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智出生在安徽黄山黟县美溪乡庙林村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是个地地道道的农民。20多年来,他致力于改变家乡的贫穷面貌,不但在家乡干出了一番事业,还带领父老乡亲们走上了共同富裕的道路。
省级非遗传承人李明智
承包山场,建设茶园
1999年,李明智承包了庙林村庙上组110亩山场,开创了农民承包经营的先例。2007年通过公开招标,他取得了兰湖村林场458亩林地的经营权,实行科学营林方式,在不改变原生态环境的情况下,采取林间扩穴栽植杉木、毛竹,使之成为混交林,充分发挥森林多种效益。2009年开始,他带领当地农民成立了黟县明智茶林专业合作社,经过几年的发展,带动农民人均增收800元,合作社社员人均增加收入1800元。
面对成绩,李明智并不满足。如何带领乡亲们更快更好的致富,成为他昼思夜想的事。一次,在农户家收购茶叶过程中,李明智得知美溪乡拜祭堂山上有一片天然的野生茶园。看到这么好的茶叶资源在浪费,他萌生了开发高山云雾生态茶的念头。说干就干,他立即雇请当地民工对野生茶园锄草培土、修剪更新,同时,利用林间的空地新植发展有机茶园500亩。为方便耕作,克服山高路远,他在山上建厂房、盖工棚30余间,建立了自己的茶叶基地。正是他结合乡情,发挥本地优势资源,发展壮大了美溪乡的茶产业,使乡亲们很快走上了茶林结合的致富路。
(李明智在茶园观察茶叶长势)
勇于创新,做强品牌
为了进一步将茶叶产业做大做强,2010年,李明智成立了安徽弋江源茶业有限公司,并注册了“弋江源”茶叶商标。公司现有员工25人,农民工近百人,有力地解决了当地富余劳动力就业,带动了周边近千名村民共同富裕,促进了全村产业结构调整,增加了农民的收入。
(李明智在生产车间检查茶品质量)
随着事业的发展,弋江源茶业有限公司的企业规模也在不断扩大。现有标准化茶叶加工车间1座,全自动流水生产线2条,拥有各类茶叶加工设备170台套,年加工生产能力达1000吨。企业通过了SC认证、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有机产品认证,并加入中国绿色食品协会,成为团体会员单位。产品先后荣获神农奖、陆羽奖、金奖、特别金奖等60多项殊荣。其中,黟山石墨茶荣获世界绿茶评比金赏奖、中国绿茶黄山杯评比特别金奖、2021“两展一节”茶叶产品推选活动金奖、第二届世界红茶产品质量推选活动金奖、中国安徽名优农产品交易会金奖。此外,公司还荣获“安徽省卓越绩效奖”“安徽省地方特产知名品牌”“安徽名牌”和“安徽省著名商标”等荣誉称号,被授予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安徽省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黄山市生态环境教育基地、中国徽茶“十大”新锐茶企等。
企业还积极与安徽农业大学、中国茶叶研究所、安徽省茶叶研究所、江西婺源茶学院进行产学研合作,成立了黟县石墨茶专家工作室、黄山市前沿创新团队、李明智技能大师工作室和省级科技特派员工作站;主持制定了地方标准《黟县石墨茶》,参与了黄山毛峰茶的国家标准制定工作,拥有发明专利5项和省级科技成果1项。
传承非遗,践行责任
2019年,李明智被认定为第六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黟县石墨茶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并通过以师带徒的方式,传授黟县石墨茶非遗制作技艺。他的徒弟共4人,其中2人为市级石墨茶制作技艺非遗传承人,2人为县级石墨茶制作技艺非遗传承人。
(李明智在生产车间检查茶品质量)
李明智还发挥黄山的旅游资源优势,开发茶旅研学游项目,以石墨茶非遗文化为研学背景,建立了黟县石墨茶非遗传习基地和非遗文化馆,每年接待全国游客及学生团体体验石墨茶的非遗制作过程,实现非遗文化的宣传与创新性发展,向大众展示传播黟县石墨茶非遗制作技艺,传播徽茶文化,并将非遗文化和产业发展相结合,打造了非遗文化产业链。
(戈江源品牌文化中心)
在创业的同时,李明智还积极回馈社会,参与社会公益捐助——他年年资助照顾村里的贫困户、贫困大学生;六一儿童节为村里的孩子们资助活动经费;帮助村里开展路灯、绿化、公共娱乐等基础设施建设;帮助解决周边农户长期无饮用水问题;为山地车节、纪念馆等捐赠有机茶叶;为村里大型活动免费提供爱心茶水;为农户免费提供有机茶管理培训;新冠疫情爆发期间,他挺身而出,带领企业捐赠消毒口罩、消毒液、现金等,深入一线慰问抗疫人员。作为“科技兴农新徽商”的优秀代表,李明智先后当选为黄山市党代表、黄山市劳动模范,其工作室被授予黄山市“李明智劳模(职工)创新工作室”。采访中,他告诉记者,在未来的茶产业发展中,他将时刻不忘初心、砥砺前行,继续发挥开拓创新精神,做深做细石墨茶,带领更多的茶农走上致富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