沂蒙匠人李强:从木雕世家走出的跨界艺术大师

2025-05-09

06.jpg


文/明贵栋


在沂蒙山腹地的山东省沂水县北松峰村,一位以刀为笔、以木为纸的匠人用四十余载光阴书写了一段传统工艺与现代艺术交织的传奇。李强,这位出生于1982年9月的根雕艺术家,以"三年学徒不如祖传"的信念,将北松峰村木匠世家的技艺淬炼成金,又在知天命之年跨界油画领域,成为沂蒙地区艺术界备受瞩目的"双栖"大师。


01.jpg


木屑纷飞中的艺术启蒙   

李强的艺术基因深植于家族血脉。自幼在祖父的木匠铺中耳濡目染,五岁时便能用废弃木料雕刻出活灵活现的小动物。老木匠的刻刀在他手中仿佛被赋予了生命,《年年有余》中跃动的锦鲤鳞片、《福禄寿喜》里翻卷的祥云纹路,这些承载着吉祥寓意的传统题材,经他之手既保留了北方木雕的浑厚大气,又融入了沂蒙山水特有的灵秀气质。二十岁那年,他带着三把祖传刻刀走出山村,开启了职业艺术生涯。


02.jpg



城市地标里的刀锋传奇

2003年青岛紫晶大酒店金銮殿的九龙壁工程,让23岁的李强一战成名。他创新采用多层透雕技法,让九条蟠龙在红木上呈现出腾云驾雾的立体效果。此后十余年间,他的刻刀深深嵌入城市记忆:奥帆基地直径5米的奥运五环雕塑,他以榫卯结构实现360度无死角雕刻;莲花阁茶楼的万字纹花窗,他用0.3毫米的薄意雕法再现宋代《营造法式》的精髓;而在修复东皋公园清代门楼时,他更通过比对县志记载,复原了失传的"沂水八宝"浮雕图案。


03.jpg


根雕艺术的破界者

2014年山东根雕艺术展上,李强以《牛》《蛟龙腾飞》《白菜》三件作品包揽两金一银,震动业界。他独创的"随形赋意"创作理念,在《牛》这件作品中展现得淋漓尽致:利用树根天然虬结的形态,仅用七刀便雕出耕牛蓄力时的肌肉张力。担任沂水根雕协会副会长期间,他推动建立"非遗传承人带徒津贴"制度,先后培养出37名省级工艺美术师。其创办的聚艺堂根雕艺术馆更成为鲁中南地区最大的木作研习基地,馆内收藏的《沂蒙七十二崮》系列作品,用枣木雕刻呈现了家乡地貌的苍劲风骨。


04.jpg


跨界油画的新巅峰

2024年,42岁的李强以"沂蒙油画超写实第一人"的身份再度引发关注。他将木雕中的空间解构能力融入油画创作,《松峰晨曦》系列作品中,晨雾笼罩的农家院落实景与木雕纹路在画布上产生奇妙对话,英国皇家艺术学院教授埃文斯评价其作品"实现了工艺美术与纯艺术的和解"。对此李强坦言:"刻刀塑造的是物质的形,画笔追寻的是精神的光,艺术本就不该有边界。"


05.jpg


如今,李强依然保持着火热的创作热情。工作台左侧整齐排列着祖孙三代用过的127把刻刀,右侧画架上未完成的《沂河古渡》已显露出超写实主义的惊人笔触。这位从木匠铺走出的艺术家,正用双重视角续写着沂蒙大地的艺术史诗。


07.jpg


审核:刘   坤

责编:明贵栋

编辑:刘   彬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