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变革为帆,驭时代之浪

2025-06-26

微信截图_20250626174210.jpg


文/本刊编辑部


时代的浪潮奔涌向前,变革的号角响彻云霄。本期杂志,我们以经济脉络为经线,以创业故事为纬线,以城市发展为底色,勾勒出一幅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生动画卷。从政策顶层设计到市场微观实践,从传统产业焕新到新兴技术崛起,从文化赋能乡村到城市活力再造,每一页都跃动着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强劲脉搏。

政策筑基:以城市更新为锚,稳经济之舟。中办、国办联合发布的《关于持续推进城市更新行动的意见》,为城市发展按下“加速键”。新版《保障中小企业款项支付条例》的施行,犹如一场及时雨,通过强化中小企业权益保障,优化营商环境,为市场主体注入信心。政策层面的“组合拳”,既是对经济形势的精准研判,更是对高质量发展路径的深远布局——以改革破局,以创新突围,中国经济正以确定性应对不确定性,在变局中开辟新局。

消费驱动:以内需为引擎,拓增长新局。消费,是经济循环的“压舱石”,也是内生动力的“发动机”。商务部明确提出“加快提振消费专项行动”“完善现代商贸流通体系”“推进内外贸一体化”,三箭齐发,直指消费潜能释放。从米村拌饭“取消考核”的信任管理哲学,到温州义乌老板“太阳能风扇帽”的创意出海,再到景津装备从乡镇小厂到全球“单项冠军”的传奇,这些鲜活案例揭示:消费升级的背后,是供给端的创新与需求端的适配。当“义乌价格”与“传统美学”碰撞出海,当“市集回潮”与“中心崛起”重塑城市商业,消费的牵引力正以更立体、更多元的方式,激活中国经济的一池春水。

商业文明:以诚信为魂,铸品牌之光。在国潮商业的浪潮中,老城商业街的萧条与“胖东来现象”形成鲜明对比。当消费者为排队三小时购物甘之如饴,当企业家跨越千山万水“朝圣”取经,胖东来以“非典型成功”诠释了商业文明的深层逻辑——信任、真诚与文化共鸣。刘强东在青年企业家大会上重申“不卖假货”的承诺,李书福在汽车行业公开演讲中疾呼“求真务实”,这些企业家的坚守,不仅是个体选择,更是商业文明回归的缩影。在流量与浮躁并存的时代,唯有以诚信为基、以文化为魂,方能铸就基业长青的品牌。

技术赋能:以创新为翼,破产业困局。工业互联网核心产业规模超1.5万亿元,新能源汽车充换电领域跨越式发展,这些数据背后,是技术赋能产业的生动实践。从电池技术突破破解“里程焦虑”,到工业互联网重塑制造业生态,技术的每一次迭代,都在推动产业向更高质量、更高效能跃迁。而山西隰县小西天因游戏《黑神话·悟空》的爆火,则揭示了文化与科技融合的无限可能——当本土文化从“背景”走向“主角”,乡村建设便有了更持久的生命力。技术,不仅是工具,更是驱动变革的核心引擎。

城市叙事:以特色为笔,绘时代画卷。杭州的水墨长卷、成都的古今交融、石家庄的科技赋能,三座城市以不同姿态诠释着中国式现代化的城市实践。杭州以水为魂,将西湖的四季、运河的桨声、西溪的船歌编织成流动的诗篇;成都以“包容、创新、生活”为底色,让大熊猫的憨态、火锅的沸腾、茶馆的烟火气交织成独特的城市记忆;石家庄则以“生物医药+电子信息”双轮驱动,从“华北药都”到“科学营养高地”,书写着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传奇。城市,不仅是经济的载体,更是文化的容器、创新的沃土。

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变革的浪潮永不停歇。本期杂志的每一篇文章,都是对时代命题的回应:政策如何筑牢发展根基,消费如何驱动增长引擎,商业文明如何回归本质,技术如何赋能产业升级,城市如何展现特色魅力。站在新的历史坐标上,我们坚信——以变革为帆,驭时代之浪;以创新为桨,破发展之局。中国经济的未来,正因这些探索与坚守,而更加可期。



审核:刘   坤

责编:明贵栋

编辑:刘   彬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