技术共享。DeepSeek开源代码被全球开发者复刻,欧洲人工智能初创公司NetMind等表示已经将系统从GPT迁移至DeepSeek模型,节省了大量费用,并称“用户并未发现有任何差别”。在智能客服领域,许多企业开始采用基于DeepSeek模型的智能客服系统,提高了客户服务的效率和质量;在智能写作领域,DeepSeek的技术也被广泛应用,帮助写作者快速生成高质量的文章、报告等。
人工智能作为新一轮产业革命的核心驱动力,已成为各国科技竞争新的角力点。谁掌控了该领域的话语权,谁就在国际舞台更具影响力,因此,当前全球各主要国家都在大力投入人工智能研发,试图在这场科技竞赛中拔得头筹。
抢抓人工智能差异化发展机遇
新春伊始,各省区市陆续召开“新春第一会”,围绕高质量发展展开讨论,聚焦优化营商环境、科技创新等主题,布局新一年工作重点。今年恰逢DeepSeek爆火引发人工智能浪潮持续涌动,多个省区市抢抓先手,竞相布局人工智能及未来产业。
广东将人工智能和具身智能机器人作为重点发展方向,计划推动人机交互、判断决策等智能化技术突破,支持工业制造、医疗、养老等领域的应用场景落地。会议提出,广东将在“人工智能+”、低空经济、集成电路、新材料、生物制造、具身机器人、工业设计和工业标准等领域持续发力,目标是将广东打造成全国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标杆。2024年广东工业机器人产量占全国44%,未来将进一步强化人工智能大模型在机器人领域的应用。会上,佛山、东莞等制造业强市表示要以人工智能推动制造业转型,改造提升传统产业。
北京在人形机器和未来产业方面加大力气谋篇布局。1月发布的2025年北京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北京将人形机器人列为未来产业重点培育方向,计划举办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推动其在商业航天、生物制造等领域的应用。实施“人工智能+”行动计划,鼓励医疗、教育、先进制造等重点领域开放人工智能应用场景。此前,北京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和国家重大需求,深入实施基础研究领先行动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坚行动,已经创下多个“首位”:北脑二号填补国内脑机接口技术空白;全球首个通用人工智能体“通通”正式发布;2024年备案上线大模型105款,稳居全国首位;建成全国首个人工智能数据训练基地;实现全球首例纯电驱全尺寸人形机器人拟人奔跑。
数智赋能新型智库创新高质量发展
随着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的跨越式发展和“人工智能+”行动的不断深入,智库作为知识的生产者和传播者,正日益朝着数智型智库的方向发展,以大数据支撑科学咨询研究,以数智化赋能新型智库建设。从数据驱动到智能决策支持,再到跨领域协同,赋能产业生态建设,人工智能技术正在深刻改变智库研究的范式,推动形成“数据—模型—场景—生态”四维联动的智慧决策体系。
数据整合与智能模型构建出现代智库智慧科学决策的“数字底座”。其一,借助人工智能,智库能够有效处理大量结构化和非结构化数据,并通过整合宏观经济、产业动态、企业运营、城市治理等各类数据,结合知识图谱技术构建领域知识体系。例如,中远海运科技打造的“Hi-Dolphin航运大模型”,融合文献、测试题、经验技术等4类数据源,形成航运领域知识图谱,显著提升复杂问题推理能力,为行业决策提供精准支撑。
会下棋的机器人已走进养老护理院
其二,针对特定场景开发的人工智能专业模型,使智库能够预测各种政策情景的导向,从而增强基于证据的科学决策和前瞻性预判。例如,美国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使用人工智能进行贸易政策影响分析,模拟关税和贸易协定的经济结果。英国查塔姆研究所利用人工智能进行气候建模,以评估全球变暖和环境政策的长期影响。德勤AI研究院发布的《AI案例精选》中提到的金融领域反欺诈模型、制造业故障预测模型等,都是通过人工智能算法实现风险预判和效率优化。
人工智能助力智库研究的场景化应用,推动企业管理优化、赋能产业升级和城市治理高质量发展。例如,北京经开区与大模型头部企业深度对接,聚焦政务数字化转型,不断开放智慧城市场景应用,推动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打造智慧城市亦庄范本。国声智库“新型智库AI应用平台”利用大数据、自然语言处理、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等技术手段,对大量产业数据进行智能化筛选和处理分析,识别产业发展进程中的关键技术、创新点和潜在风险,形成深入的行业洞察和及时的研究成果,为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有针对性的建议和解决方案。该平台将首先用于数字能源、数字文博、数字环保的研究,以新型智库和数字科技的合力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国声智库已完成DeepSeek-R1本地部署,联合推出“经济窗”、智库界AI智能体等。国家版权局先后授予国声智库与新一代人工智能战略支撑平台、工业大数据产教融合数字平台、人工智能数字人才和知识库管理系统等软件著作权20多项证书。
智库应整合优势资源及多方协作平台,打造人工智能产业协同及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构建多方共赢的生态系统,实现智库“决策—创新—落地”闭环。例如,新华三打造的智算服务创新产业模式“图灵小镇”,围绕AIGC产业打造了“3+1”核心能力中心,链接高校、企业、政府,促进产业、教育、研究和应用的紧密结合,推动人工智能技术从实验室到产业化的快速转化。上海AI实验室推出的“浦源AI生态共赢计划”,协同产学研各界力量开展合作,围绕人工智能应用垂直领域重点布局,通过技术赋能、资源共享和联合研发,共同支撑人工智能产业创新发展。国声智库推出的“智库AI共生计划”,旨在强化政府、高校、智库、科创企业、科研机构、基金会等优质生态资源整合互通,通过搭建跨领域跨主体的开放型协作平台,推动“人工智能+”课题开发和技术场景化落地,实现技术、人才与产业的深度耦合,以人工智能赋能千行百业,为探索人与机器智能协同进化的新路径贡献智慧力量。
(作者系国声智库执行主任、智慧中国大数据产业重点实验室主任)
审核:刘 坤
责编:王世明
编辑:刘 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