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探讨中小企业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面临的挑战以及工商管理的作用。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数字化转型已成为中小企业提升竞争力和适应市场变化的关键。工商管理在优化资源配置、提升决策科学性、转变管理理念等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文章探讨了如何转变管理理念、优化资源配置、引进复合型人才以及改善组织结构,推动中小企业的数字化转型。适应数字化转型的管理创新能够帮助企业克服资金、技术和人力资源等方面的困难,促进企业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关键词: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工商管理;资源配置
钟剑文
(武汉城投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湖北 武汉 430070)
引言
随着信息技术飞速发展,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在全球范围内得到广泛应用,进而推动了各行各业的数字化转型。在这一过程中,工商管理在优化资源配置、提升经营效率、制定科学决策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旨在探讨工商管理在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中的作用及其影响,分析如何促进企业数字化进程,以使中小企业在未来发展中赢得更多机遇。
1企业工商管理对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影响
1.1提升企业管理效率
在当今信息化时代,数字化转型已成为中小企业生存和发展关键因素。工商管理的有效运作使企业管理效率得到了显著提升。随着数字化技术不断发展,越来越多中小企业开始尝试将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技术应用于生产、销售、物流、财务等各个环节,工商管理利用有效管理方法,使得这些数字技术更好地融入企业日常管理中[1]。在生产环节,企业利用数字化技术实现自动化生产线建设,减少人工操作带来的成本和误差,从而提高生产效率。在销售环节,工商管理部门结合数据分析对市场需求作出及时响应,优化库存管理和配送路线,降低库存成本,提高销售转化率。对于财务管理,数字化转型实现实时数据监控和分析,为决策者提供更加准确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数据,从而优化资金流转和成本管控,提升资金使用效率。工商管理使中小企业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高效运作,迅速响应市场变化,提升整体管理效率,最终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
1.2增强决策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随着数据分析技术不断进步,企业能够收集、整理和分析数据,从而准确把握市场趋势、消费者需求和行业发展动态。工商管理在此过程中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它将企业各类信息系统整合,帮助决策者更全面地掌握企业经营状况及外部市场变化[2]。企业管理者不再依赖单纯经验或主观判断,而是借助数字化工具分析大量管理数据,从而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数字化转型下,工商管理推动了决策机制改革,使企业管理者实时了解生产、销售、财务等各个环节数据,迅速作出调整。企业应用大数据分析,对潜在市场风险和发展机会进行预测,提前作出应对措施。在全球经济不确定性日益加大的背景下,企业对外部变化的敏感性和对决策过程精确性变得尤为重要。工商管理推进数据驱动决策,显著提升了企业决策科学性和准确性,帮助中小企业在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中保持竞争力。
1.3优化资源配置
中小企业在进行数字化转型时,常面临资源不足挑战,企业必须合理配置有限资源,才能确保转型顺利推进。在这一过程中,工商管理起到了重要作用。以精细化管理理念帮助企业评估和优化现有资源利用情况,避免资源浪费,确保资金、技术、人力等各类资源得到高效利用。企业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常常需要采购新技术设备或升级现有设施,然而有限资金和设备资源常常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瓶颈。工商管理帮助企业从管理流程入手,优化各项资源配置,减少重复投资,避免低效资产购买和使用。同时,企业在生产、研发等环节实现流程再造,提升资源利用效率[3]。例如,企业在进行市场调研时,利用数字化工具进行数据分析,减少传统市场调研中大量人力、时间和成本投入。这些优化措施使企业在面对有限资源时,更精准地进行资本配置,提高资源使用效益,推动数字化转型实施。
1.4提升市场适应能力
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工商管理对企业市场适应能力产生了深远影响。随着全球市场迅速变化,企业要快速响应市场需求变化以及消费者行为转变,才能在竞争激烈环境中立于不败之地。数字化技术使企业实时收集和分析市场数据,了解消费者兴趣、需求以及购买习惯,让企业更加精准地制定产品和服务策略。工商管理在其中发挥了组织和整合资源作用,确保了数字化技术与企业战略、管理流程紧密结合,帮助企业迅速调整市场策略。企业利用数字化平台拓展市场渠道,优化产品设计和定价策略,以满足不同消费者群体需求。随着信息技术进步,企业利用数字化手段进行精准市场定位和客户分析,减少盲目性,增强市场适应能力。工商管理在企业数字化转型中的作用,使中小企业在瞬息万变的市场环境中具备了更强适应性,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
2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中面临的困境
2.1资金短缺问题
数字化转型需要大量资金投入,包括购买先进硬件设备、更新软件系统、雇佣专业人才以及进行技术培训等。这些资金需求对于中小企业来说是一项巨大负担,尤其是在企业盈利能力有限情况下,难以提供足够资本支持。大多数中小企业资金来源较为单一,依赖传统贷款或自有资金,难以获得足够外部投资,尤其是面对经济环境不确定性时,企业财务压力往往更加沉重[4]。数字化转型成本不仅仅是初期投资,还包括后期维护费用和更新费用,这意味着中小企业必须在短期内承担相当大的财务风险。如果企业无法有效筹集到转型所需资金,将可能面临停滞不前或转型失败的局面。因此,资金短缺成为制约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主要困境。
2.2技术瓶颈
许多中小企业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面临着严重技术瓶颈。由于基础设施薄弱,许多中小企业无法快速跟上数字化技术发展的步伐。现有技术资源和设备已经无法满足转型需求,更新或引进新技术成本往往高于企业的承受能力。此外,数字化转型所依赖的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对于许多中小企业而言仍显得过于复杂和陌生。企业往往既不具备相关技术的专业人才,也缺少对新技术应用的深入了解和实践经验。这使得企业在引入新技术时面临较大技术难题,不能及时有效地应用这些技术来优化生产、提升效率,甚至可能因为技术落后而在市场竞争中被淘汰。缺乏适应新技术的能力和条件,成为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面临的重大障碍。
2.3人力资源不足
数字化转型需要具备大量专业技能人才,如数据分析师、软件工程师、IT支持人员等。然而,中小企业往往无法吸引到这些高端人才,主要由于薪酬待遇和工作环境不具备吸引力。中小企业薪资水平通常较低,且缺乏完善的职业发展规划,导致人才流失率较高。即使企业能够招聘到人才,往往也缺乏足够的培训资源,使得员工无法及时跟上技术发展步伐。传统管理人员大多缺乏数字化思维和相关知识,使得他们在推动数字化转型时处于不利地位。企业管理者常常难以理解数字化转型所需技术和方法,导致企业转型进程缓慢,甚至出现误判和错误决策。人才短缺使得中小企业在转型过程中无法充分发挥数字化技术潜力,制约了转型速度和效果。
2.4管理模式滞后
传统管理模式通常以经验和人际关系为主,管理结构较为僵化,缺乏灵活性和创新性。在这种传统模式下,信息流通和决策过程较为缓慢,导致企业在面对市场变化和技术发展时反应迟钝。而数字化转型需要企业在管理上进行大幅度创新,例如推广基于数据决策机制、构建更加高效的信息沟通渠道、采用更加灵活的工作流程等。然而,许多中小企业管理者依然采用旧有管理方式,对数字化管理工具接受度较低,这使得企业转型进程受到了极大制约。企业往往缺乏有效内部沟通和协作机制,部门之间“信息孤岛”问题严重,导致企业无法利用数字化工具提高协同效率。同时,管理层对于数字化转型重视程度不够,缺乏长远战略规划,造成企业在转型过程中缺乏明确方向和目标。管理模式的滞后,使企业既无法适应快速变化的市场环境,也难以在竞争中脱颖而出。
3工商管理视角下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发展对策
3.1转变工商管理理念,推动数字化转型
中小企业在推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首先需要转变管理理念。传统工商管理模式往往侧重于以经验为主的决策方式,而数字化转型要求管理者具备更加数据驱动和结果导向的思维模式。为此,企业需要加强对数字化工具应用理解,并在管理体系中建立新标准和指标[5]。企业管理层应当从传统职能管理模式转向基于数据分析、智能决策管理模式。这意味着,中小企业领导者需要重视数据在日常管理中的作用,并将其应用到生产、营销、财务等各个方面。企业应当重视跨部门协作,推动各个部门之间信息共享和流程整合,确保数字化技术能够深入到每个业务环节。例如,在生产环节,企业可以采用ERP(企业资源计划)系统,对生产进度、原材料库存、设备状况等进行实时监控,从而确保生产环节高效运行。管理理念转变还要求企业强化以数据为导向的决策文化,将数据分析和预测作为决策重要依据,而不仅仅依赖主观判断。在实施数字化转型过程中,管理层还应当定期对数字化转型效果进行评估和反馈,根据实时数据调整战略方向,确保企业能够与市场需求和技术发展保持同步。这种理念转变将为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提供坚实管理基础。
3.2优化资源配置,提升数字化转型的资金支持
中小企业在实施数字化转型时,常常面临着资金不足、资源有限等问题。因此,优化资源配置是推动数字化转型的关键步骤。首先,企业应当对包括人力资源、财务资源、技术资源等在内的现有资源进行全面评估,确保能够以最小的成本投入获取最大效益。对于资金合理利用,考虑在短期内采取租赁、合作共享等方式,降低初期投入压力[6]。借助政府补贴、融资平台等途径,争取更多外部资金支持。其次,建立合理投资规划,明确数字化转型所需技术设备、软件系统、专业人才等方面需求,并对其进行分阶段预算管理。对于关键技术采购,企业应当优先选择那些性价比高、能够带来长远效益的数字化工具。例如,在客户关系管理(CRM)系统引入上,选择合适规模系统,以满足业务发展需要,避免盲目投资。应当重视技术培训和人才引进,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要投入资金购买硬件和软件,投入资源培养具备数字化思维和技术能力人才,确保在实现数字化转型过程中不会因为资金链断裂而影响业务发展,帮助企业有效降低转型过程中财务风险,并提高转型资金效益。
3.3引进复合型人才,提升组织数字化能力
数字化转型不仅仅是技术上变革,它还涉及组织结构和人才管理调整。因此,引进复合型人才,提升组织数字化能力,是推动数字化转型必要举措。企业应当重视复合型人才招聘,这类人才要具备传统工商管理知识以及数字化技术能力,能在数字化环境中带领团队开展工作。对于一些技术密集型企业,应优先引进具有技术背景的管理人才,帮助企业有效解决技术与管理之间的衔接问题。对于不具备技术背景的管理者,要加大培训力度,使他们能够理解数字化技术基础知识,并掌握一些基本数字化工具。企业要建立跨部门数字化转型团队,将不同背景专家聚集在一起,协同推进转型工作,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充分发挥协同效应[7]。例如,企业IT部门与生产部门可以密切配合,共同推动数字化工具应用,确保生产流程智能化和自动化,要注重对现有员工数字化能力的培养,定期进行培训和学习,提升员工对数字化技术的理解和应用能力。组织结构调整和复合型人才引进将确保企业能够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充分发挥各部门优势,提升整体转型能力。
3.4改善组织结构,适应数字化转型需求
随着数字化转型深入推进,中小企业传统组织结构需要进行相应调整,以适应新市场需求和技术发展。企业要增加信息技术和数据分析部门,专门负责数字化转型技术支持和数据管理,主要职能包括对新技术引进和应用、对大数据进行收集与分析以及对信息系统维护等。在此基础上,加强与外部技术供应商、咨询机构合作,获取更多技术支持和行业信息,确保企业能够在技术领域始终处于领先地位。其次,随着数字化转型推进,企业决策机制要进行调整,减少传统“老板一言堂”式决策模式,转而结合大数据分析、跨部门合作等方式,形成更加科学和民主决策流程。在组织结构上,企业应当构建扁平化管理层级,减少信息传递层级,确保决策能够快速而准确地传递到执行层面。随着数字化工具广泛应用,企业应当逐步实现信息流、资金流、物资流等数字化管理,推动企业整体管理效率提升。企业管理者要加强对数字化转型的领导力,关注技术应用,注重文化和组织变革,帮助员工适应新工作方式。企业应当定期评估组织结构调整效果,确保结构调整能够真正促进数字化转型顺利实施。
结语
综上所述,数字化转型对中小企业来说是适应市场变化、提升竞争力的关键。为了顺利实施转型,企业必须从管理理念、资源配置、人才引进等多个方面进行全面改革。在这一过程中,领导者应当转变传统管理思维,依靠数据驱动决策,合理优化资源配置,并注重复合型人才培养。企业组织结构也需进行相应调整,以更好地支持数字化战略。展望未来,中小企业将在数字化转型推动下获得更强市场适应能力,并能够在不断变化的经济环境中保持稳步发展和创新。
参考文献:
[1]陈静.基于工商管理视角的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策略研究[J].企业改革与管理,2025(01):23-25.
[2]罗丕.工商管理创新对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影响及发展对策[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23(05):109-111.
[3]尹杰.数字经济时代工商管理创新对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影响[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24(21):130-132.
[4]王会艳,严超,邹顶锋.“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对高质量发展影响研究[J].统计与管理,2023,38(11):94-101.
[5]刘芳蕾.数字化领导力如何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D].兰州财经大学,2024.
[6]傅逸,侯欢欢,张承炜,等.智能制造高质量发展视域下工业数字化转型典型案例分析——以云南省玉溪市为例[J].可持续发展,2025,15(01):8.
[7]陈怡帆.工商管理对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影响及发展对策[J].财经界,2024(19):81-83.
审核:刘 坤
责编:王世明
编辑:刘 彬