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越强,1967年2月出生,河北省衡水市人,2002年开始从事臭氧技术在植物病虫害防治上的应用研究与实践,是我国臭氧技术在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方面应用的第一人,系国家“十三五”药肥双减项目组专家、中国韭菜绿色防控科研组专家。
(徐越强近影)
文/《商业文化》记者 李祥涛
2020年1月10日,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人民大会堂隆重召开。以臭氧技术为要点的“重大蔬菜害虫韭蛆绿色防控关键技术创新与应用”研究成果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习近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出席大会并为获奖代表颁奖。
此项研究由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所长、国家大宗蔬菜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张友军教授领衔主持,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山东省农业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天津市植物保护研究所、山东农业大学、长江大学、甘肃农业大学七家机构的10位农业科学家、教授、博士生共同完成。作为“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获奖成果的技术要点“臭氧技术在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应用”的主要发明人徐越强,却是一位没有读过大学但却热衷于科学研究的探索者。
1.为了子孙后代,他关闭了年入几百万的药厂
1996年,徐越强成立了河北绿丰园生化有限公司,主要从事化学农药生产和销售。在经历过短暂的起步阶段后,他的事业做的风生水起,每年都有几百万进账,可他总是愁眉不展——因为一直做农药,对农药认识深刻,农药残留对人类健康的威胁有多严重,他比一般人更清楚。
终于,在2002年的一天,徐越强出于对子孙后代的责任和使命,关闭了经营多年的药厂,开始了新的探索与追求。他想带动一股杀虫不用农药的清风,推动农业绿色发展。他确信自己能够探索出一种新的杀虫方式,没有污染,没有残留,让人们远离疾病痛苦,健康愉快的享受生活,让现代农业重现生机,还子孙后代绿水青山。他相信自己一定能做到。
徐越强高中毕业刚踏入社会时种过韭菜,对韭菜相当熟悉。韭菜的天敌韭蛆很容易泛滥,一旦有了韭蛆,要想保苗只能尽快浇灌化学农药,而韭蛆的适应性特别强,所以每一次浇灌,药量都要比前一次加大一些。另一方面,韭菜是宿根,可以多年生长,药残会逐年累加,因此所有的蔬菜当中,韭菜的农残是最严重的,有的甚至超标几百倍几千倍。于是,生活中常常有人吃了韭菜,有恶心拉肚子的现象。新闻上也偶有报道,有人因食韭菜而中毒住院。在徐越强的眼里,韭蛆是最可恶的虫子,可偏偏它是那么顽固,根治韭蛆是国际性的难题。
“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徐越强第一个要下手的便是韭蛆。思考,查资料,访农户,请教专家……大胆设想,用心求证,只有高中文化的徐越强在做专家教授都攻克不了的难题。一次又一次的失败,他不气馁,耸耸肩甩把汗从头再来。他常对自己说,失败不可怕,可怕的是失败之后的放弃。他是不言放弃之人,于是,再思考,再查资料…… 为了方便研究,他和朋友共同成立了山东惠生现代农业有限公司,创建了自己的韭菜基地。每一天,他都工作到深夜,几年如一日,头发渐渐变白,令人欣喜的是,他的研究成果也一点点的在突破。
(徐越强在山东鲁粮集团鲁西粮库调试臭氧绿色储粮装置)
2.苦研多年,第一台臭氧喷雾机问世
感谢夏日的那场雷雨!大雨过后,徐越强去园中查看韭菜长势,清新的空气让他不自觉地想到了臭氧。对,是臭氧的味道!臭氧有极强的氧化性,而很多农药中也含有氧化剂,可不可以借助臭氧来杀虫?徐越强立刻离开菜园,去网上搜索和臭氧相关的资料,开始了又一个探索方向。思考,请教,验证,设计,生产,组装……历时一年多,以臭氧杀虫为原理的第一台臭氧喷雾机问世了!徐越强有点激动,他预感到这次肯定会有收获。
事实证明徐越强的预感没有错,臭氧喷雾机相当成功——比农药的防效还要好。而且,臭氧很快还原成氧气扩散到空气中,没有任何污染。这次尝试意义太重大了,能够替代农药的竟然是臭氧!这让徐越强惊喜万分。
很快,徐越强改装了喷雾机,引进了更高端的臭氧发生器及其附件,用于灌溉韭菜治理韭蛆。效果同样出人意料,只要把握好臭氧浓度,韭蛆死亡率100%。不仅没有农残,而且可以分解农残,原来灌过农药的韭菜地,冲一次臭氧水,农残就能降低95%。“终于可以让人们吃上没有农药残留的韭菜了!”徐越强乐坏了,自豪地将他的臭氧设备命名为“植保生态种植仪”。
成绩面前,徐越强并没有满足,仍然晚睡早起,埋头研究,不断完善更新着设备。功夫不负有心人,多年过去,徐越强最初的臭氧水喷雾机如今已经更新到了第十五代植保生态种植仪,广泛应用在黄瓜、西红柿、西葫芦、草莓等瓜果蔬菜以及粮食作物、茶叶和中草药上灭菌杀虫,先后获得15项国家专利,其中发明专利2项。2015年、2016年连续两年参加了中国农业科学院主持的“作物根蛆类害虫综合防治技术研究与示范年度总结学术交流会”,并做发言。2019年,他受邀参加农业农村部中国小康建设研究会主办的“新时代农业企业家生态农业健康论坛”,央视《农广天地》、央视《科技苑》、河北电视台、山东电视台、齐鲁电视台等先后对他的事迹和研究成果做了报道。
为了帮助韭菜种植户更好地推广臭氧杀菌技术,服务于广大韭菜种植户,2015年,徐越强联合韭菜种植户注册成立了平原县韭菜协会,让臭氧杀菌技术惠及更多的农民。
(徐越强为前来参观的领导及用户介绍植保生态种植仪)
3.关注养殖和粮储,科研成果获得国家专利
臭氧绿色种植问题得到完美解决,但徐越强对臭氧的研究并没有停止,他把目光又投向了养殖业和粮食存储业。
在水产养殖中,化学药品的应用更为广泛。一般而言,要维持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必须将某些特殊的化学物质投入到养殖环境中。然而,如果使用不当,会对养殖环境造成直接的污染。水产养殖常见的化学成分是杀菌剂、杀真菌剂、寄生虫剂、藻类除草剂、杀虫剂,以及减少水生动物伤口的麻醉药和促进产卵或提高生长的荷尔蒙。目前,我国水产养殖中已经出现了大量的环境污染问题。
徐越强成功地把臭氧应用到了水产养殖中。他发明的绿色水产养殖系统,用臭氧对水产养殖用水进行处理,有效地去除了水中各种化学药品残留及无机污染物,很好地去除了水中的致病微生物,促进了水产养殖业的健康发展。2021年,他研发的绿色水产养殖系统获得国家专利。
粮食安全储藏是粮食仓储保管工作的重中之重,是粮食收储企业国有资产实现保值增值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粮食收储企业的营销和经济效益,都具有基础作用。通过十几年的发展和建设,我国粮食仓储行业现有的仓储设施及储藏技术手段,已具备了绿色储粮的基本条件,但绿色储粮仍处于初级阶段,绿色储粮意识还比较弱。目前,储粮害虫防治主要停留在化学药剂熏蒸防治,然而熏蒸后粮食中会产生不同程度药量残留,会对操作人员的身体造成一定损害,影响身体健康。我国在粮食储藏方面仍然以PH3(磷化氢)杀虫为主,由于仓房气密性等条件、用药量使用不科学等因素,造成很多虫种出现了极强的抗药性,比如谷蠹、赤拟谷盗、锈赤扁谷盗等,致使熏杀效果逐步降低。而且PH3在熏杀害虫的同时,粮食对其具有吸附性,容易造成二次污染。
另外,近年来,我国粮食的霉菌毒素的污染程度呈现出连年增长的趋势。霉菌毒素中呕吐毒素(DON)是一种污染广泛的毒素,且可以与其他霉菌结合对谷物造成损害。由于DON对粮食的污染范围广,食品原料在生长及储存期间很容易被DON污染,而目前大部分谷物和饲料的生产加工方式仍很难安全并且有效的去除粮食中的DON。
徐越强研发的臭氧绿色储粮装置,设备核心采用板式平板模块化臭氧发生器,具有体积小、耗能低、出口臭氧浓度高的优势,该装置可根据粮库大小自主调控臭氧产量。开通环流熏蒸内循环,粮仓内臭氧浓度可1小时内提升到100ppm以上。一般臭氧浓度达到100ppm即可杀灭各种害虫病菌,浓度达到1500ppm左右可去除多种毒素和霉菌,明显削减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黄曲霉毒素和玉米赤霉烯醇等毒素,去除不良气味,是一种去除毒素既安全又有发展潜力的技术方法。
2021年6月在山东鲁粮集团鲁西粮库的试验检测结果显示,臭氧处理8h后,检测杀虫率100%;小麦中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从1830μg/kg下降到281μg/kg,削减达85%;玉米黄曲霉素B1总量从0.582μg/kg下降到0.446μg/kg,削减率达23%。2022年4月,徐越强主持开展的“粮仓用绿色储粮灭菌杀虫系统”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专利号:ZL202122904544.9)。
徐越强现为山东惠生现代农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兼总工程师、瑞芬环保科技(山东)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山东省科技信息服务站站长,又兼任中国小康建设研究会副主任、山东省科协精准扶贫专家、山东省科技特派员、山东省蔬菜生产信息员、平原金秋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社长、平原县韭菜协会会长等多个社会职务。取得骄人成绩的他为人极其谦虚和低调。他认为,臭氧事业发展到今天,是因为很多前人做下了铺垫,他只是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这是他最欣赏的一句话。“臭氧种植、臭氧养殖和臭氧储粮只是绿色中国走出的第一步,我会继续探索,不断将臭氧事业推向新高度。”采访结束时,徐越强告诉记者,“只要生命不止,我就钻研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